天天看點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

作者:伴夏的書影時光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

(一)

凱倫是一個舞蹈演員,雷蒙德是一位攝影師,長得像電影明星,非常帥。第一次見面時,凱倫就被雷蒙德深深地吸引了。

兩個人的條件都很相似,都是三十二歲,都是獨生子女,家鄉都在芝加哥,都結過婚,有過幾年的婚史,已經離婚,沒有孩子,目前的都單身。

兩人的感情升溫特别快,像暴風驟雨似的。

沒過多久,兩人之間就開始有了沖突,除了知道互相深愛對方,其他沒有一個意見是統一的,兩個人不停的争吵,有時,凱倫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煩,提出想要分手,但雷蒙德又把她勸得回心轉意。

這樣分分合合的日子維持了兩年,兩人都實在是忍受不了了,雙雙來找心理咨詢師,希望能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分分合合的怪圈,建立穩定健康的愛情。

凱倫說,自己的内心很掙紮,感到窒息和壓抑,想分手,又舍不得,因為他們都很愛對方,不能沒有對方。

雷蒙德說,他簡直快要瘋了,每次一說完分手,凱倫就把他趕出家門,但過了幾個星期又後悔了。

兩人每次都是吵得天翻地覆的,然後又和好,一會兒像是上天堂,一會兒又像是下地獄,反反複複的。

雷蒙德說,自己一直想要更多的愛,但凱倫一直向後退,就是不給他足夠多的愛,于是就整天吵架,他們的關系大部分時候都是在為愛而鬥争。

真正的愛情也許并不完美。但決不應該發展成為充滿執迷、威逼、控制,甚至暴力傷害的關系。

執迷愛戀觸痛了每個人的神經。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了四種執迷的愛戀者,

我們了解到健康的愛情需要互相信任、互相關心和互相尊重,執迷的愛戀則恰恰相反。它隻不過是一種渴望,渴望一些自己沒有的東西。

一位執迷者即使身處一段戀情中,也還是不滿足,總是想要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承諾,更多的安全感。

執迷愛戀的本性是貪得無厭,對方終究會受不了無休止索取而選擇離開。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

(二)

為什麼你會被執迷者愛上,甚至成為執迷者盯上的目标

作者說容易被執迷者愛上的三種人,他們是:第一種人叫“協同執迷者”;

第二種是那種容易猶豫不決的“目标”;第三種是遭受暴力脅迫的“目标”,為什麼是這三類人?

咱們先來看第一種,協同執迷者。

我們說,如果一段戀情出現了問題,那麼感情的雙方都有問題。

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嘛

但是對于很多被執迷者盯上的“目标”來說,這樣的評判不盡合理。

有些人沒有意識到對方執迷于自己;

有些人根本都不回應執迷者的追逐;

更有一些人——他們在戀愛過程中發現對方開始變得執迷——于是他們非常明确、果斷地提出結束關系。

這些人是非自願地卷入了執迷戀情,他們不享受執迷戀情,也不想要執迷戀情。

但是有一部分“目标”沉迷于對方的執迷愛戀。

他們的行為不僅沒有阻止對方的執迷,反而鼓勵對方變本加厲。

實際上,這些“目标”本身也有一些潛在的執迷情結:追求激情和刺激,害怕被抛棄,内心極度空虛。我将這類人稱為“協同執迷者”

在上面的例子中,作者分析說,凱倫内心的掙紮是所有“協同執迷者”的通病。她的優柔寡斷加劇了雷蒙德的不安全感,使得雷蒙德的占有欲更加強烈了。

凱倫和雷蒙德這樣分分合合的模式在“協同執迷者”之間很常見,都是在一起日子沒發過,離開又簡直沒法活。

這樣的關系注定是痛苦的、令人疲憊的,難以白頭偕老的。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

(三)

協同執迷者都有哪些特征

(1)在激情和壓抑之間反複搖擺。

(2)對自己戀人一會兒愛慕一會兒厭惡.

(3)戀人的強烈感情讓他既享受又反感。

(4)他們關系的刺激和不确定感令他感到興奮。

(5)當他想要站出來維護自己在戀情中的權益時,他會有罪惡感。

(四)

協同執迷者和執迷者的心理機制和形成根源是什麼

既然是兩個巴掌的事情,那我們就有必要了解他們各自的根源和心理機制,他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或者說

1、協同執迷者的心理機制

他們本身也有一些潛在的執迷情結:追求激情和刺激,害怕被抛棄,内心極度空虛。

“協同執迷者”深深依戀着他們的執迷戀人,也沉迷于戲劇性的、激情洋溢的愛情,。

是以很難離開對方,或者為自己保留底線——适當的設限能夠指引感情往健康的方向發展。“協同執迷者”就像是陷在了流沙中無法動蕩。他們困惑、猶疑、自責、負罪。

最重要的是與執迷戀人有一個共同點:需要用愛情不斷填補内心的情感空虛,永不滿足。

大多數協同執迷者對愛的渴望非常強烈,那是一種從兒童時期就種下的極度渴求。

他們的原生家庭都是“有毒的父母”。

他們在情感上、身體上虐待或忽略孩子,他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孩子的心理發育,沒有給到孩子應得的情感關照。

孩子成年後,會如饑似渴地從其他的男性身上尋求愛和安全感。

面對執迷戀人時猶豫不決會有哪些危害?

