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龐涓在孫膑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膝蓋骨,孫膑複仇時有多狠?

作者:紅紅曆史說

戰國時期,群雄争霸,英雄輩出。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複仇大戲。誰能想到,同窗密友竟成了生死仇敵?誰又能料到,一個被刺字、斷足、剔骨的殘疾之人,最終能夠扭轉乾坤,成就一代兵法大家的美名?這個故事的主角,正是赫赫有名的孫膑和龐涓。他們本是同門師兄弟,卻因一場陰謀而反目成仇。龐涓對孫膑施以慘無人道的酷刑,本以為斷絕了對方的前程。然而,命運弄人,孫膑不僅活了下來,還在日後成為了齊國的軍師。當年的受害者如今已是叱咤風雲的軍事家,他會如何報複曾經的加害者?

龐涓在孫膑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膝蓋骨,孫膑複仇時有多狠?

戰國時期,群雄并起,諸侯争霸,軍事謀略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鬼谷子以其高深的智慧和卓越的謀略聞名天下,吸引了衆多有志之士前來拜師學藝。其中,就包括了孫膑和龐涓這兩位日後名震諸國的軍事家。

孫膑,字卿,齊國臨淄人。他出身名門,是《孫子兵法》作者孫武的後裔。天資聰穎的孫膑自幼便對兵法有着濃厚的興趣,立志要成為一代軍事家。為了實作這個目标,他不遠千裡來到鬼谷子門下求學。

龐涓,魏國人,比孫膑年長幾歲。他早年就拜入鬼谷子門下,學習謀略之道。龐涓天資聰慧,學習刻苦,很快就在鬼谷子門下嶄露頭角,成為衆多弟子中的佼佼者。

兩人初次相遇是在鬼谷子的道場。當時,龐涓已經是鬼谷子的得意門生,而孫膑則是剛剛拜師的新學子。盡管年齡和資曆有所差距,但兩人很快就因為共同的興趣和志向而成為了好友。他們經常一起研習兵法,探讨軍事戰略,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在鬼谷子的教導下,孫膑和龐涓的才能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他們不僅精通兵法,還學習了縱橫捭阖之術,為日後在諸侯國中施展才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兩人的關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龐涓率先完成學業,離開鬼谷子門下,進入魏國朝廷。憑借其出色的才能,龐涓很快就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任命為大将軍,統領魏國軍隊。這個位置讓龐涓有了施展抱負的舞台,他開始為魏國征戰四方,屢建戰功。

幾年後,孫膑也學成出師。龐涓得知此事,便派人邀請孫膑到魏國做客。兩位老友重逢,本該是歡喜之事。可是,當龐涓親眼目睹孫膑的才能後,心中卻生出了嫉妒之意。

孫膑在魏國期間,多次在朝堂上發表見解,每每都能切中要害,引得群臣贊歎。魏惠王對這位年輕的謀士也頗為欣賞,有意将其留在魏國效力。龐涓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擔心孫膑的才能會蓋過自己,動搖自己在魏國的地位。

于是,龐涓開始暗中謀劃,尋找機會除掉這個潛在的威脅。他利用自己在魏國的影響力,開始散布謠言,說孫膑有反叛之心,企圖颠覆魏國。同時,他還僞造了一些證據,栽贓陷害孫膑。

最終,龐涓找到機會,向魏惠王進讒言,說孫膑圖謀不軌,意圖危害魏國。魏惠王聽信了龐涓的謊言,下令逮捕孫膑。孫膑百口莫辯,被投入大牢。

龐涓本可就此置孫膑于死地,但他卻選擇了一個更為殘酷的方式來報複這位曾經的摯友。他建議魏惠王對孫膑實施嚴刑:在其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并剔去膝蓋骨。這種刑罰不僅會給孫膑帶來巨大的痛苦,更是要斷絕他今後在其他國家施展才能的可能。

就這樣,孫膑遭受了這種慘無人道的酷刑。他的臉上被刺上了"罪犯"二字,雙腳被砍斷,膝蓋骨被剔除。這樣的酷刑本應讓一個人徹底絕望,但孫膑卻在痛苦中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明白,隻有活下去,才有複仇的機會。

孫膑遭受龐涓的殘酷刑罰後,并未就此放棄。他深知,若要報仇雪恨,首先必須活下去。于是,孫膑開始在獄中裝瘋賣傻,以降低獄卒的警惕。他時而哭泣呻吟,時而狂笑不止,讓人以為他已經失去理智。這一政策果然奏效,獄卒們逐漸放松了對他的看管。

