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作者:平安吉林

24年前,15個年輕人

告别老師和父母

登上了開往祖國西部的列車

他們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

背着行囊、帶着戶口

紮根到沙漠深處

在新疆且末縣的

三尺講台上一站就是20多年

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

“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今天,我們想把他們的故事

講給你聽

因為一句話

15個大學生去了沙漠深處

2000年春

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

到保定學院(原保定師範專科學校)招聘

侯朝茹、李桂枝、井慧芳

王建超、王偉江、龐勝利

辛忠起、朱英豪、周正國

丁建新等15名優秀應屆畢業生

經過層層選拔最後簽約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2000年,即将赴新疆任教的15名畢業生在母校(原保定師範專科學校)門前合影留念

他們中有黨員

有省級優秀大學畢業生

有的通過了專接本考試

有的已經聯系好了

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因為前來招聘的段軍校長一句

“我們那裡特别缺老師”

讓他們放棄了更好的機會

告别家鄉

選擇了遠在沙漠深處的且末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2000年8月,丁建新舉着“到西部教書”的旗幟,一行15名支教畢業生到達且末

這次簽約

不是幾個月或兩三年的短暫支教

而是意味着要

帶上戶口本去那裡紮根

很多人是瞞着父母做的決定

李桂枝是當年的省級優秀畢業生

河北省多所重點中學想跟她簽約

可她偏偏選了且末

這個之前連河北省會石家莊

都沒去過的保定定州姑娘

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母親不願意女兒走那麼遠

整整一個暑假都在和她冷戰

出發那天

李桂枝提着行李走出家門

母親在後面說了句:

“到了,寫封信”

李桂枝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她不敢回頭

“嗯”了一聲就出發了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李桂枝

“你以後不要提‘不孝’二字

你這是到了祖國需要你的地方”

乘火車轉汽車

一路向西

經過5天4夜的輾轉奔波

他們終于來到了新疆且末

因為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幹旱和風沙

時時考驗着這裡的一切生命

一路上,學生們越走越沉默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

但新疆的艱苦還是超出了他們想象

看到牆皮脫落的簡陋學校

吃一口風沙“佐料”的面條

他們才真正清楚自己置身何處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曾經的教室是這樣的

沒等他們調整好情緒

老天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

沙塵暴來了!

天毫無征兆地暗下來

漫天黃沙仿佛一堵牆

黑壓壓地圍過來

能見度不足幾米

到處是嗆人的土味

經曆了這驚心動魄的第一次

他們才明白

為什麼這裡一場風

就能“刮”跑幾個老師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當年的且末氣候幹燥,風沙肆虐

那時候的且末

每年特大強沙塵暴天氣有16天左右

揚沙天氣高達60多天

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

都被浮塵籠罩

辛忠起說

有一次刮風忘了關窗戶

屋裡全都被土埋了

清理出去半桶土

氣候幹燥讓他們

手爆皮、流鼻血

最考驗他們的是

這裡偏遠、閉塞

當年離别的站台上

他們都說要常回家看看

但實際上大多數人

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

去且末前

龐勝利和父親約定

每個月寫一封信

彙報他在新疆生活和工作的情況

而這一封家書

需要漫長的等待

龐勝利3月9日寫的信

父親收到時已經3月26日了

雖然他去且末父親很不舍

但還是在信中說:

“你以後不要提‘不孝’二字

你這是到了祖國需要你的地方

現在号召全國人民到那裡去開發

你是祖國的排頭兵

是好樣的”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父親寫給龐勝利的信

離家太遠了

無法在父母跟前盡孝

成為他們共同的遺憾

24年過去了

有些人的父母已經離開

就在采訪期間

丁建新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

匆忙從且末趕回老家

隻有荒涼的沙漠

沒有荒涼的人生

“隻有荒涼的沙漠

沒有荒涼的人生”

