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警予簡介

作者:資深媒體人journalist

“揚子江畔、京廣線旁,向警予就義的土地上,綠色的校園,可愛的學校,培育我們成長的地方……”這歌聲雖遙遠,也親切,仿佛曆經歲月輪轉,今天的我們依然能聆聽到那份澎湃和掙紮,覺察到那份希冀與苦痛。即使今天硝煙散盡,血色淡去,但那顆丹心依舊照盡後來人,砥砺着我們前進。今天,讓我們回首曆史,再次出發,去感受、去感恩先輩們的奮鬥與犧牲。本期我們将為您介紹新聞人物——向警予。

在衆多閃耀的星星中,中國的革命曆史中也出現過那麼一位璀璨的女星。她英勇無畏,為理想獻身,盡管她的人生曆程并不漫長,但她所留下的傳奇,卻深深地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

向警予,一個時代的佳話,一個女性中的傳奇。當時的中國,飽受外敵侵略與封建壓迫,正需要一批有血性、有擔當的革命者去為民族解放事業而戰。而向警予,正是其中的璀璨一顆。

她不僅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者之一,更是那段曆史中的重要擔當。那些艱難歲月中,她身影出現在各種重要的會議和行動中,為黨和人民嘔心瀝血。但命運卻對她并不厚待。在她33歲那年,一次背叛使她深陷敵人的圍捕。盡管如此,她絕不低頭,堅韌不拔,最終英勇獻身。

然而,這個傳奇女性的精神并未是以消失。她的子孫們接過了她的接力棒,一個個都成為了時代的楷模,将她的精神和血脈傳承下去。

如今,回望曆史,向警予的名字早已成為了革命的象征,一位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了生命的英雄。每一位了解她的人,都會為她那份堅定的信仰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打動。

在那風起雲湧的1895年,向警予于湖南的一個富裕家庭降生。出生于這樣一個家庭,與其它家庭有所不同的是,盡管家中兄弟姐妹如雲,但這裡的女孩不是為繡花、研磨的點綴,而是與男孩子并肩學習,共同翺翔天空。

在她年幼的時候,家族已經派她入私塾,與那些男孩子們一起研讀經典。兩年後的向警予已走在了時間的前列,成為當地首位踏入新式學校的女童,閃耀着光芒。或許是家庭的背景和學校教育雙重熏陶,使她的内心早早孕育出了一個清晰的夢想:将自己磨練為一個堅韌、有擔當的女性。

正值辛亥革命風頭正勁之時,國内湧動的新思潮漸漸撼動了人們的心靈。當時的向警予也難逃此勢,被這股激情澎湃的浪潮帶動。身為女校的她,深受革命思想的鼓舞,視之為一種責任,那是要參與國家未來的建設,要為曆史鋪路的重任。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她與兩位巨人毛澤東和蔡和森的命運交彙,一起譜寫下了屬于他們的革命篇章。

1918年的那個秋天,當向警予得知毛澤東和蔡和森已經打破傳統,建立了新民學會時,她心中的革命火焰被點燃。不僅加入其中,她還積極地在湖南發聲,呼籲女青年走出家門,勤工儉學,成為國家的棟梁。

那時,世界風雲變幻,中國正承受着來自列強的壓迫。向警予,飽含着一腔熱血,決定挺身而出。她走上街頭,發出她的呼聲,召喚青年們與她一起,共同反抗外國的侵略。

兩年後,向警予踏上了去往法國的旅程。但這并不隻是一次簡單的留學之行,而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法國的每一天,她深入接觸到勞工階級的力量,感受到革命的浪潮。那裡的共産主義思想,如同醍醐灌頂,使她徹底醒悟。她知道,這正是中國需要的,是可以引導中國走向輝煌的那道光。

不過,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而言仍是個新生事物,而法國與俄國已證明了它的價值。經過一番内心的激烈掙紮,向警予決定将這股強大的力量引入中國。在法國,她與周恩來、李立三共同發起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這不僅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一個曆史的轉折點。

之後,毛澤東對向警予這一貢獻也給予了高度評價。她的名字,不僅成為了中國共産黨的締造者之一,更成為了那個偉大的紅色時代的靈魂和象征。

1921年的夏季,向警予踏上了故土,承載着希望和熱情,為了心中的信仰和理想。盡管年僅26歲,但她的眼中燃燒着不屈的火焰。在她眼中,中國正處于曆史的轉折點,她希望為之付出自己的力量。

