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作者:世間一分鐘

1947年解放戰争進入關鍵階段,一個農民為解放軍帶路,期間提到自己失聯18年的哥哥。解放軍聽到名字後,立刻将他消息送到司令部,因為他的哥哥正是解放軍三縱司令員陳錫聯。

陳錫聯少小離家老大回,即使身兼重慶市市長和書記時,為了新中國的發展也很少回家。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得知母親重病都沒能見到最後一面,多年後長跪在母親墳前:娘,我好想你。娘,我來看你來了。

那麼,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陳錫聯的早年革命

1915年陳錫聯出生在湖北黃安縣高橋區,父親在他3歲時便去世了,家裡的頂梁柱倒了,母親懷有身孕無法勞動,隻能變賣薄田換些糧食維持生活。

當時黃安山高水、土地貧瘠,鄉村的生活艱難困苦,陳錫聯從小目睹家庭的窘迫和母親的辛勞。從記事起,貧窮的陰影籠罩着這個家,沒有一日不為生活所困。

為養活全家母親繼日地紡布,每天起早貪黑,紡車的聲音成為陳錫聯童年最深刻的記憶。他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一家五口人靠着一畝薄田和母親的勞作勉強度日。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每當青黃不接之時,全家人不得不外出乞讨,饑寒交迫是常态。由于家境貧寒陳錫聯沒有機會上學讀書,長大後開始幫助母親幹活,後被送去給地主家放牛、當長工。

看到同齡的孩子背着書包上學,他心裡充滿羨慕,但更多的是無奈。在地主家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剝削和虐待是常态,陳錫聯早早體會到人世間的苦難。

每當有差錯便會遭到地主的打罵,甚至被餓着肚子罰站,陳錫聯帶着滿身傷痕回家,母親看着骨瘦如柴的兒子,心疼地将他抱在懷裡淚流滿面。

盡管如此,迫于生計母親還是不得不再次将他送回地主家,冬去春來陳錫聯換了好幾家東家,命運卻始終沒有改變,童年被無盡的勞作和虐待所充滿。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他的内心逐漸産生強烈的反抗意識,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在悄然影響着。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20世紀20年代末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國,黃安一帶的農民也逐漸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共産黨人組織起農會宣傳革命思想,号召打土豪分田地,這些革命活動在陳錫聯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大革命失敗後,詹才芳按照董必武的訓示,回到黃安組織農民開展革命活動,很快組織起一支遊擊隊。

1928年深秋的一天一個小孩來到紅軍駐地,堅決要求參加紅軍,這個小孩正是13歲的陳錫聯。

詹才芳看他年紀尚小便拒絕了,當時部隊正要轉移也沒有做太多解釋,帶着部隊朝五十裡外的地點出發。

半路上部隊中途休息時,詹才芳忽然聽到背後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轉身一看竟然還是陳錫聯。原來,他跟着部隊走了幾十裡路,一定要參加紅軍。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詹才芳問他為什麼一定要參加紅軍,陳錫聯說自己過夠了被欺負的日子,想要參加紅軍為窮人做主。不過陳錫聯實在是太小了,幾天後部隊回到黃安,詹才芳親自把他送回家中。

母親見到兒子喜極而泣,為防止兒子再次跑去參軍,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用麻繩将其捆住。初次參軍未果陳錫聯并沒有放棄,一邊繼續幫助母親幹活,一邊尋找再次參軍的機會。

1929年春天紅軍在黃安一帶頻繁活動,陳錫聯再次萌生參軍的念頭,沒有告訴母親,悄悄地收拾一些簡單的行李,趁着夜色離開了家。

他一路翻山越嶺來到紅軍的駐地,詹才芳見其堅持不懈的決心,終于同意讓陳錫聯參軍,年僅14歲的他正式成為紅軍的一員開始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

與母親相見

不得不說陳錫聯天生是戰士的料,雖然年紀小,卻表現得非常勇敢,打仗總是沖在最前面,營長高漢楚甚至還給他起了個外号“小鋼炮”。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之後的日子裡,陳錫聯跟随部隊經曆許多次戰鬥,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戰士。

跟着部隊接連打破敵人的四次“圍剿”,又粉碎敵人的“三路圍攻”、“六路圍攻”,經過艱難的長征到達陝北。

期間他曾幾次負傷都死裡逃生,戰場的磨練漸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指揮員。抗日戰争爆發後,陳錫聯擔任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