這是他們當年去且末時

中途經過塔中

在路邊的大鐵架子上看到的

這句話震撼了當年的15個年輕人

成為了他們的人生格言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李桂枝在塔中留影

這麼多年,他們不是沒有機會回老家

經常有親戚同學跟他們說

老家什麼地方招聘老師了

你們在且末待不習慣就回來吧

或許大家都有過離開的想法

但沒人真的離開

“開始那幾年

大家都是單身

就把自己的全身心

幾乎都投入到了教學中

每天吃住在學校裡

與學生生活工作都在一起”

憶起當年

龐勝利如是說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老師全身心投入教學中

大家都想幹得好一些

把成績搞上去

同去的15個人也在暗暗較勁兒

辛忠起說

“第一屆學生

學校破格讓我們帶到初三

那一屆學生中

有57個人考入了巴州著名的高中

中考成績在巴州名列前茅

且末教育‘老末’的帽子摘掉了”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老師全身心投入教學中

選擇留下

說起來簡單

落實到具體的日常

是無數繁瑣的細節

考驗的是細水長流的耐心和付出

到且末七年後

周正國認識了保定姑娘劉慶霞

談了半年“手機戀愛”

兩個樸實憨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選擇結婚

婚後

劉慶霞辭去老家的工作

跟周正國來到了新疆

到了新疆

兩個人卻沒有在一起

一個在且末

一個考到了和且末相距

1700多公裡的塔城教書

在交通便利的今天

從且末到塔城

開車也要十七八個小時

當年兩人見一面單程就要兩天

孩子想周正國

在路上看到戴眼鏡的叔叔

就追着喊爸爸

孩子三歲那年

一家人才終于團聚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周正國一家三口

“老師都在這裡

我們在這裡就非常安心”

當年

他們帶着對遠方的向往來到新疆

20多年來

他們也在一批批學生心中

種下“走出去”的小種子

辛忠起教過的學生

依力亞·吾斯曼曾發微信說

是老師們讓他驕傲地走出了那片沙漠

這讓辛忠起非常感動

“我本身也是來自太行山

我小時候,我的老師也說

我們要走出那片大山

現在,我接過接力棒

讓我的孩子走出這片沙漠”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依力亞發朋友圈感謝這些河北來的老師

也有很多走出去的孩子

又選擇回到且末

2016年

龐勝利的學生楊芳

從新疆師範大學畢業了

回到且末二中任教

也成了一名思政課教師

楊芳說

“老師們那麼遠過來

都能在這裡紮下根

我自己的家就在這裡

我也能在這裡紮下根”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楊芳

魏曉雅從新疆财經大學畢業後

也回到了且末二中

“他們也很驚訝

一見到我就說

你怎麼回來了

你怎麼沒有待在上學的地方呀?”

魏曉雅告訴記者

老師都在這裡

自己在這裡就非常安心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魏曉雅

24年來

他們教過的一批批學生

考入全國重點院校

很多人畢業後自願回到家鄉

成為教師、醫生、警察等

這就是他們萬裡跋涉

苦苦追尋的意義和價值

侯朝茹說

“我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

他們的成長映照着我的青春

這是我一生追求的價值和幸福

值得了!”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從且末走出的一批批優秀學生

因為選擇了需要

青春便變得更有意義

如今,越來越多的保定學院的學子們

以他們為榜樣

選擇了西部

選擇了邊疆

2000年以來

河北保定學院的300多名畢業生

奔赴西部基層

他們紮根西藏、廣西

雲南、甘肅、四川等地

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

保定學院又有15名畢業生

跟新疆且末簽訂了合約

延續着保定學院的西部支教之路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15名保定學院的畢業生即将奔赴新疆

如今

這15位年輕人選擇到新疆去的原因

更多元也更笃定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後

邊疆的環境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決心在前輩曾奮鬥過的地方

接好下一棒

李桂枝動情地說

“我們很平凡

平凡得就像塔克拉瑪幹的一粒沙

因為選擇了遠方

選擇了需要

我們的青春便變得更有意義”

24年,15個年輕人,大風都刮不走他們

如今的且末縣第一中學校園

青春不以山海為遠

15個年輕人用自己的青春

在沙漠中澆灌祖國的花朵

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向你們緻敬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鳴謝:河北青年報、保定學院、巴音郭楞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