然而,風雲變幻,不久後,蔣介石的政變開始了,整個中國仿佛進入了一片黑暗。那時,很多人選擇了逃避,但向警予決定堅守。她認為武漢是黨的重要陣地,自己的責任是守住這片土地。盡管風險重重,她始終相信,隻有堅守,才能找到勝利的曙光。

但是命運并不總是如人願。不久,一個深夜,向警予被捕,投入了國民黨的牢獄。盡管遭受了無數次的審訊和折磨,但她從未屈服,她的眼中始終充滿了堅定和勇氣。她知道,她身上承載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更是黨和人民的未來。

直到最後,向警予用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為曆史寫下了一段感人的篇章。她的英勇事迹在後人心中永遠銘記,成為一代代年輕人的楷模。她的後代也受到了她的啟示,繼承了她的英勇血脈,無論在哪裡,都為祖國的繁榮和強大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22年的春天,蔡妮作為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她的眼眸中似乎承載了時代的命運。而不久後的冬天,小小的蔡博也跟随着,但随之而來的是一種深深的缺憾——父母的身影漸行漸遠。兩個孩子被外婆帶回了湖南的老屋,那裡充滿了童年的回憶,但少了父母的溫暖。

外婆會給他們講述關于父母的故事,那些為國家、為人民奮鬥的日子。聽着這些英雄史詩,蔡妮和蔡博從小就抱有一種自豪,盡管心中總有一個缺口,那是對父母的思念。

長大之後,蔡妮帶着家族的智慧,毅然選擇了醫學之路,用手中的醫術,為人們帶去希望。但是,命運的安排總是出乎意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才華被外國語大學看中,轉型成為了一名翻譯。她以卓越的專業能力和對外國文化的深入了解,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而蔡博,則選擇了與國家緊密相連的道路。他承載着家族的使命,肩負着對國家的責任,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精英。

但是時間,總是在無聲中改變一切。2012年,蔡妮因病告别了這個世界,留下的,除了她那傳奇的一生,還有家族的傳統和信仰。

蔡博站在東北的風雪中,面朝鞍山鋼鐵廠的爐火,心中充滿了使命感。随着東北工業基地的興起,他身為技術骨幹,是工廠的希望和核心。在他眼中,每一爐鋼鐵的熔煉,都是對國家建設的誓言和對父母理想的繼承。

經過歲月的磨砺,蔡博的技術成熟,逐漸從基層技術人員,躍升為廠内的決策者,成為了鞍山鋼鐵廠的廠長。他用雙手編織着鞍山這塊土地的繁榮,也為遼甯工業基地的振興添磚加瓦。

而蔡妮在京城的學術殿堂裡,與國外的同行交流着,為國家的外交和文化交流出一份力。兩位子女的成就,正如父母生前的心願,為國家的強大和繁榮而努力。

在這塊大地上,一代代英勇的兒女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的發展拼搏和努力。是他們的堅韌和不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屬于中國的奇迹,讓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曆經風雨,但更加繁榮昌盛。

向警予,原名向俊賢,土家族人,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縣。傑出的共産主義戰士,忠誠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認為她是中國共産黨唯一的女創始人。1928年3月20日,在武漢從事革命工作的向警予因叛徒出賣被捕,5月1日被押赴餘記裡空坪刑場英勇就義,終年33歲。

知書明理,柳絮才高

向警予出生于湖南溆浦縣商會會長之家,家境優渥,家中曾有兄長留學日本,她自幼深受影響,6歲即入私塾,8歲就讀新式國小,可以說她從小便接受了先潮教育。

她15歲在常德讀書時曾與餘曼貞(丁玲母親)、許友蓮等7位女生結拜為七姊妹,共同探讨社會問題,史稱“常德七姐妹”。品學兼優的她随後又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和被稱為“女革命家的搖籃”的周南女校深造。

在學習期間,她改名警予,以期對封建勢力的時刻警醒與反抗,還在周南女校結識了蔡和森、毛澤東等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他們也曾一同拜訪求教楊昌濟,暢談革命理想,研讨社會問題。少時便立下救國救民之遠志,渴望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她曾這樣說道:“将來我如做不出大事業,我要把自己粉碎起來,燒成灰!”

