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聽不懂道理,而是改不了惡習

作者:袁大島
不是聽不懂道理,而是改不了惡習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痛苦的經曆不是遭受挫折,而是接受挫折。

遭受是被動的,一般來說要麼沒辦法,要麼大意了,是以才有了吃一塹長一智的經典道理。

接受是主動的,主動接受痛苦是為了更好的适應,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場合理的精神買賣,

但問題随之而來,接受痛苦所适應的,難道就是痛苦本身嗎?

換句話說,之是以要适應一件事,就是因為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密不可分,且始終存在,

如果不适應就會被排斥,甚至産生嚴重的,對生存本身的消極心理。

那麼我們适應的是痛苦,這是否意味着,

我們所處的環境本身,就是一種無法改變的痛苦呢?

不是聽不懂道理,而是改不了惡習

假若真的無法改變,那麼接受痛苦本身就意味着全面妥協。

全面妥協意味着什麼呢?舉個很具體的例子,比如目前主流的思潮會引導人們對花銷問題的認知“要求”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态度。

花錢有理,大有可為,

不花錢?你自己看着辦。

有鼓勵的,就有不鼓勵的,有支援的,就有反對的,那麼如果鼓勵多花錢,

不鼓勵的是什麼,我相信朋友們都已經體會到了。

花錢擺在首位,為這個行為搖旗呐喊的各方觀念,也往往不可能保持理性,畢竟太理性的聲音沒人聽,真客觀的态度沒人信。

是以,就要加料。

我之前聽過一個說法,比如有些菜品很重口味,或者說複合的口味很多,人們吃起來會有一種刺激的爽感,那麼之是以要這樣做,一方面就是提升食客的重口味需求,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食材本身可能在新鮮程度上的有所欠缺。

口味越重,爽感越重,但這些重口味引發的健康問題,則通通抛諸腦後,

爽就行了,管别的幹嘛?

而對于食材的新鮮問題,似乎也有着“異曲同工”的和諧認知,能吃就行,能爽就行,

其他的問題,通通靠邊站吧!

入口的東西能爽就行,那麼回到剛才的話題,入腦的東西隻要爽也行。

是以,為了一個爽字,為了讓人有一種精神上的快感,

那麼花錢這件事上的刺激方向,就有了一條明确的“星光大道”。

有了道路,有了方向,就有了風,有了洪流。

大風起兮雲飛揚,這雲是黑的還是白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風來了,雲要跟着飛揚起來。

趨勢如此,效仿追随的人們紛至沓來,一起走的人多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就會變成了一種立場上的對抗,

對抗的結局,是誰也不能說服對方的必然結果,但風依然在,雲依然飛揚的今天,那些不需要腦子想問題,和完全獨立思考的人注定會産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此刻,殊途同歸這四個字,暫時失效。

殊途不能同歸,有些人的路走的很難,但他們知道如果不走這條路,生活會更難,

而有些人走的很輕松,痛快,舒爽,難走的路在腳下,但隻要腦子裡能獲得爽感,哪怕摔倒的人再多都無所畏懼。

殊途不能同歸的核心,

不僅是不能,

更是不配。

不是聽不懂道理,而是改不了惡習

現如今的很多道理,會随着立場的改變而改變,偏執的道理也能洗腦,理性的道理修正人心,但這些給道理本身提供“增值功能”的,則是人們有高有低的認知。

或者正如上述所說,有些人不用腦子想問題,有些人隻用腦子做判斷。

前者對後者的态度,則是一臉不屑的嫌棄,他們不能明白的是,為什麼總有人要跟“我們大多數”唱反調,而唱反調在他們看來是惡習,是令人厭惡的存在,是以這些人總是不遺餘力的用他們不用動腦的道理,跟風随雨,以大勢為趨,

質問那些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你們憑什麼不盲從?

你們憑什麼保持清醒?

你們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

而對于後者來說,當他們看到了前者對自己的态度之後,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的做法,

在對方眼中,自己的行為是劣習,而隻有盲從和無條件信任才是真理。

可他們卻沒有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獲得實在的獎勵,反而是他們眼中那些不可救藥的存在,能夠在這場輿論洪流中,按部就班的踐行自己的生存之道,

既然如此,誰又有資格去定義劣習呢?

那些定義劣習的人,究竟是在講道理,

還是在打壓那些跟他們不一樣的人呢?

在這個殊途不能同歸,

萬萬不能同歸的世道中生存,

甯肯考驗不夠成熟的自己,

也别相信看似成熟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