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作者: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直面變化,經略未來!6月28日,深圳衛視全媒體财經觀察節目《直财經》正式首播上線,在深圳和您一起用經濟思維看世界,解讀最新财經資訊、洞悉前沿經濟趨勢。首期系列節目,我們一起來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啟示錄】,第一篇聚焦《崛起之路:從被看不起到争氣》

視訊加載中...

歐美相繼對中國新能源車“動手”,打不過就“加稅”?

昔日被歐美巨頭輕視的中國汽車,這些年來究竟發生了什麼?

日前,據悉歐盟拟微調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的關稅稅率。此前6月12日,歐盟宣布,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最高達38.1%的額外關稅。

更早些時候,美國就已經率先将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了100%。

歐美輪番下手,這些動作本身足以證明:面對中國造車勢力的強勢崛起,歐美不僅失去了反超的信心,而且準備依靠關稅來守護本土市場了!

不僅如此,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歐美BBA等品牌車降價了。或許有的人還不承認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依舊選擇入手歐美豪車,但不得不說,正是中國汽車的卷,把歐美豪車的價格打下來了!

中國汽車為何能靠新能源強勢崛起?從被看不起到争氣,經曆了怎樣的變遷?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逆襲“爽文”

今年6月,CNBC美國消費者網專門做了一期節目,分析《為什麼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可能行不通》。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我稱它為哥斯拉般的巨無霸,世界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汽車工業!這是一個巨型的工業機器,并且才剛剛起步。”

專做亞洲市場汽車咨詢的Dunne Insights首席執行官邁克爾·鄧恩在節目中這樣評價中國汽車工業。

就像CNBC說的,在1980年代初期,中國汽車工業幾乎不存在。而如今,中國生産的汽車,足以供應全世界一半的量!

2023年大陸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首次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将隔壁的日本,一把拉下穩坐7年的“銷冠”寶座。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其中,新能源車功不可沒,大陸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

這邊,中國新能源車高歌猛進,那邊,歐美則開始“保護”扶持本國産業了。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逆襲“爽文”,其實是多年的崛起之路、試錯之路,也是一次高瞻遠矚的戰略奔襲。

“中國汽車從過去的學習模仿,到逐漸的自主開發,再到如今形成了在新能源車、傳統車全面發展的态勢,疊加消費市場、智能化等因素,綜合形成了中國汽車的獨特優勢。”崔東樹說。

在這試錯之路中,就有個迫不得已的選擇——以市場換技術!

以市場換技術 換來了嗎?

1956年7月13日,大陸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下線,結束了大陸不能生産汽車的曆史。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然而,此後一段時間,受限于汽車工業基礎薄弱,雖然大陸也有自主生産的紅旗牌、上海牌汽車,但僅有的産能,隻優先用在公務或者外事接待。

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國汽車長時間處于隻有卡車、沒有轎車,隻有公車、沒有私車的局面,更談不上什麼汽車經濟。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而另一邊的美國,早在1908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流水線生産的福特T型車,以其260美元的價格,引發了消費狂潮,美國也自此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度”。

直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帶來了市場經濟,也為中國汽車吹來了春風,“以市場換技術”、“合資經營”,是當時中國汽車選擇的路徑。

合資經營帶來的不僅僅是産能的爆發,更是整個思維方式的轉變。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崔東樹認為,“以市場換技術”在初期為中國汽車搭建了初步的産業體系,“中國的政策是大力發展合資企業例如上汽大衆這樣的,再将産業鍊本土化,穩步發展。”

“但是這裡頭還有一個核心問題,市場換來了我們的産業鍊,但沒換來我們的強大的自主學習跟設計能力。”

為何“以市場換技術”,卻沒換到技術呢?

在當時,外國車企在中國的造車選擇了CKD(Completely Knock Down)模式,也就是以散件進入國内,再進行組裝。

這種模式,大陸無法對車型進行自主創新和改進,也無法帶動設計、生産、銷售等整個汽車生态的發展。

這種受制于人的模式,必須改變!

21世紀初,中國加入WTO,經濟飛速騰飛,汽車市場是一片大藍海,也迎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民營企業。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吉利的李書福,在2001年正式獲得國家轎車産品“準生證”,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産資格的民營企業。

比亞迪的王傳福,在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正式進軍整車制造領域。

這些民營汽車明确了自主研發的路子,也為中國汽車經濟崛起帶來了第一桶金。然而,汽車核心的三大件,底盤、發動機和變速箱,始終受限于外國技術封鎖。

但是,西方萬萬沒想到,正是技術革命,新能源車的爆發,給了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機會。

彎道超車

2012年,國務院釋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将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在政策的東風下,車企們順勢而為,大力研發新能源汽車以及配套産業,培養了一大批零部件配套廠商,為國産汽車崛起提供了土壤。

據崔東樹介紹,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件”——電池、電機、電控,有些是與消費電子産業通用的技術産品。

“中國許多優秀的零部件企業,電池企業、晶片企業、智能化企業等都能給汽車産業給予賦能,帶來很好的發展機會。”

例如在2023年全球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大陸就占了6家。

甯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锂能、中創新航、欣旺達動力這六家企業市占率之和達到了63.5%。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而那些傳統的汽車大國如歐美日韓,盡管汽車轉型的“口号”喊得很響亮,卻并未采取行動。“在轉型過程中,他們還是會涉及到保守的傳統利益牽扯,是以不如中國在産業轉型中做得比較堅決。”崔東樹認為。

另一個極為關鍵的,就是“技術上的話語權”,中國新能源車掌握了核心技術,就以比亞迪來說,研發累計上千億,用技術創新打造了屬于自己的“技術魚池”,形成自己的全産業鍊,自主可控。

今年3月25日,比亞迪再次重新整理紀錄,成為全球首家達成第7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汽車品牌。

從不被看起到争氣,看中國新能源車崛起之路!

回顧過去,大陸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一直扮演的是跟随與陪跑的角色。時過境遷,如今的中國車企,已經成長為全球汽車産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僅是汽車,各行各業要發展,必須敢打敢拼,才能不受制于人!就像國産盾構機的技術突破,還有中國高鐵等各種大國重器的制造實力,都進一步堅定了我們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的決心。

曾經,我們探索“以市場換技術”,如今,我們開始“用技術搶市場”。國産車蓬勃發展走向海外,甚至開始對外技術輸出,掌握新能源時代的話語權。

下一篇,我們将聊聊,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出了一條怎樣的技術自主創新之路,以及在網際網路流量中,造車新時代的“大玩家”們。

主筆 / 李天南 蘭薇

來源 / 直财經

排版 / 劉雅婧

審校 / 龐詩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