就在此時,齊國派遣使者來到魏國進行外交通路。這位使者名叫淳于髡,是當時齊國著名的縱橫家。一日,淳于髡在魏國都城遊覽時,無意中聽到了關于孫膑的傳聞。作為一個善于察言觀色的外交家,淳于髡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傳聞背後可能隐藏着不為人知的故事。

淳于髡設法獲得了探視孫膑的機會。當他走進牢房時,看到的是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褴褛的囚犯。孫膑依舊在演繹着瘋癫的角色,但淳于髡并未被這表象所迷惑。他注意到孫膑雖然看似瘋狂,但眼神中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淳于髡開始與孫膑交談,談話内容從天文地理到兵法韬略,涉及甚廣。在這個過程中,孫膑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才學讓淳于髡大為驚歎。他意識到,眼前這個"瘋子"實際上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奇才。

經過深思熟慮,淳于髡決定冒險救出孫膑。他利用自己使者的身份和在魏國的人脈關系,秘密安排了孫膑的越獄計劃。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淳于髡的心腹手下潛入獄中,将孫膑救出。他們把孫膑藏在使團的行李中,成功地将其帶出了魏國。

孫膑終于重獲自由,但他的處境依然艱難。由于龐涓的酷刑,他已經無法正常行走,容貌也被毀壞。然而,孫膑并未被這些困難擊垮。在齊國的路途中,他向淳于髡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講解了許多高深的軍事政策和政治謀略。

到達齊國後,淳于髡将孫膑介紹給了齊國的大将田忌。田忌是一位愛才如命的将領,他很快就發現了孫膑的不凡之處。為了進一步考驗孫膑的才能,田忌決定與他進行一場特殊的比賽——賽馬。

這場比賽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田忌賽馬"故事。田忌擁有上、中、下三等馬,而孫膑建議他采用特殊的政策:用下等馬對付對方的上等馬,中等馬對付對方的下等馬,上等馬對付對方的中等馬。結果,田忌以二勝一負的成績赢得了比賽。

這一巧妙的政策讓田忌對孫膑的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意識到,孫膑不僅精通兵法,還具有出色的思維能力和政策眼光。從此,田忌将孫膑視為上賓,經常向他請教軍事和政治問題。

龐涓在孫膑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膝蓋骨,孫膑複仇時有多狠?

孫膑的才能很快引起了齊威王的注意。在一次朝會上,齊威王提出了一個關于軍事戰略的難題。在場的大臣們都無法給出滿意的答複,唯有孫膑提出了一個獨特而高明的解決方案。齊威王對此大為贊賞,當即任命孫膑為軍師,參與齊國的軍事決策。

就這樣,孫膑從一個身受重傷、瀕臨絕境的囚犯,逐漸成長為齊國的重要軍事謀士。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為齊國的軍事戰略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也開始為自己的複仇計劃做準備,等待着與龐涓再次交鋒的機會。

在齊國的這段時間裡,孫膑不僅恢複了健康,還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他深入研究各國的地形、兵力和政治形勢,為日後的軍事行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孫膑的崛起,為齊國在戰國紛争中赢得了重要優勢,也為他日後的複仇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孫膑在齊國逐漸站穩腳跟,成為齊威王倚重的軍事謀士。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為齊國在戰國紛争中赢得了不少優勢。然而,孫膑并未忘記自己的複仇大業。他一直在等待着與龐涓再次交鋒的機會,而這個機會終于在公元前353年到來了。

當時,魏國與趙國發生了激烈的沖突。魏國大将龐涓率軍攻打趙國,節節勝利,很快就占領了趙國的大片領土。趙國岌岌可危,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威王召集朝臣商議對策,多數大臣認為應該出兵相助趙國,以防魏國坐大。但孫膑卻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政策。

孫膑建議齊國不要直接援助趙國,而是趁魏國主力在外作戰之機,直接攻打魏國的本土。他分析道:"魏國精銳盡出,國内防禦空虛。我們若能直搗黃龍,不僅可以迫使魏軍回援,還能重創魏國實力。"這個政策被稱為"圍魏救趙",成為後世兵法中著名的戰略之一。

齊威王采納了孫膑的建議,任命田忌為大将,孫膑為軍師,率領大軍向魏國進發。與此同時,齊國還派使者秘密通知趙國,要求他們堅守城池,等待援軍。

龐涓得知齊國出兵的消息後,立即率領主力軍隊回援。他判斷齊軍的目标是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于是火速向大梁方向進軍。然而,這正中孫膑的下懷。

