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作者:庖丁俠

周宣王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經濟制度的變革:周宣王取消了前任厲王時期的限制百姓言論的規定,為群眾提供了更多參與朝政的空間。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政治秩序,包括廢除“公田制”和實行土地私有化。這些改革旨在提高土地生産效率,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使他們從心理上願意接受自由勞作的身份。
  2. 軍事上的擴張:為了解除外部威脅,周宣王發動了一系列戰争,平定了北之猃狁(匈奴)、西之戎狄、東之淮夷、南之楚國的叛亂,開拓了廣袤的疆土。
  3. 政治上的整頓:周宣王任用賢臣,如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頓朝政,緩和國内外不安定局面,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時的複興。他還重拾“成周之會”舊制,在洛邑舉辦“殷見”之禮,正式宣告王室的複興。
  4. 文化活動:通過田獵活動展示周朝的軍隊狀況,複會諸侯于東都。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周宣王能夠成就宣王中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任用賢臣:他任用賢臣,整頓朝政,緩和了國内外的不安定局面。
  2. 經濟制度改革:通過廢除“公田制”和實行土地私有化,提高了土地生産效率,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3. 軍事擴張:通過一系列戰争平定了四方叛亂,開拓了疆土。
  4. 文化活動:通過田獵活動展示周朝的軍隊狀況,複會諸侯于東都。

然而,周宣王的一些行為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例如,他的經濟制度改革觸動了沒落奴隸主、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激烈反對。此外,取消“藉田制”也讓祭神用祭品匮乏,并阻塞群眾的财路,對周王室統治不利。

周宣王死亡的真正原因主要是由于晚年獨斷專行、不聽忠言、濫殺大臣,導緻國力消耗巨大,社會危機加劇。此外,他的政策雖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暴露出問題,最終導緻了周王朝的衰落。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周宣王取消“公田制”和實行土地私有化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1. 取消“公田制”:周宣王時期,井田制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公田被大量私有化。周宣王承認了這一事實,并取消了相關的藉禮。
  2. 實行土地私有化:
  3. 周宣王采取了“不籍千畝”的措施,即不再對民間的千畝土地進行登記和管理,這标志着土地私有化的開始。
  4. 他還實施了“履畝而稅”的政策,即根據實際耕種的土地面積來征稅,而不是按照傳統的井田制進行征稅。
  5. 另外,周宣王将王室的藉田全部私有化,交由各類地主去代為經營管理。

這些措施順應了中國古代井田制逐漸崩壞的曆史趨勢,推動了由土地公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轉化的程序。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周宣王發動戰争平定叛亂的詳細過程及其對周朝疆土擴張的影響。

周宣王在位期間,通過一系列戰争平定了叛亂,并顯著擴充了周朝的疆土。以下是詳細過程及其對周朝疆土擴張的影響: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寶、糧食及力役,并頒布法令,成功平定了淮夷的叛亂。這場戰争後,淮夷震懾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周宣王十八年正月,執政大臣南仲邦父命駒父即南諸侯,率高父見南,進一步鞏固了對淮夷的控制。

周宣王還親自率兵征讨徐國,取得了重大勝利。《詩經》中也有記載,贊美周宣王率兵親征徐國,平定叛亂。這場戰争不僅鞏固了周朝在東南方向的統治,還震懾了其他周邊民族。

在周宣王時代,通過南征北戰,周宣王不僅恢複了周穆王時代的版圖,還有所擴大。具體來說,周朝的最大版圖西到隴西一帶,北到燕山,東到大海,南到漢江,東南到了長江以南。

為了解除戎狄的威脅,周宣王還發動了對戎狄的防禦戰争。這些戰争有效地遏制了戎狄的侵擾,保障了周朝的安全。

通過這些戰争,周宣王不僅平定了内部的叛亂,還成功擴充了周朝的疆土,使其達到了最大範圍。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周宣王任用賢臣的具體例子及其對朝政整頓的影響。

周宣王即位後,為了消除厲王暴虐政治的影響,緩和國内外不安定的局面,任用了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賢臣來整頓朝政。這些賢臣的任用對周朝的複興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體來說,召穆公、周定公和尹吉甫等人被任命為大臣,他們積極地整頓朝政,恢複了王道,使得已經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了一時的複興。這一時期的治理不僅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還使周朝的勢力得以複振,諸侯重新前來朝賀,史稱“宣王中興”。

此外,周宣王還任用了其他一些賢臣如方叔、申伯、仲山甫等,他們共同輔佐朝政,進一步鞏固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這些賢臣的貢獻使得周王朝呈現出中興的格局,複修了文、武、成、康之政,極大地提升了周朝的地位和影響力。

然而,盡管“宣王中興”在短期内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到了宣王晚年,國勢又開始走下坡路。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周宣王取消“藉田制”後,祭神用祭品匮乏的具體情況及其對群眾生活的影響。

  1. 祭品匮乏:周宣王取消了藉田制,導緻供神的祭品變得匮乏。虢文公曾勸谏周宣王,指出群眾的大事在于農耕,天帝的祭品靠它出産,群眾的繁衍靠它生養,國事的供應靠它保障,和睦的局面由此形成,财務的增長由此奠基,強大的國力由此維持。然而,周宣王不聽勸谏,繼續廢棄藉田儀式。
  2. 群眾财路受阻:由于祭品匮乏,群眾的财路也被阻塞。虢文公強調,如果祭品匮乏,将無法向神祈福、役使群眾。這意味着群眾在經濟和精神上的支援都會受到影響,進一步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産活動。
  3. 戰争失利:在周宣王取消藉田制後的第三十九年,周宣王的軍隊在千畝之戰中被姜氏之戎打敗。這一失敗可能與祭品匮乏和群眾财路受阻有關,因為這些因素削弱了國家的整體實力和群眾的士氣。
  4. 井田制破壞:有觀點認為,井田制在周宣王時期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公田被大量私有化,相關的藉禮也被取消。這種變革動搖了農耕文明的根本,使得周朝建立的禮制遭到破壞,國力衰減。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周宣王晚年獨斷專行、不聽忠言、濫殺大臣的具體事件及其對周王朝衰落的直接影響。

  1. 對外用兵接連失敗:周宣王晚年堅持對外用兵,但屢戰屢敗。特别是在千畝之戰中,他大敗于姜戎,導緻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地區)之師全軍覆沒。這些軍事失敗不僅消耗了國力,還加劇了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
  2. 獨斷專行、不進忠言:周宣王晚年變得獨斷專行,不聽取忠言。例如,他曾因寵妃女鸠的誣陷,殺掉無辜的大臣杜伯。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朝廷的正氣,還削弱了君主的威信。
  3. 濫殺大臣:周宣王在晚年濫殺忠谏大臣,導緻朝廷内部沖突激化,政治局勢動蕩。這種做法進一步削弱了國家的穩定性和凝聚力。
  4. 社會危機加劇:連年征戰和内部沖突使得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不斷加劇。周宣王的這些行為最終導緻了“宣王中興”的昙花一現,未能使西周走向複興。
  5. 對周王朝衰落的直接影響:周宣王晚年的這些行為直接導緻了西周王朝的進一步衰落。他的獨斷專行和濫殺大臣削弱了朝廷的權威和穩定性,使得國家難以抵禦外部威脅,最終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西周宣王中興為什麼半途而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