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作者:枕夢子

【本文内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請知悉。】

2020年5月8日,96歲的黃永玉,這位曾用畫筆與色彩編織出無數風景的老畫家,在妻子張梅溪逝世後,親手書寫了這份訃告。

這不僅是一個告别,更是一封跨越七十多年風雨兼程的深情告白,記錄了一段曆盡滄桑卻始終堅守愛情的故事。在這紙簡樸的訃告背後,隐藏着他們共同走過的歲月:從青澀的相遇到白發的相伴,從戰火紛飛的困境到平靜歲月的相守。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一見鐘情:從風雨故地到終身伴侶

1942年,在江西的一個小藝術館裡,18歲的黃永玉與20歲的張梅溪邂逅。黃永玉當時隻是一個剛從農村來到大城市的青年,而張梅溪則出生于一個軍官家庭,受過良好教育,被家人視為掌中寶。

這場偶然的相遇,是在一次畫展上,黃永玉作為參展的年輕藝術家,而張梅溪則是來觀展的貴族大小姐。黃永玉的窮困與張梅溪的富有形成了鮮明對比,但黃永玉的藝術才華與真誠立刻吸引了張梅溪的注意。

黃永玉在藝術館内展示的作品雖然簡樸,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種純粹的執着打動了張梅溪。而黃永玉,也被張梅溪的優雅與智慧深深吸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黃永玉開始借助音樂的力量來表達他對張梅溪的愛慕。

他知道張梅溪喜歡音樂,便開始學習小号,希望通過音樂與她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系。他購買了一把法國小号,盡管自己生活拮據,卻不惜節衣縮食。每當張梅溪出現在藝術館附近時,黃永玉便吹起小号,遠遠地向她緻敬。這種獨特的示愛方式,讓兩人的關系逐漸升溫。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私奔相依:共赴艱難歲月

當兩人的關系遭到張梅溪家人的強烈反對時,張梅溪決定放棄優越的生活,選擇與黃永玉私奔,追尋屬于他們的自由與幸福。他們的愛情之路并不平坦,抗戰的爆發使他們屢次流離失所,但這段艱難的歲月也鍛造了他們堅不可摧的情感。

在私奔後,黃永玉和張梅溪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戰争的陰影常常籠罩着他們的生活,頻繁的搬遷和不穩定的工作使得他們的日常充滿了不确定性。盡管如此,黃永玉堅持他的藝術創作,而張梅溪也盡自己所能支援丈夫,兩人相依為命,共同對抗生活的困境。

1943年至1945年,正值抗日戰争的關鍵時期,兩人多次被迫搬家,以逃避戰亂。在這種流離失所的生活中,黃永玉找到了靈感,繪制了一系列反映戰時生活的作品,這些作品後來成為他藝術生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與此同時,張梅溪通過教授孩子們讀寫和基礎音樂,不僅幫助了社群的兒童,也為家庭帶來了微薄的收入。戰争結束後,黃永玉和張梅溪搬到了上海,黃永玉在那裡接觸到了更廣闊的藝術圈,逐漸在當地的藝術界建立了聲譽。

盡管面臨經濟上的困難,黃永玉堅持不懈地創作,其作品逐漸被藝術界人士所認可。黃永玉的藝術才華和堅持不僅赢得了贊譽,也為他帶來了一些教學和展覽的機會,稍稍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況。

這段時間,盡管外界的壓力巨大,黃永玉和張梅溪的關系卻愈發堅固。他們在逆境中找到了彼此的依靠,共同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

通過默默無聞的互相支援和犧牲,他們不僅保護了彼此,也儲存了黃永玉珍貴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後來成為了中國現代藝術的重要部分。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攜手藝術:從黑暗到光明

在所有的艱苦與折磨中,張梅溪始終是黃永玉堅強的後盾,兩人不僅是夫妻,更是藝術與生活的夥伴。在逃離大陸後,黃永玉于1950年代初抵達台灣,這一時期對他的藝術生涯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在台灣,黃永玉得以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并開始涉足更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包括水墨畫、版畫和雕塑。他的作品開始受到台灣以及國際藝術界的關注和贊譽。

在台灣的第一個十年,黃永玉在台北成立了自己的畫室,這不僅成為他創作的核心場所,也成為了許多年輕藝術家學習和交流的平台。他教授水墨畫和版畫技術,傳授藝術哲學,對許多後來成為著名藝術家的年輕人産生了深遠影響。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他的教學方式獨特,注重新開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個人表達,而非僅僅複制傳統技巧。

1960年代,黃永玉的藝術生涯進一步發展,他的作品開始參加國際展覽,并獲得了多項國際獎項。這一時期,他的畫作在色彩運用和構圖上呈現出獨特的風格,将傳統中國畫的精髓與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得到了藝術評論家和收藏家的高度評價。