孫膑早已料到龐涓會做出這樣的判斷。他指揮齊軍避開大梁,轉而向桂陵(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進發。桂陵是魏國的重要糧倉,若能攻下此地,不僅能切斷魏軍的後勤補給,還能重創魏國的經濟實力。

為了迷惑敵人,孫膑還使用了一個巧妙的計策。他指令士兵每天晚上紮營時,第一天點十萬個營火,第二天點九萬個,第三天點八萬個,以此類推。龐涓的斥候看到這一現象後,向龐涓報告說齊軍正在大量逃亡。

龐涓聽聞此報,大喜過望。他認為齊軍已經軍心渙散,士氣低落,正是一舉殲滅對方的好機會。于是,龐涓下令魏軍加速前進,企圖追擊"潰逃"的齊軍。

然而,長途跋涉的魏軍此時已經疲憊不堪。孫膑預料到這一點,在桂陵附近的狹窄山谷中設下了埋伏。當魏軍疲憊不堪地進入山谷時,齊軍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對魏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龐涓在孫膑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膝蓋骨,孫膑複仇時有多狠?

魏軍猝不及防,陷入了混亂之中。龐涓試圖組織反擊,但已為時已晚。齊軍的攻勢如同潮水般洶湧而來,魏軍節節敗退,最終潰不成軍。龐涓本人也在混戰中負傷,狼狽逃脫。

桂陵之戰是一場大勝。齊軍不僅殲滅了大量魏軍,還繳獲了大量軍需物資。更重要的是,這場戰役重創了魏國的軍事實力,使其不得不放棄對趙國的進攻,進而達到了"圍魏救趙"的戰略目的。

這場勝利讓孫膑在齊國的地位更加穩固,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齊威王和朝臣們的一緻認可。對孫膑來說,桂陵之戰不僅是一次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他複仇計劃的第一步。他成功地挫敗了龐涓,讓昔日的仇人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然而,孫膑并未就此滿足。他深知龐涓的才能和野心,預料到這個仇人一定會卷土重來。是以,孫膑繼續潛心研究軍事政策,為下一次與龐涓的較量做準備。他明白,真正的決戰還在後面,而那将是他徹底報仇雪恨的機會。

桂陵之戰後,齊國的實力大增,而魏國則元氣大傷。然而,這并未阻止魏國繼續其擴張野心。公元前341年,魏國再次對南韓發動攻擊,企圖吞并這個弱小的鄰國。南韓面臨滅國之危,不得不再次向齊國求援。

齊威王召集朝臣商議對策。此時,孫膑已經成為齊國軍事決策的核心人物。他分析道:"魏國雖然在桂陵之戰中受挫,但仍然是強國。我們不能輕視他們的實力。然而,魏國的弱點在于他們的驕傲和自負,特别是龐涓這個人。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擊敗他們。"

孫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建議齊國先派一支小股部隊佯攻魏國的邊境,引誘魏國主力出擊。然後,齊國主力可以在魏韓交界處的馬陵(今河南省範縣西北)設下埋伏,一舉殲滅魏軍。

齊威王采納了孫膑的建議,任命田忌為大将,孫膑為軍師,率領大軍向魏國進發。與此同時,齊國還派遣使者秘密通知南韓,要求他們堅守城池,等待援軍。

魏國得知齊軍來襲的消息後,魏惠王立即召集朝臣商議對策。大多數大臣都建議謹慎行事,但龐涓卻主張主動出擊。他說:"齊軍遠道而來,必定疲憊不堪。我們應該主動出擊,一舉殲滅他們。"魏惠王被龐涓的自信所打動,同意了他的建議。

龐涓率領魏國主力向齊軍迎擊。然而,當他們抵達預定地點時,卻發現隻有一支小股齊軍。龐涓認為這是齊軍主力已經撤退的迹象,于是下令全軍追擊。

魏軍一路追趕,卻始終無法追上齊軍主力。在追擊的過程中,魏軍經過了一片樹林。孫膑早已料到龐涓會經過此地,他命人在樹皮上刻下"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的字樣。當龐涓看到這行字時,他不禁大怒,認為這是齊軍的挑釁,更加堅定了追擊的決心。

就在魏軍追至馬陵附近時,孫膑的計謀終于顯露。他指令齊軍點起十萬支火把,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疲憊不堪的魏軍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重圍,頓時陷入恐慌。

龐涓在孫膑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膝蓋骨,孫膑複仇時有多狠?