如果要結束感情時面對執迷戀人猶豫不決,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複雜,會延長和加劇執迷者的痛苦。

因為猶豫不決就導緻他們變得不坦誠,說着言不由衷的話,做着表裡不一的事。

他們會發出一些模棱兩可的資訊,這樣的做法無異于煽風點火,隻會加劇對方的執迷行為。

既然已經決定要分手了,就不要再模棱兩可的,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隻會給對方添堵,到最後,你隻是延長了痛苦,推遲了不可避免的傷害。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

2、執迷型戀人形成的根源——從不良的依戀關系角度說起。

我們每個人都是作為純粹的感情生物來到這個世界的。

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當我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我們就會生氣和難過。

但是當我們安全地躺在媽媽懷裡時,飽飽地喝上一頓熱牛奶,就會達到絕對安全、溫暖和滿足的狀态。我們和媽媽是一體的,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這時候,我們擁有最幸福的依戀關系。

随着自我意識的發展,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和母親是分别獨立的個體,我們開始意識到滿足自己需求的資源來自外部,而不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

完美而絕對的依戀關系開始破裂。

我們以為可以依靠的,卻是不可預知的,就像我們向往歲月靜好,卻無奈世事難料。

當我們需要媽媽,她卻不在我們的身邊。

我們第一次體驗到了害怕,感受到了最原始的被遺棄的恐懼。

這是我們邁向“分離”的第一步,而且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一步。

與母親分離的過程,是我們渴望獨立的天性,與離開幸福安全的依戀關系帶來的恐懼之間的鬥争。

這個過程激烈、壓抑、反反複複,貫穿我們的童年和青春期,斷斷續續地折磨着我們每一個人,對于有些人來說,這個痛苦的過程一直延續到成年。

隻有當我們的父母盡可能地以尊重、愛、鼓勵以及保護來回應我們的需求,我們才能逐漸建立起對自己以及他人的信任,從容渡過這場暴風驟雨似的、不可預知的分離。

父母之愛是唯一以分離為最終目标的愛。

當這種分離的過程受到打攪,或者被蓄意擾亂了,我們的自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都會受到破壞,更難獨立起來。

如果我們成長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我們所需要的尊重、愛、鼓勵和保護總是被忽略或被踐踏,那分離的過程已經不隻是被打攪了,那幾乎是脫軌了,分離最終會走向失控。

當分離的過程受挫,我們開始變得表裡不一。

表面上我們好像越來越獨立,但是内心深處我們會感覺非常害怕,絕望地試圖回到那個絕對滿足、絕對安全,卻永遠回不去的港灣。

對于執迷戀人來說,重新擷取那種最幸福的依戀關系,已經不僅僅是渴望了,那是一種不顧一切的強迫——作者稱之為“連接配接強迫”。

當執迷者意識到,他們神秘的、難以捉摸的純粹依戀感近在咫尺時,除此之外的任何事都不重要了。

他們終于找到了天意所在,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們為之奮鬥。

極度期望激起的原始能量讓他們覺得自己比以往更有活力,進一步促使他們不顧一切地追逐幸福的依戀。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

(五)

協同執迷者的醒悟

通過分析比較我們發現協同執迷者和執迷者的界限其實并不嚴格,他們都有的共同點是:動機和需求是彼此相似的,都需要用愛情不斷填補内心的情感空虛,永不滿足。

而差別在于雙方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

是以我們說,執迷者和協同執迷者一樣,都有一些潛在的執迷情結:追求激情和刺激,害怕被抛棄,内心極度空虛。

他們之間的愛成為一種很沖突的存在。

根據吸引力法則,一開始都會被彼此所吸引,而後發展成為一段充滿執迷、威逼、控制,甚至暴力傷害的關系。

很多協同執迷者雖然已經洞察到問題的根源,但他們沒能做出絲毫的改變,反而陷入了一個可悲的怪圈,不停地妥協、不停地自責。

越是自責,就越是失去信心;越是沒有信心,就越感到無力;越是感到無力,就越發被動;越是被動,就越是容忍執迷者的無理行為;越是容忍無理行為,就越是自責。

很多協同執迷者從來沒有發覺他們感情的破壞性,長期迎合戀人的各種執迷。

但也有協同執迷者最終發現了他們的感情多麼的不健康,他們最終認識到自己的戀情弊大于利,是以他們選擇決定分手,努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蘇珊博士在書中寫道:協同執迷者是異常激烈的感情拔河,一邊是壓抑,一邊是激情。

協同執迷忍受着對方難以想象的控制欲來換取内心渴望的愛情,他們的内心和執迷戀人一樣空虛。

但是,容忍不合理的行為實際上是無意識地鼓勵了戀人的執迷,隻會讓他們的感情越來越糟,越來越不健康,直到他們能夠拿出足夠的勇氣,下決心做出積極的改變。

協同執迷者該醒悟了。

協同執迷者告訴你真相:貪得無厭的愛戀真的不是一個巴掌能拍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