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作者:一座山野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内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文|一座山野

編輯|一座山野

前言

2012年2月的一個寒冷午後,北京某醫院病房裡,垂危的柏寒握着海清的手,用微弱的聲音說:"清清,青青就拜托你了。"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當時31歲的韓青站在一旁,淚流滿面。

誰也沒想到,這位剛剛獲得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的實力派演員,會在人生巅峰時刻突然離世。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更沒想到的是,她會把比自己小22歲的好友海清當成“兒子的托付人”。

當時,很多人不了解柏寒的選擇。

為什麼要把成年的兒子托付給一個年齡相仿的人?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海清真的能照顧好韓青嗎?

然而,12年過去了,我們終于明白了柏寒的良苦用心。

要了解柏寒的選擇,我們得先了解她的人生經曆。

童年的陰霾:父母相繼離世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1956年,柏寒出生在北京市西城區豐盛胡同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父親是大學教師,母親是法院記錄員,家境優渥。

然而,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的陰霾籠罩了這個家庭。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1963年,7歲的柏寒親眼目睹父親被批鬥、下放農村。

母親是以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整日以淚洗面。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1970年,14歲的柏寒經曆了人生中最大的打擊——母親選擇了自殺。

"那天早上,我起床後發現媽媽不見了。我到處找,最後在廚房裡發現了她。"

多年後,柏寒在接受采訪時回憶道,"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父親回京後不久又查出食道癌,很快離世。

年僅15歲的柏寒成為了孤兒,不得不獨自面對這個冷酷的世界。

演藝生涯:從配角到視後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童年的艱難經曆并沒有擊垮柏寒,反而磨練了她堅強的性格。

她從小喜歡聽廣播劇,埋下了演員夢的種子。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1971年,多才多藝的柏寒被作為文藝特長生招進了北京市供電局。

後來,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成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1983年,柏寒在電影《寸草心》中飾演護士陳盈,正式開始了她的銀幕生涯。

此後,她在衆多影視作品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角色,雖然多為配角,但她的演技得到了業内人士的認可。

2010年,54歲的柏寒迎來了事業的巅峰。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她在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中飾演的角色深入人心,該劇創下了單集收視率16.5%的佳績。

憑借這部作品,柏寒獲得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實作了從配角到視後的華麗轉身。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婚姻生活:兩次婚姻,一次幸福

柏寒的感情生活并不順遂。

26歲時,她嫁給了圈外人,婚後生下兒子韓青。

然而,這段婚姻維持了8年就以失敗告終。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離婚後,柏寒獨自撫養兒子,生活十分艱難。

1996年,40歲的柏寒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比她大15歲的導演韓小磊。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兩人一見鐘情,很快步入婚姻殿堂。

這段婚姻給了柏寒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她曾在采訪中說:"小磊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他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

然而,幸福總是短暫的。

2003年3月19日,韓小磊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去世,年僅62歲。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失去摯愛的柏寒一度陷入絕望,但為了兒子,她咬牙挺了過來。

與海清的忘年交情

2009年,柏寒與海清因合作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結緣。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盡管兩人相差22歲,但她們很快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柏姐就像我的親姐姐,"海清在接受采訪時說,"她總是那麼溫柔、善良,又充滿智慧。我們經常一起聊天、吃飯,她給了我很多人生建議。"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柏寒也十分喜歡海清,常常誇她不僅演技好,人品更好。

有一次,劇組一個群衆演員突發疾病,海清二話不說就自掏腰包幫他付了醫藥費。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柏寒親眼目睹了這一幕,深受感動。

"清清啊,你這孩子心真好。"柏寒拍着海清的肩膀說,"以後要是我有什麼事,你可得多照顧照顧青青啊。"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當時,海清隻是笑着應了一聲,沒想到這句玩笑話竟成了柏寒臨終前的托付。

海清的承諾:用行動诠釋真情

雖然韓青已經31歲,但在柏寒眼裡,他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韓青性格内向,工作不穩定,一直沒有成家。

柏寒最擔心的就是自己走後,兒子會失去方向。

在柏寒看來,海清是最适合照顧韓青的人。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她年輕,事業有成,在圈内有良好的人脈。

更重要的是,海清善良正直,能給韓青正面的影響。

柏寒離世後,海清用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成為了韓青生命中的貴人。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柏寒去世的頭幾個月,韓青幾乎無法正常生活。

海清經常去看望他,陪他聊天,給他做飯。

在海清的開導下,韓青慢慢走出了悲傷的陰霾,重新振作起來。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韓青一直想進入演藝圈,但苦于沒有機會。

海清得知後,立即發動自己的人脈,為韓青争取機會。

2013年,在海清的推薦下,韓青成功進入一個知名導演的劇組做場記。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雖然工作辛苦,但韓青很珍惜這個機會。

随着時間推移,韓青在影視圈逐漸站穩了腳跟。

他從場記做起,後來成為副導演,甚至開始嘗試編劇工作。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每當韓青遇到職業困惑時,海清都會耐心地給他建議。

有時,她還會帶韓青參加業内活動,幫他拓展人脈。

除了事業上的幫助,海清在生活中也處處關心韓青。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每逢節假日,她都會邀請韓青到家裡吃飯。

韓青生病時,海清更是親自照顧。

随着年齡增長,韓青的婚事成了海清最關心的問題。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她常常為韓青介紹對象,還親自幫忙籌備相親。

2020年,在海清的牽線搭橋下,韓青終于遇到了自己的心儀對象。

兩人很快确定了戀愛關系,并于次年步入婚姻殿堂。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婚禮當天,海清作為證婚人,滿臉笑容地說:"青青,你媽媽在天之靈一定會為你感到驕傲的。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幸福美滿。"

12年後的今天:柏寒托付的深意

時光飛逝,轉眼間柏寒已經離開12年了。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回首往事,我們終于明白了她臨終托付的深意。

柏寒的人生充滿了離别。

父母早逝,第一段婚姻失敗,深愛的丈夫又撒手人寰。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這些經曆讓她深深地體會到親人的重要性。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子永遠不要像我一樣孤單。"

柏寒曾這樣對身邊的朋友說。這句話道出了她内心最深處的恐懼和期盼。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柏寒把兒子托付給海清,不僅是因為信任,更是希望自己的母愛能夠通過海清延續下去。

柏寒最擔心的是兒子會孤單。

而海清的出現,填補了韓青生命中的空白。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她既是親人,又是朋友,給了韓青情感上的依靠。

柏寒的托付,不僅改變了韓青的人生,也影響了海清。

事實證明,柏寒當初的選擇沒有錯,海清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結語:

12年過去了,韓青已經成家立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每當他看着天空,仿佛都能看到母親欣慰的笑容。

離世12年後,才明白柏寒為何會臨走前,要把31歲的兒子托付給海清

而海清,也因為這份責任,收獲了事業和生活的雙豐收。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