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作者:咖啡曆史C

在新中國建立初期,人民解放軍為鞏固勝利果實,必須完善軍銜制度,對功勳卓著的老戰士們進行合理評級,授予相應的軍銜。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偶有個别離經蠻斥的情況發生,引起一些争議和非議。其中最為耐人尋味的,莫過于兩位曾任正兵團級政委的老将領,在1955年的授銜時,竟被"降級"授予中将軍銜。這兩位可歎的老戰士,分别是郭化若和莫文骅。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說起郭化若這位老将,可謂是黃埔軍校的王牌學子,當年在校無人能及。離開黃埔後,他沒有像其他同窗那樣投身國民革命軍,而是遠渡重洋,前往蘇聯炮兵學校進修。一番學成歸來後,郭化若加入了朱德上司的紅四軍,從此與中國工農紅軍結下不解之緣。

憑借過人的軍事才華,郭化若很快就被毛主席器重,成為紅四軍的要員。在贛南時期,毛主席對這位黃埔秀才十分賞識,将他視作"助手"和"智囊"。可以說,郭化若是毛澤東在軍事理論方面的左膀右臂。不僅如此,郭化若在實戰中也屢建奇功,他的指揮才能備受肯定。

盡管事後有些陰霾,但郭化若始終是毛主席的知心人。在延安時期,毛主席曾力薦郭化若執教戰略學科目,稱贊他"授課不亞于我"。郭化若也以自身的學養,為中國革命軍事思想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的《孫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一文,不僅獲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評價,連國民黨方面也對他刮目相看。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功勳卓著的郭化若,原本在1955年的授銜中被列入了上将名單。然而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最終卻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盡管有些人對此诘難,但郭化若并未是以而動怒,依舊默默奉獻着。

另一位遭"降級"的莫文骅,同樣也是資深的革命戰士。作為四野走出來的政委,他從辛亥革命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成為東北抗日根據地的骨幹力量。

解放戰争時期,莫文骅的軍旅生涯可謂是波瀾壯闊...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解放戰争時期,莫文骅的軍旅生涯可謂是波瀾壯闊。作為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的政委,他與司令員吳克華親自指揮了赫赫有名的塔山阻擊戰。這場戰役,成為解放軍擊敗國民黨"綏遠綏護"的關鍵一役,莫文骅貢獻卓著。

抗戰勝利後,莫文骅一直紮根東北,先後擔任南甯市委書記、廣西軍區副政委、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職務。由此可見,他在解放戰争中的軍功确實斐然。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盡管他曾擔任正兵團級政委,但在1955年的授銜中,卻隻獲得了中将軍銜。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對于這一"降衷"結果,莫文骅内心自然是有些不平的。畢竟,與他同階的政委大多已被授予上将軍銜。讓一介野戰軍的兵團政委,竟然比副兵團級的幹部還低一級,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然而,當時軍委高層也有自己的考慮。無論是羅榮桓還是蕭華,都曾私下跟莫文骅談過此事,希望他"寬心寬懷、不計個人得失"。就連林彪也親自找他擺平伸冤。面對上意下達,莫文骅最終也隻能将心頭之恨深深埋藏。

按理說,1946至1949年的解放軍共有16個兵團,在這16位政委中,有11位參與了1955年的授銜。其中1位被授予元帥,3位大将,5位上将,而郭化若和莫文骅則是唯二的"中将政委"。盡管兩人都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但最後卻與副兵團級的幹部平級了。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這般分量級别的做法,究竟是出于什麼深意?是對功績的否定,還是别有隐情?直到今天,這個謎團仍然籠罩着一層陰霾。有人猜測,或許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表現存在瑕疵,是以被"減級"處理。但具體的根源,已無人能言之鑿鑿。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是當年的軍委上司希望通過适當"打壓",遏制一些老資格軍閥的狂妄氣焰,維護軍心穩定。暢所欲言...

1955年授銜時,有兩人曾任正兵團級政委,他們卻被授予了中将軍銜

盡管郭化若、莫文骅兩位"中将政委"的遭遇頗引人遐思,但我們不應過于執着于一時的得失榮辱。相比之下,透過細枝末節窺視曆史的本來面目,才是更高階的思考。

這兩位老将,雖然最終的軍銜與其地位資格或有些出入,但他們為民族解放事業、為新中國的崛起所做的貢獻,卻是永垂不朽的。相比浮雲般的虛名,這才是最寶貴的饋贈。讓我們以史為鑒,在飽私囊的同時,也要懷揣報國之心,為祖國的明天而勠力同心。#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