1937年,他帶領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炸毀日軍的24架飛機。夜襲陽明堡的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也讓陳錫聯的名字響徹全國。

此後,他繼續帶領部隊在敵後開展遊擊戰,不斷襲擾和打擊日軍......解放戰争期間,陳錫聯已經被提拔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多個重要戰役。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1947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别山,陳錫聯率領部隊經過艱難的行軍,突破敵人的重重封鎖順利進入大别山地區。

他親自帶領部隊進行偵察敵人的布防情況,組織一次次突襲行動,為大别山根據地的建立奠定基礎。

同年12月陳錫聯正在大别山的指揮部裡,突然接到一個消息,消息時關于他的母親和弟弟。一開始陳錫聯還不敢相信,畢竟自己已經離家18年了,再三核對後才敢确認。

原來,部隊從皖西轉戰到麻城準備開展平漢戰役,行軍途中戰士找來當地一位農民當向導。

經過詢問得知農民有一個哥哥,18年前參加紅軍走後再也沒回來,母親聽說紅軍來了便讓他前來打聽消息。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戰士好奇地問你哥哥叫什麼名字?農民則回答說是陳錫聯,還希望解放軍能夠幫忙找一找。

戰士們聽後大吃一驚,難道是3縱司令員陳錫聯,詳細詢問後得知農民正是陳錫聯的弟弟陳錫禮,随後便把母子兩人接到縱隊司令部。

陳錫聯見到分别18年的母親,百感交集淚水盈眶,緊緊抱住母親激動不已。看着已經成長為一名指揮員的兒子,母親既欣慰又心疼,盡管分别多年對兒子的愛從未減少。

母子倆說了很久的話,訴說着分别多年的思念,軍務繁忙的陳錫聯第二天又要轉移,隻能再次告别母親并把她送回家鄉。

與母親分别後,陳錫聯指揮部隊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最後進軍大西南,全國解放後擔任重慶首任市長兼川東軍區司令員。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當時雖有不少潛伏的特務和土匪,但局勢總體上已經和平,想到自己離家多年母親吃盡苦頭,安頓好工作後便想派人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

可老人家已經過慣農村的鄉野生活,一天不幹活渾身就不自在,生活在大城市裡連個講話的人也很難找到,也不想給兒子增加負擔,是以不久便又回到老家,而這一離别竟是永别。

未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中國決定出兵援朝保衛國家安全,陳錫聯擔任解放軍炮兵司令,肩負起組建和訓練炮兵部隊的重要任務。

親自到前線了解作戰情況,積極協調蘇聯援助,努力提高炮兵部隊的作戰能力。北韓戰場上,陳錫聯指揮的炮兵部隊表現出色,為志願軍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多個關鍵戰役中,炮兵的精準打擊有效地遏制敵人的攻勢,保障志願軍的勝利。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1953年抗美援朝戰争即将取得勝利,也就在這個時候他接到母親病重的消息,急忙向中央請假趕回家鄉。

可惜的是,當他趕到時母親已經去世,臨終前嘴裡還一直念叨着“譜慶”。母親的去世讓陳錫聯一直深感愧疚,認為自己未能盡到孝道,是一輩子的傷痛和遺憾。

之後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積極參與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為新中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将軍銜,繼續在不同崗位上工作,終保持着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1997年陳錫聯應邀回到家鄉黃安,參加李先念紀念館的開館儀式,這是離開家鄉40多年後第一次回到故土。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已經80多歲的陳錫聯,站在家鄉的土地上感慨萬千,期間還來到母親的墳前。

他對着母親的墳鞠躬,說:“媽媽,我來看你了,我喊你你卻聽不到了。40多年沒回來,我對不起你......”

回首往昔,陳錫聯從貧苦農家走出投身革命,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奮鬥不息,戰火中英勇無畏夜襲陽明堡一戰成名,可在親情中卻對母親深懷愧疚,終生未能好好盡孝。

戰争年代許多軍人忠孝兩難,陳錫聯和無數革命者不得不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的奉獻成就新中國的和平與輝煌,值得作為後人的我們欽佩。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陳錫聯:母親墳頭的深情呼喚感天動地 - 中國知網 (cnki.net)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

陳錫聯四跪慈母 - 中國知網 (cnki.net)

陳錫聯離家18年為國盡忠,晚年歸鄉跪在母親墳前:媽媽我來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