不僅如此,她也關心時事,深懷愛國之心。當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簽訂後,她和同學們不願做隔岸觀火的看客,而是選擇一同走上街頭,振臂疾呼,以喚起同胞們救國救民的熱情。

1916年,向警予回到家鄉創辦溆浦國小堂,培養出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人才,為社會和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石之堅,載一抱素

毛澤東和蔡和森創辦新民學會不久,向警予便加入了該學會,為新民學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民學會在後來也孕育了一批共産主義者。之後她還與毛澤東、蔡和森等30餘人共同赴法學習。在法國時,她學習了衆多馬克思主義著作,并廣泛接觸了華工和法國勞工,成長為了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她在法國時同樣也堅持展開活動,參與上司了“二·二八運動”、“拒款鬥争”、進占裡昂中法大學這三大請願鬥争。

大革命失敗後,武漢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向警予處境危險,黨組織多次勸她離開,她卻不肯,隻為守好黨的重要陣地。于是她白天活動于勞工群衆之中,晚上又要撰文編稿、刻印刊物,時常通宵達旦,為黨和革命奉獻諸多。

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裡被捕。她在無數次嚴刑拷打下始終不肯吐露一絲機密,堅守住了共産黨人的崇高品格,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大義凜然地走向了刑場。

蹈鋒飲血,舍生成仁

即使她的身影瘦小,姿态卻無比堅定。在許許多多個灰暗無望時刻,她總是能生出無限力量去抗争,去戰鬥。有人說:“人類的贊歌是勇氣的贊歌,人類的偉大是勇敢的偉大。”毫無疑問,向警予的的确确是一名勇士,因為她從始至終都有勇氣去面對一些看似毫無希望的時刻,也永遠對她所熱愛的偉大事業抱有無限勇氣,即使面對的是死亡。

她勇敢無畏的同時内心裡也飽含着熱烈充沛的情感,是以為這份大事業她燒成灰也是甘之如饴的。她能為家國大義而放下兒女私情,她在父母家人面前總是愧疚的,她在寫給女兒的家書中字字真切,全然是對孩子的愛意,滿心期許着她的孩子有着更加美好的未來。而為了這樣的未來,她甘心離去,毅然奔赴戰場。

在面對敵人時,她直言道:“革命者不會在你們的屠夫刀下求生”。在面對自己人生時,她坦言道:“人生價值的大小,是以人們對于社會貢獻的大小而判定的”。是以她走向行刑台時格外坦然,隻因她早已做好了自己的選擇,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升華。

革命者,不畏生,不畏死。她知道這條路是對的,就必定要走下去,無論死生,隻因這是為小家,為千千萬萬個小家,便成為了大家。她曾誓言每一滴淚、每一滴血都要為勞苦大衆而流。她也确是如此去做了,她将她最濃烈,最深厚的感情全獻給了這國家,這人民,她将她最赤誠,最鮮活的心也祭給了她所眷戀的故土。蔡和森說她是中國無産階級永遠的夫妻,因為她永遠愛着自己的信仰,像愛着自己的另一半靈魂。

而正如她死前的講演一般,她終于可以舉起信仰的旗幟,讓人民在黑暗中看見希望,讓希望降臨在人民眼底。

或許今天的我們已然幸福,但我們依舊可以從眼前的明媚春光望見白雪消融,藏着的是多年前同向警予一樣的英雄們所奉獻的汗血。

蔡和森和向警予:1920年結婚,最後雙雙就義。

在新中國的誕生前夕,國民黨元老、著名詩人柳亞子先生用他的詩句緬懷了紅色革命伴侶蔡和森與向警予,他們是中國革命曆史中的英雄夫妻,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他們的浩然正氣世世代代被人尊崇。

蔡和森與向警予,我黨早期的重要上司人,他們的愛情曾被無數革命青年視為楷模。然而,在航行的道路上,他們也遇到了暗礁急流,最終未能抵達生命的彼岸。

蔡和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并結識了毛澤東和蕭子升,他們四人志趣相投,人稱“湘江四友”。在毛澤東的倡議下,他們一起約定“為尋求救國真理,甘願終生不娶”。

1918年4月,他們一起創立了新民學會。

向警予出身名門望族,她在1916年從長沙周南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湖南溆浦創辦了全新的“溆浦女校”,并親自擔任校長。

她提倡女性解放,為了解放女性雙腳,她在學校裡要求女生放腳,并親自為她們解開裹腳布,開創了女子放腳的新紀元。

駐紮在溆浦的湘西鎮守副使兼第五區司令周則範看上了向警予,于是派人來向家說親,向家由于害怕周則範的權勢,隻好勉強答應。

向警予為了擺脫周則範的求婚,又不連累家人,于是獨自一人闖入周公館,當面拒絕了此事,并堅定地表示:“以身許國,終身不婚!

