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作者:蘭媽談育兒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文/蘭媽談育兒

孩子在家裡奶兇奶兇地霸道,到了外面卻膽小地躲在家長身後不敢見人

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都說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但論起背後的原因,卻很少有人能說到關鍵的正點上

就像鄰居家的小男孩,在家裡但凡是他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都是盡量以最快的速度滿足

如果哪一次沒有及時給到位,那孩子就會生氣地又哭又鬧,有時候還會不講道理地動手打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就是刻在骨子上的霸道,到了外面也不容易受到欺淩和委屈

可沒想到,有一次在家附近的廣場溜達時,就看到男孩和幾個小朋友玩秋千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能有序排隊,一個接着一個玩兒,當又來了幾個孩子不遵守規則時,鄰居家的男孩非但沒有生氣委屈,而是滿臉笑意地把秋千讓出去

家裡面的奶奶看到這一幕,不幹了

說什麼也要拉着孩子搶回屬于自己的機會,可男孩卻掉鍊子地拖住奶奶,不讓前去讨回公道

如果奶奶繼續那樣做,他就又是哭、又是鬧地幹擾,直到不再找人家麻煩為止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這件事被家裡更多人知道後,都紛紛吐槽:“你把在家裡的三分之一霸道拿出去,看看别人還敢不敢欺負你”

男孩低着頭說:“我害怕,我不敢”

這一回應,更讓鄰居夫婦火冒三丈

他們責備孩子“沒出息”,同時又無法了解,為什麼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地跟隻老虎一樣,到了外面卻秒變躲在身後的小白兔

可私底下,我問男孩:“為什麼在家裡那麼兇,到外面卻膽小地被人欺負”

男孩給出的答案是:“在家裡不管做什麼事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會包容我,在外面就不會了,搞不好還會被人揍一頓呢”

聽到這裡,原因就很清晰了

家是孩子的成長搖籃、也是避風港灣,因為有安全感才會肆無忌憚,而外面的一切都充滿未知數,孩子也自然而然學會了明哲保身、示弱自保了

可見,所謂的“窩裡橫、外面慫”,展現得隻是直覺的表象反應,往深層來說則是孩子架不住外面存在威脅的能量低罷了

那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能量場呢?蘭媽建議大家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始,多幫助孩子建立一些抵抗外界威脅的内心力量: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01

别搞特權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曾經,聽過一個媽媽的悔悟聲音

她說:

“失敗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教育的方法一直錯了,如果可以重新養育孩子,那我一定不會再搞什麼特權”

原來,這位媽媽之前是留守環境下長大的

有了兒子後,也總是下意識地把曾經吃過的苦統統都彌補在孩子身上

小時候因為條件差,特别是逢年過節,家裡人多時就有個“小孩子不能上桌”的規矩

不管當時有多餓,也不管做了什麼樣好吃的,她和幾個姊妹永遠都是蹲在竈台邊,等着大家都酒足飯飽後才能拿着碗筷去吃剩下的

即便是尋常吃飯也是一樣,盛飯的規矩也是“第一碗飯不能是孩子”,自然而然也形成了“孩子排在最後”普遍現象

特别是每次一想到那種“總盯着别人吃飯”的落寞感,她就習慣性地在孩子身上搞特權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比如,自己省吃省喝,也要滿足孩子的要求

又或者,家裡的第一碗飯永遠是孩子

而如此特權的理由,也是為了展現對孩子的愛

可最後的結果呢?在特權下長大的男孩,習以為常地接受着媽媽的所有愛,甚至還總是貪心不足地索取更多

一旦有一次沒滿足,那過去的所有好就全部不記得了,也會因為當下的未滿足而斤斤計較地争論不休

然而,在家裡大發脾氣、唯吾獨尊的男孩,到了外面卻畢恭畢敬,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那麼的和顔悅色

直到母子間的對話隻剩下埋冤、煩怒、還有怨恨時,媽媽才落下後悔的淚水

她也終于明白了,根本不是兒子不把她這個母親當回事,而是錯在一開始就搞特權地讓孩子形成了習慣

就像從小就喜歡草莓味棒棒糖的孩子,你突然告訴他們棒棒糖會蛀牙,需要改吃面包有營養

是以,孩子需要一個接受和适應的過程,更需要一個認知“吃面包好處”的機會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02

管理信心

相信孩子能處理一切

總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他們駕馭不住外面威脅的能量低,總而言之就是缺乏自信

換句話來說,也是孩子的信心從小在限制環境下被壓抑着

認識一個單親媽媽,經曆了同一段的感情傷害後,她立志要做一個誰也不靠的女強人

為了讓女兒不跟着一起吃苦受罪,她能做的就是讓孩子享受和同齡人的一切,同齡人沒有的東西也會盡量滿足

特别是在才藝培養方面,遊泳、芭蕾、鋼琴、古筝,還有學習多國語言的教育訓練等等,這些幾乎都是數不勝數

可小朋友的年紀裡貪玩才是常态啊

每次女孩說:“媽媽,我可不可以玩一會”、“能不能出去找朋友玩”時,媽媽都覺得孩子在故意為“不想學”找借口,也擔心孩子會因為玩兒而耽誤了學習

于是,媽媽每次都帶着懷疑的目光說:

