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作者:冰點曆史

前言

鄒家華是鄒韬奮和第二任夫人沈粹缜生的兒子。他從小跟着母親,東奔西走地找父親。鄒韬奮生前,雖然不是共産黨員,但他為了黨的事業作了不少的貢獻。是以,在鄒家華的心目中,父親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鄒韬奮平日裡一直忙着工作,很少有時間操心孩子。在他臨終之際,終于有時間考慮三個孩子的事了。思考許久後,他給三個孩子留下了遺囑。其中,他希望兒子鄒家華長大後進軍機械領域。

鄒家華的童年就是在“逃難”中度過

鄒家華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有個“大媽”。1919年,鄒韬奮24歲的時候,他父親出面包辦他的婚事。他父親和他嶽父在前清末季,同在福建省的政界裡混着,兩人的友誼深厚,便決定把兒女結成“秦晉之好”。

以“父母之命”和鄒韬奮準備成婚的女子叫葉複瓊。此女子是十足的“大家閨秀”,她會吟詩作對,女紅針線,卻從未上過洋學堂,思想還停留在封建意識層面上。葉複瓊表示,非鄒韬奮不嫁,甯願守空房,忠貞不二。面對這樣的女子,鄒韬奮感到有些為難。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原本對包辦婚姻極為抗議的鄒韬奮,僵持了三年後,終究是不忍心,怕耽誤葉複瓊一輩子。于是,鄒韬奮收回了以往的“抵抗”,與葉複瓊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葉複瓊生性笃實溫柔,對鄒韬奮的生活照顧得非常周到。但好景不長,1925年初,葉複瓊因患傷寒症病逝。

1926年1月,一個叫沈粹缜的女性把鄒韬奮從喪偶的悲痛中拉了出來,給予他關懷、照顧。就這樣,兩人很快結了婚。婚後,沈粹缜先後生下了兩兒一女。鄒家華是長子,出生在上海。

鄒家華一直在上海待到了11歲。期間,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七君子(沈鈞儒、章乃器、鄒韬奮、李公樸、王造時、沙千裡、史良)”被捕。那時,鄒家華跟着母親,及一些朋友去看望“七君子”。當他看到有很多群衆都為“七君子”發聲時,小小年紀的鄒家華心想,“七君子”做得一定是對的,不應該把他們關起來。日本人把中國人欺負成那個樣子,為什麼不能抗日?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1933年,為了躲避國民黨的迫害,鄒家華無奈選擇出國避難。那天,鄒家華跟着母親送父親上了船,離别的場景他終身難忘。1937年,鄒韬奮輾轉多地去了重慶。沈粹缜得知情況後,馬上領着兒子鄒家華,經香港趕到武漢,再去重慶。

到重慶後,鄒家華進了沙坪壩的南渝中學讀書。話說,這所學校其實就是張伯苓先生在天津辦的南開中學。當他讀到國中三年級的時候,發生了震驚全國的“皖南事變”。鄒韬奮當時是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事變發生後,他被迫離開重慶逃到了香港。

鄒韬奮一走,國民黨的特務天天往鄒家跑,不斷威脅沈粹缜。這種情況下,沈粹缜決定帶上三個孩子,趁着日本人空襲重慶時逃跑。因為那時國民黨特務要躲進防空洞。話說,一個女人帶着三個娃,在那種炮火連天的環境下,屬實不容易。幸而,幾人曆經千辛萬苦,終于到了香港。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到香港後,沈粹缜帶着孩子們住在了貧民窟。這是黨的安排,利用貧民窟作掩護。而鄒韬奮住在一個飯館裡。那時,因日本占領了香港,造成社會非常混亂,組織決定把在香港的文人,先後送到華南地區。就這樣,鄒韬奮又被救到了華南。

由于革命需要,鄒韬奮隻能一個人先走。沈粹缜帶着三個孩子前往華南根據地時,需要穿過日本的封鎖線。鄒家華後來回憶說,多年來,他記得都很清楚,日本人搜查、盤問非常野蠻。盡管過程很艱難,但結果是好的。母子四人平安地到了華南。

到了華南後,鄒家華終于見到了父親。之後,一家人一塊住在陽泰山。在山上有兩個草蓬子,沒有牆,住着好多人。雖然住處很混雜,但反而利于隐蔽。回顧鄒家華的童年,幾乎是在追趕父親的路上。期間,他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難。他知道,若不是組織保護他父親和他們一家,那他們早就完了。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鄒韬奮留下遺囑,讓鄒家華進軍機械領域

經曆過種種大事,鄒韬奮認清了國民黨的醜惡嘴臉,打算加入中國共産黨。在1937年、1938年間,鄒韬奮向周恩來副主席提出了入黨的要求。周恩來考慮到,從黨員的條件上看,鄒韬奮入黨那肯定是沒啥問題的。但周恩來考慮深遠,他覺得鄒韬奮在黨外做工作更加有利:若是鄒韬奮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從客觀立場講話,就更具說服力。

1942年,鄒韬奮輾轉到了蘇北新四軍的根據地考察。當他看到解放區的情況後,留下了這樣一句話:“這個地區是中國民主政治的光明地區!”那會兒,鄒韬奮生病了,可他沒當回事,以為是中耳炎。後來,病情加重後,在陳毅請示中央後,把他送到了上海做檢查。不幸的是,大夫告訴他得了癌症。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沈粹缜知曉後,心情很着急。鄒家華作為長子,趕緊先出發去了上海。随後,沈粹缜帶着女兒也趕去了上海。那會兒,鄒家華的弟弟,在周總理的安排下,去了延安。

在上海,鄒家華看到父親一邊堅強地和病魔作鬥争,一邊還伏案繼續寫他到解放區考察的報道。最後臨終時,他寫下了遺囑。寫遺囑的時候,鄒韬奮問鄒家華,願意搞什麼?鄒家華說:“我願學機械。”後來,鄒家華被配置設定到機械機關,一方面是他本人愛好,另一方面是組織考慮了鄒韬奮留下的遺囑。

此外,鄒韬奮還給二兒子、女兒寫了遺囑。他希望二兒子學醫,女兒搞文學。不過,後來因革命需要,二兒子就搞了氣象。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鄒韬奮去世以後,組織就找到沈粹缜商量,要把鄒家華接到根據地去。沈粹缜同意了。就這樣,18歲的鄒家華去了根據地,至此,他以後的整個人生,就是在黨的培養下成長。1945年,新四軍辦了一個建設大學,鄒家華在學校學了一段時間。日本投降後,他被安排到山東,在建設廳當幹事,負責農村修路、修橋。

1946年初,東北解放後,中央決定派一批幹部去,鄒家華又去了東北。2年後,中央決定派一些人到蘇聯學習,鄒家華他們那批是黨内一些烈士的子女,一共21個人。其中有李鵬,以及唯一的女性,過去新四軍二師師長羅炳輝的女兒。

1955年,鄒家華畢業回國。之後,他被安排在沈陽機床廠工作,開始搞技術。由于他有學曆,能力強,很快就升到了廠長。1972年,鄒家華調到機械研究院。此後,他便在機械領域施展自己的才華了。

副總理鄒家華,其父鄒韬奮生前留有遺囑,希望他長大後搞機械

1988年,鄒家華擔任機械電子工業部部長。話說,這個部是國務院下屬最大的一個部。鄒家華在機械這方面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父親臨終的囑托,以及黨的培養。鄒家華表示:“為黨為人民做工作,這就是我父親和我個人的願望。”

參考資料:《鄒韬奮傳》、《兩代人物一個願望——訪鄒家華部長談鄒韬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