”從那以後,向警予不得不離開家鄉,來到長沙,住在周南女校的同學蔡暢的家中。在這裡,她結識了蔡暢的哥哥蔡和森。

1919年歲末,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等50多位青年學子乘坐“盎特萊蓬”号法國郵輪,從繁華的上海揚帆遠航,踏上了前往法國求學的旅程。

在這漫長的35天航程中,蔡和森和向警予雖然已有相識,卻鮮有交談,而這次航行的經曆讓他們有了更多的了解與接觸,他們在船上時常一起觀賞日出,共同探讨學習與政治問題。

當船抵達法國馬賽港時,他們都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對彼此深深愛上了。 抵達法國後,他們分别被華法教育會安置在距離巴黎100多公裡的蒙達尼城的男子中學和女子中學補習法文。

在異國他鄉,他們勇敢地公開了戀情,并得到了同伴們的一緻支援。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國蒙達尼城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蔡和森的母親葛健豪見向警予平日衣着樸素,特意為她趕制了一件旗袍。向警予欣喜地對婆婆說:“雖然我平時不習慣穿這樣的衣服,但為了你,今天我就穿上,哪怕隻有一小時。” 這段珍貴的經曆,成為他們愛情故事中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的愛情堅貞不渝,互相扶持,為後人留下了一段深情而又感人的佳話。

葛健豪看着向警予穿上旗袍後,略帶局促的神情,便建議她不必勉強。于是,向警予在婚禮上并未穿這件旗袍,但她一直珍藏着它。

1928年,她在就義前換上了這件旗袍,鎮定地走向刑場,盡管此時她已經與蔡和森分手,但她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過去愛情的懷念。

婚禮上,蔡和森與向警予分别朗誦了在旅途中寫給對方的詩篇,這些詩篇被編成詩集,取名為《向蔡同盟》。這不僅表明了他們的結合不僅僅是男女之間愛情的盟約,更展現了他們在革命理想事業上的緊密合作。

婚後,向警予給父親寄了一張印有一對可愛小孩的明信片,她在明信片上寫道:“和森是我真正所愛的人,我們的志趣完全一緻。

這張明信片上的兩個小孩也正合我和他的心意,我們是兩千零二十年産生的新人,又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的小孩。”

蔡和森向毛澤東報告他與向警予的婚事,毛澤東沒有批評反而十分開心,覺得兩人的自由戀愛是值得大家效仿的。他們的行為影響了毛澤東和楊開慧、李富春和蔡暢的關系。

不久後,蔡和森被法國當局強制遣送回國,向警予因懷孕而傳回國内。當他們的長女出生後,他們因缺乏經濟能力和精力無法照顧,便将她送回老家由親人照顧,夫妻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黨的工作中。

在1922年黨的“二大”上,蔡和森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宣傳部長,向警予擔任了中央婦女部長,他們的工作更加繁忙。

1924年5月25日,向警予在上海湘雅醫院順利誕下了一位可愛的兒子,取名蔡博。然而,孩子的出生并沒有給向警予帶來多少歡笑,因為當時她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兒子就被交給了蔡和森的姐姐撫養。在當時的中國共産黨内,“向蔡同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吸引了無數進步青年投身革命。

然而,就在這段時期,兩人的婚姻出現了裂痕,因為當時黨内有一個名叫彭述之的人,他以中央委員的身份接替多病的蔡和森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還與蔡和森夫婦一起住在了中央宣傳部的寓所。

1925年6月,中央安排蔡和森離職去北京療養,向警予因工作需要,隻能留在上海,無法跟随蔡和森一起走。

彭述之,是一個風流才子式的人物,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風與蔡和森截然不同。蔡和森是一個完全投入事業的革命家,他的工作狂熱讓他經常廢寝忘食,以緻于生病。

而且,他的個人衛生也稍顯不足,住處偶爾會出現虱子。然而,向警予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照顧蔡和森的生活,而且她不擅長家務,是以家庭有時會發生斷炊的事情。

兩人之間的感情雖然崇高,但卻缺乏浪漫的氣息。而“向蔡同盟”的故事也讓向警予倍感壓力,她必須盡量顯得莊重。

然而,彭述之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他不僅主動要求負責婦委的工作,還給予了向警予很多生活上的照顧。蔡和森到北京後,兩人的關系更加緊密,向警予對彭述之的出現感到非常新鮮,仿佛打開了情感的另一扇窗戶,兩人很快陷入了愛河。