“你還有那麼多功課要做,哪裡有時間玩?還是要把心思多放在學習上”

“媽媽為了你付出那麼多,就是希望你将來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你可要抓住機會好好學”

“聽說輔導班新來的一個女孩,人家之前可是學渣,這才多長時間呀,就考出了班級前十的成績,平時要跟人家多學學”

這種充滿不信任、一切以學習為主的管理,讓女孩覺得壓抑不已

有時候學累了、煩躁了,也會跟媽媽頂嘴幾句,可迎來的卻是滿滿愧疚感的哭訴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媽媽最喜歡說的話也是: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不是為了好好培養你,我現在大概都能攢很多錢了,之是以窮得連衣服都穿地攤貨,就是為了能把錢花在培養你上,你如果不好好争氣,怎麼對得起我付出那麼多呀”

每每聽到這些話,女孩都深感罪惡感

随着年齡增長,她一邊努力撫平這份愧疚,一邊又渴望擁有自由,可恰恰就是這種沖突讓她一直痛苦自卑

特别是讀國中後,心底的自由呼喚讓她忍不住叛逆,在家裡跟媽媽吵得熱火朝天,骨子裡卻自卑地連個主意都沒有,以至于她在外面常常受人欺淩、還卑微地讨好别人

面對媽媽一遍又一遍的幹涉和掌控,女孩也終究忍不住,聲嘶力竭地吼出聲:“既然我在你眼裡那麼差,那放棄啊,幹嘛還管我”

直到強勢媽媽意識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她才明白“信任”的重要性

而一個從小被信任、帶着自信成長的孩子,他們哪怕是面對外界各種威脅,也能坦然地認為“沒事,我可以解決”

是以,優秀的孩子從來是在體驗中成長的,他們需要有足夠經驗才能抵抗更多未知的挑戰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情況也是一樣,所有外在威脅,也隻不過是他們所看的世面太少了

盡量别搞特權、也别對孩子保護得太深,一句“我相信你”,讓孩子大膽出去社交,也大膽去接觸不同的人和事,每一次所遇到的棘手事件,最後都會化作相處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量源

如此,他們才能經得起大風大浪,做一個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是真實自己的孩子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03

忍住脾氣

學一些小技巧“套路”

經常聽到一些媽媽們調侃說:“爸爸帶娃能靠得住,那母豬都能爬上樹了”

講真的,生活需要經營,家庭裡的任何關系維系也是一樣

為什麼孩子會變得窩裡橫、外面慫,成長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有一位媽媽告訴我,爸爸帶娃簡直就是車禍現場

精緻主義者的她,每次看到爸爸帶兒女玩泥巴、淋雨、抓蟲子、甚至爬樹摘果子

她都心驚不已,直接就開始批評說:“哪有你這麼帶娃的,一點紳士和淑女形象都沒有”

于是,在自認為不靠譜的情況下,她就取消了爸爸帶娃的資格

一直以來,在養娃方面她也精緻得不行,小到刷牙幾分鐘、大到早餐吃什麼、作業什麼時候寫完,幾乎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有次周末帶孩子們去公園玩時,兒子腼腆地說句話就躲在身後,女兒一路上就盯着地面看,但凡發現一隻蟲子都吓得哇哇大哭、怎麼哄都哄不好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看着兩個孩子在外面如此軟弱,媽媽也不免擔心起來,更意識到孩子需要曆練、和剛強

而這些東西,一般由家裡面的爸爸更容易帶動

就像爸爸帶孩子的方式看起來粗犷無比,其實和孩子扭成一團、放開撒野的玩耍,恰恰是釋放了孩子的敢于嘗試、創新、還有挑戰的天性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長需要靠爸爸、媽媽共同完成,爸爸的角色媽媽代替不了,媽媽的角色爸爸也無法取代,隻有大家相親相愛、互相協調才能實作裡外一緻的富足内心

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相處也是一樣

更多時候聰明的父母應該多學一些小技巧“套路”孩子,輕松解決窩裡橫的無理取鬧、也能有效改善外面慫的膽小懦弱

比如,孩子喜新厭舊、看到什麼東西都吵着鬧着想要時,面對這種窩裡橫就可以套路孩子攢零花錢自己去買了

随着孩子攢錢、消費、和貨比三家的帶動,他們在金錢觀的了解和體驗下,學會了什麼是管理、理性,也在買賣過程中提煉膽量、包括口語表達

又或者,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負回家找家人洩氣、找不痛快時,還可以套路孩子“求庇護”

特别當他們受欺負回家撒野、發脾氣時,也裝出一副可憐的模樣,告訴孩子:“巧了,我今天在外面也受欺負了”

然後,把事情經過再慢慢講給孩子聽,還要盡量表現出需要孩子安慰、出主意的需求感

随着孩子的個人存在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會跟着漸漲,情緒也會變得更加平穩有彈性

直到有充足的能量源解決、甚至轉移自身問題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關鍵原因是能量低,駕馭不住外在威脅

那麼,關于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外在抵抗力量低,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