孫膑抓住這個機會,下令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如潮水般湧來,魏軍節節敗退。龐涓試圖組織反擊,但已為時已晚。在混戰中,龐涓被亂箭射中,重傷倒地。

看到主帥倒下,魏軍徹底崩潰。齊軍乘勝追擊,将魏軍追得四散奔逃。這場戰役中,魏國損失慘重,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龐涓在逃跑過程中被俘,最終自殺身亡。

馬陵之戰是孫膑軍事生涯的巅峰,也是他複仇計劃的最後一步。通過這場大勝,他不僅徹底擊敗了龐涓,還重創了魏國的國力,使其從此一蹶不振。

戰後,齊威王大大嘉獎了孫膑,封他為上卿,賜予大量金銀财寶。孫膑的名聲傳遍了整個戰國,被譽為當世第一軍師。然而,孫膑并未是以驕傲自滿。他深知勝利的背後是無數将士的犧牲,是以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次軍事決策。

馬陵之戰後,孫膑繼續為齊國效力,但他不再親自上陣。他将自己的軍事思想整理成書,傳授給年輕的将領們。這些思想後來被編纂成《孫子兵法》,成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軍事著作之一。

孫膑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被殘害的囚犯到成為舉世聞名的軍事家,他的經曆堪稱傳奇。然而,更重要的是,孫膑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不僅實作了個人的複仇,還為齊國赢得了霸主地位,在戰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陵之戰後,孫膑的名聲達到了頂峰。他不僅成為齊國最受尊敬的軍事謀臣,也被其他諸侯國視為不世出的軍事奇才。然而,孫膑并未是以停止自己的學習和思考。相反,他開始更加系統地整理和發展自己的軍事思想。

在齊威王的支援下,孫膑開始在稷下學宮講學。稷下學宮是齊國設立的一所著名學府,彙聚了當時各個學派的名家。孫膑在這裡不僅傳授自己的軍事經驗,還與其他學者進行深入交流,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孫膑的講學内容涵蓋廣泛,從戰略規劃到戰術運用,從兵力調配到後勤保障,無所不包。他特别強調"知己知彼"的重要性,認為隻有充分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才能制定出最佳的作戰計劃。此外,孫膑還提出了"以正合,以奇勝"的戰術思想,強調在正面交鋒的同時,要善用奇兵制勝。

孫膑的學生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其中最出名的是孟嘗君田文。田文不僅繼承了孫膑的軍事思想,還将其應用于政治領域,成為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除了在稷下學宮講學,孫膑還着手編纂自己的軍事著作。他将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和理論思考整理成文,形成了《孫膑兵法》。這部著作不僅總結了孫膑的軍事思想,還包含了許多具體的戰例分析,成為後世研究軍事的重要參考。

在編纂《孫膑兵法》的過程中,孫膑特别注重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不僅記錄了自己的成功經驗,還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例如,他詳細分析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全過程,包括戰前的情報收集、戰時的兵力調配,以及戰後的總結反思。這種結合執行個體的講解方式,使得《孫膑兵法》不僅有理論深度,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龐涓在孫膑臉上刺字、斷其雙足、剔去膝蓋骨,孫膑複仇時有多狠?

孫膑晚年還參與了齊國的軍事改革。他建議齊威王改革軍隊編制,推行"編伍連什"的制度,即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屯,千人為軍。這種編制方式不僅提高了軍隊的組織效率,還便于指揮排程。此外,孫膑還提出了"選賢任能"的用人原則,主張在軍隊中大力選拔和培養有才能的将領。

在外交方面,孫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多次參與齊國與其他諸侯國的談判,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為齊國赢得了有利的外交地位。例如,在與燕國的談判中,孫膑巧妙地運用"欲擒故縱"的政策,成功地說服燕國與齊國結盟,共同抵禦秦國的威脅。

随着年齡的增長,孫膑逐漸退出了朝政的中心。但他并未閑置,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著述和教學中。他經常與學生們讨論國際形勢,分析各國的優劣勢,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些讨論不僅豐富了孫膑的思想,也為齊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和政治人才。

孫膑去世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但他的影響卻遠遠超越了他的生命。他的軍事思想不僅在齊國得到了廣泛應用,還傳播到了其他諸侯國。許多國家派人來齊國學習孫膑的兵法,使得他的思想在整個戰國時期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後世,孫膑與孫武并稱為"兩孫",他們的軍事思想被視為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精華。《孫膑兵法》與《孫子兵法》一起,成為研究中國古代軍事的重要文獻。孫膑的智慧和謀略不僅影響了軍事領域,還對中國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個方面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