同年9月,蔡和森病情有所好轉,他和陳獨秀一起回到了上海。向警予對丈夫感到愧疚,于是坦白承認了一切。蔡和森知道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默默地無語。

陳獨秀力挽狂瀾,批評彭述之以留住“向蔡同盟”。為使他們重溫舊情,他安排他們一同前往蘇聯。向警予進入中山大學深造,蔡和森則參加共産國際執委會第六次擴大會議。

然而,他們在蘇聯相處幾個月後,發現彼此難以找回曾經的親密,于是于1926年在莫斯科和平分手。蔡和森留在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産國際的代表,此時孤身一人,急需有人照顧。

李一純主動承擔起了這個任務,他們漸漸墜入愛河,并于1926年底正式結婚。令人敬佩的是,盡管蔡和森與向警予分手,但他們的理想、事業和友誼的聯盟一直延續到生命的盡頭。

1927年4月,向警予在長沙最後一次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在蔡和森父母的安排下,全家人一起拍了一張“全家福”。

向警予專門為孩子們寫了幾首兒歌,其中一首寫道:“希望你像小鳥一樣,在自由的天空飛翔,在沒有剝削的社會裡成長!”

向警予英勇就義,蔡和森痛悼:偉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沒有死,你永遠沒有死!你不是和森個人的夫妻,你是中國無産階級永遠的夫妻!

向警予泣血之辭,字字催人淚下。1931年春,蔡和森被派往香港恢複廣東省委,他和李一純為了節省開支,租了一間小房子,沒有另租辦公室,這使得他們處在一個極不安全的環境中。

更糟糕的是,黨内的大叛徒顧順章也來到了香港。6月10日,蔡和森不顧廣東省委的勸阻,堅持要去參加一次重要的海員工會會議。

在出發前,他對李一純說:“我必須去參加這個會,如果下午1點前我還沒回來,那就是被捕了。”不幸的是,蔡和森的話應驗了,他進入會場後,遭到了顧順章的指認,被當場逮捕。

随後,他被香港當局引渡給廣東國民黨,并在8月1日英勇就義,年僅36歲。盡管蔡和森和向警予都犧牲了,但他們的子女都成長為了傑出的人才。

蔡博在1939年赴蘇聯學習冶金專業,回國後被安排在鞍鋼煉鐵廠工作,憑借他的出色技術,他很快被任命為鞍鋼廠長,并成為了大陸第一批冶金專家。

在他的上司下,鞍鋼成為了大陸鋼鐵行業的領軍企業。

蔡妮,出生于革命家庭,曾在蘇聯生活多年并畢業于莫斯科醫院,成為一名醫生。1976年,國家急需俄語翻譯人才,她被調至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她是蔡和森與李一純的女兒,1938年赴莫斯科學習,1953年學成歸國,成為一名在醫療戰線奮鬥的進階知識分子。

如今,我們的新中國繁榮昌盛,兒女們都成長成才,相信蔡和森和向警予在地下有知,也一定感到非常欣慰。

她是中共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和婦女部長,也是中國共産黨唯一的女創始人,被毛主席奉為革命道路上的靈魂伴侶。對中國革命影響力巨大的她,卻因叛徒出賣,不幸落入敵人魔爪,慘遭反動派殺害,壯烈犧牲時年僅33歲。

向警予,原名向俊賢,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縣一個巨賈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九,她的父親是财雄勢大的商會會長。

向警予哥哥們都是進步青年,從日本留學歸來後,将自己所學的新知識,都悉數傳授給了向警予,希望她有朝一日也能走出國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903年,向警予的長兄在縣城創辦了一所新式國小,緻力于教育救國事業。在哥哥們的極力勸說下,向父最終解開了封建傳統禮教的禁锢,同意将向警予送進學校讀書,讓她成為了溆浦縣第一個入學的女學生。

向警予在哥哥的影響下,接受了新式教育,閱讀了大量的進步書刊,并對鑒湖女俠秋瑾欽佩不已,幻想着能成為她那樣的女英雄。

1910年,15歲的向警予被送到常德讀中學,她與餘曼貞(著名作家丁玲的母親)等人義結金蘭,姐妹七人對天起誓:“誓死振奮女子志氣,推動男女平等事業,完成教育救國的目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向警予來到長沙,考進了周南女子學校。面對着被封建王朝荼毒得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向警予心中悲憤不已,為了警醒自己與封建勢力進行的堅決鬥争,她也将原名向俊賢改為向警予。