盡管黃永玉在藝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他的妻子張梅溪始終在生活中扮演着支援者的角色。她管理家庭,同時在黃永玉的畫室中擔任助手,幫助處理日常事務群組織展覽。張梅溪的支援使黃永玉能夠全心投入到藝術創作中,不受外界幹擾。

1970年代,黃永玉的名聲不斷擴大,他的作品被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此外,他還應邀到海外進行文化交流,分享中國傳統藝術與現代表現技巧的融合之道。這些年間,黃永玉不僅成為了一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生活的小确幸:黃永玉與張梅溪的日常

即便在晚年,黃永玉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與幽默感。他曾在香港重新買回一把小号,盡管已需假牙,依然試圖為張梅溪吹奏,重制當年的浪漫。這些小确幸構成了他們共同生活的美好回憶。

在1970年,黃永玉在一次通路香港的藝術展覽期間,偶然在一家古董店發現了一把與他年輕時相似的法國小号。這個發現讓他想起了與張梅溪的初遇和早年的戀愛時光。決定購買這把小号的黃永玉希望能夠再次為張梅溪吹奏她喜歡的旋律。

盡管多年未吹,黃永玉花了一些時間重新學習如何操作小号,他每天在工作室裡練習,準備給妻子一個驚喜。在張梅溪的生日那天,黃永玉安排了一個小型的私人音樂會,邀請了幾位親密的朋友和家人。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當他拿起小号,吹奏起當年的情歌時,雖然音符可能不如從前那般完美,但這個行動本身重燃了夫妻之間的情感和記憶。這一幕也成為了家人和朋友們心中溫馨而難忘的一刻。

除了音樂,黃永玉和張梅溪在晚年也共同參與了多個社群藝術項目,希望能夠将藝術帶給更多人。他們經常一起出席畫展和文化講座,黃永玉在這些活動中經常談到他的藝術哲學和對生活的看法,而張梅溪則樂于與參與者分享她對藝術的了解和對夫妻共同生活的感受。

此外,黃永玉和張梅溪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捐助了多所學校的藝術教育項目。他們相信藝術能夠教育和啟發年輕一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對社會做出貢獻。他們的這些活動不僅為他們晚年的生活增添了充實感,也讓他們在社群中赢得了尊敬和愛戴。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永恒的畫卷:黃永玉與張梅溪的藝術人生

黃永玉與張梅溪的愛情故事,宛如一幅跨越七十餘載的長卷畫作,融合了藝術、愛情與時代的變遷。在他們共同走過的歲月裡,中國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他們的感情卻始終如一。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這一年,已在海外獲得廣泛認可的黃永玉,終于得以重返闊别多年的祖國。這次回歸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他藝術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張梅溪的陪伴下,黃永玉重新認識了發生巨變的祖國,這為他的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靈感。80年代初,黃永玉開始在中國大陸舉辦個人畫展。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藝術元素,既有傳統中國畫的意境,又有現代藝術的表現力,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張梅溪在這些展覽的籌備群組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細心和洞察力為展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1985年,黃永玉接受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邀請,開始在國内進行藝術教學。這個決定讓他們的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回中國大陸。

在教學過程中,黃永玉不僅傳授技藝,更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張梅溪則經常參與學生活動,為年輕藝術家們提供生活上的關懷和支援。90年代,随着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台上的崛起,黃永玉的作品受到了更多國際收藏家和美術館的青睐。

他的畫作不僅展現了個人風格,更成為了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縮影。在這個過程中,張梅溪一如既往地支援着丈夫,同時也開始整理黃永玉多年來的藝術創作,為日後出版畫集和回顧展做準備。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

步入21世紀,已年過古稀的黃永玉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創作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的大型壁畫《錦繡中華》在鳥巢體育場亮相,成為了奧運文化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幅作品凝聚了黃永玉對中華文化的深刻了解,也展現了他對祖國發展的美好祝願。

張梅溪雖然年事已高,仍然參與了這個項目的部分工作,夫妻二人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2010年,為紀念與張梅溪相識70周年,86歲的黃永玉創作了一系列以"愛情"為主題的畫作。

這些作品不僅表達了他對妻子的深情,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和藝術的思考。這些畫作後來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回展出,感動了無數觀衆。2020年,96歲的黃永玉親筆為妻子寫下訃告,以他一貫幽默而深情的筆觸,為這段跨越大半個世紀的愛情畫上了句号。

然而,他們的故事并未就此結束。黃永玉與張梅溪的愛情傳奇,他們對藝術的執着追求,以及在動蕩歲月中堅守的勇氣,将永遠銘刻在中國現代藝術史和衆多仰慕者的心中。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最凄美“訃告情書”!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那是他愛了76年的初戀.上觀新聞,2020-05-15

2020年,96歲黃永玉送别太太,訃告是他最後一封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