在周南女校讀書期間,向警予結識了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在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簽訂後,她們一起組織了長沙青年學子,反對“二十一條”,喚醒同胞救國救民的街頭演講活動。

1918年4月,向警予到了北京,加入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創辦的新民學會,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成了真正的革命戰友。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向警予組織了反日救國“十人團”,帶領學校師生遊行,宣傳抵制日貨,号召大家嚴懲賣國賊。

此時,她的家族也因她的革命行動,遭到了國民黨的威脅,不僅罷免了向父商會會長的職務,還逼迫他寫信把向警予叫回家嚴加管教。

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向警予無暇顧及家族利益,回信斷然拒絕了父親的要求,并繼續四處去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說,激發同胞的民族國權意識。

向警予巾帼不讓須眉的英勇之氣,讓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無不欽佩至極。不僅蔡和森對她愛慕有加,就連毛澤東都把她視為自己的靈魂伴侶,對她敬重萬分。

1920年,向警予決定與戀人蔡和森等進步青年,一起前往法國留學。在巴黎蒙達尼女子大學讀書期間,她發表了震驚中外的《女子解放與改造商榷》一文,首創先河地提出了把中國的婦女運動和社會改造相結合的理論,展現了她對中國革命認識的絕對高度。

同年5月,向警予和蔡和森結為了革命伴侶。志同道合的兩人,被稱作是天造地設的“向蔡同盟”,攜手站在了鬥争的最前線。

1920年7月,向警予和蔡和森旗幟鮮明地提出成立中國共産黨,并與周恩來、李立三在法國踐行了此事,與毛澤東等人在國内的建黨時間不謀而合。是以,她毛澤東稱為——中國共産黨唯一的女創始人。

1922年,向警予回國,進入了中共中央工作,成為我黨曆史上首位女性中央委員和婦女部長。

1924年6月,向警予在上海主持婦女運動工作,上司了一萬四千餘名上海女工,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大罷工運動,并取得了這次罷工運動的最終勝利。不僅為女工們争取到了應有的權利。還把廣大的婦女階級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為中國無産階級婦女運動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慘案爆發,向警予積極組織和上司上海婦女參加鬥争,并親自帶領婦女部走上街頭,開展遊行演講等宣傳攻勢,揭露帝國主義鎮壓勞工運動的卑劣罪行。

1925年10月,向警予和蔡和森受中央派遣,前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深造。在莫斯科學習期間,她和蔡和森因為個性不合而分手。

1927年3月,向警予學成歸來,進入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工作。不久後,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局勢變得波詭雲谲,極其兇險。但此時,向警予早已将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要求繼續留在武漢開展地下工作,與國民黨反動派鬥争到底。

1928年3月20日,叛徒将向警予在漢口法租界三德裡的秘密聯絡點出賣給了國民黨,導緻她不幸被反動派的特務逮捕。

特務們為了從向警予口中,獲得重要的機密情報,對她進行嚴刑逼供,但她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堅守着一個共産黨員的操守,展現了共産黨人的浩然正氣和崇高品格。

1928年5月1日,是屬于全世界勞工階級的節日,國民黨反動派決定在這一天公開處死向警予,打壓勞工階級的革命激情。

當天,視死如歸的向警予,被反動派押赴餘記裡空坪刑場。在途中,向警予站在囚車上,向群衆進行了她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演講。看着被酷刑折磨得體無完膚的向警予,沿途送行的群衆無不眼目。

因為向警予在群衆中的影響力巨大,是以她的演講和呐喊,讓國民黨反動派深入了極端恐懼之中。為了制止她演講,特務們殘暴地往她嘴裡塞滿了石頭,并用膠帶封住她的嘴,狠狠地用皮帶抽打她的臉頰,在衆目睽睽之下,将她折磨到昏死過去才作罷。

向警予被送到餘記裡空坪刑場後,群衆的怒火已經被徹底點燃了,紛紛要求釋放她。為了壓住群衆的反抗情緒,反動派調集了重兵前來壓陣,并迅速将向警予槍決。

向警予壯烈犧牲時,年僅33歲。她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她的革命精神,至今都猶如沖破幽暗黑夜的歡暢黎明,明亮着後人奮進的前路。讓我們牢記曆史,緬懷先烈,向警予烈士在中國人民心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