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作者:上海體育

“楊超”,是足球愛好者對楊浦足球超級聯賽的“昵稱”。楊浦的這項傳統賽事老少皆宜,無論是“10後”還是“60後”,都能在“家門口”擁有一片盡情馳騁、切磋球技的綠茵場。李強連續八屆帶領“上海我來”隊參加“楊超”,雖然他和隊友們都不再年輕,但出于對足球的熱愛,他們堅持每周上場訓練。“‘楊超’的魅力,就在于把一群熱愛足球的人聚集在一起。”李強說。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今夏,“硝煙四起”的歐洲杯、日益臨近的巴黎奧運會,讓體育、運動、健身“熱”出新高度。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至約1.4平方米;年均舉辦400餘場賽事活動,吸引近20餘萬人次參與……人民城市新實踐,楊浦積極拓展體育健身新空間,為居民群衆打造“15分鐘體育生活圈”,促進“體商文旅學”無縫銜接與創新融合發展。近日,在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交流活動上,楊浦作為首批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代表,分享了經驗做法。作為生活秀帶,楊浦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健身去哪兒?“家門口”!

楊浦濱江南段5.5公裡,集聚了多個頭部企業園區,是上海創新濃度、人才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日前,在這裡奮鬥的創新人才擁有了一個“運動後花園”——位于平定路南端江畔的楊浦濱江運動公園正式啟用。

公園擁有兩片标準室外網球場、一片标準室外籃球場和一個滑闆碗池,明豔色彩結合肥皂泡元素,與周邊的“皂夢空間”形成呼應,融入濱江風景線。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中心城區往往面臨空間資源稀缺、體育場地面積不足的難題,楊浦通過加大供給力度、提升治理能級、完善服務體系,實作了體育健身設施的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已建成市民健身中心、市民益智健身苑點、市民健身步道、市民運動球場等多樣化體育設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增至約1.4平方米。

居民謝女士剛退休不久,聽聞“家門口”新開了一家社群市民健身中心,離家不過5分鐘腳程,她馬上就辦了年卡,每天去運動1小時。“這是一樁實事,健身房開在小區附近,我才能堅持下去。”

謝女士口中的“健身房”,是頗受居民好評的四平社群市民健身中心。中心内,适老化跑步機、等速上推下拉訓練機、律動平台等應有盡有,還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旁提供專業指導。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讓高品質的運動健身場所“遍地開花”,專業服務“觸手可及”,是打造“15分鐘體育生活圈”的應有之義。

2023年,區體育局超額完成民心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共新(改)建50個(其中市級40個、區級10個)市民益智健身苑點,4條市民健身步道,3片市民運動球場,3個市民健身中心,2個市民健身驿站,1個長者運動健康之家。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社群(運動)健康師跨越山海,

“楊浦模式”如何惠及更多人?

說起社群(運動)健康師,很多楊浦居民都不陌生,因為他們在“家門口”的社群運動健康中心就能與這些“專業陪練”一起健身。楊浦區醫保局、區衛健委、區體育局聯合上海體育大學,已經推出社群(運動)健康師項目3.0版,覆寫範圍更廣,運動處方更具針對性。

不僅如此,前一陣,楊浦的社群(運動)健康師還跨越山海,來到三明市,成為推動當地健康醫保事業發展的一支創新力量。楊浦、三明“健康醫保創新實驗室”落地三明市,這是楊浦區醫保局和三明市醫保局合作“結”出的又一碩果,旨在主動推動“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更好滿足當地群衆更高層次的健康管理與生活品質的需求。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共同開展社群(運動)健康師試點項目、共同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共推醫保商保融合發展,是雙方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三個方面。

楊浦社群(運動)健康師試點項目來到三明,并非“照搬照抄”,而是以三明建設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為契機,因地制宜地進行推廣,重點培養一批掌握體醫融合理論和技能的專業人才,發揮科學運動在健康促進、慢病預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提升群衆健康水準。

與此同時,發揮三明全國首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推廣基地資源優勢,探索楊浦模式的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和配套的定點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管理、激勵機制、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等,實作醫保基金可持續發展;以“三明普惠醫聯保”的發展和楊浦作為上海市區醫保資料關聯試點區為契機,共同研究适合當地的健康商業保險産品等,促進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功能互補……

這個兩地“聯合署名”的“實驗室”,将讓健康醫保創新成果惠及更多人。

“體育+”加出了什麼?

日前,楊浦足球超級聯賽八人制足球賽火熱開賽,共設定青少年、高校男子、高校女子、社群、企事業機關、老年6個組别,年齡跨度從8歲至70歲。

雖然“上海我來”隊在首場比賽中以0:1惜敗,但隊長李強表示,“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是一場屬于我們足球愛好者的盛會,我們每年都來。”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楊超”不僅吸引資深球員年年參賽,還吸引了不少“新人”慕名而來。邵信楠首次參賽,就攻入關鍵一球,助力楊法聯隊赢得首場小組賽的勝利。他告訴記者,楊浦的足球氛圍十分濃厚,每周都和同僚過來練球。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如何成為“體育生活目的地”?楊浦正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建構群衆體育、競技體育、青少年體育、體育産業全面發展新格局。

緊盯對手,伺機而動,一摔制敵,現場傳出陣陣喝彩聲……5月,2024年上海市青少年摔跤錦标賽在上海師範大學附屬楊浦濱江實驗國小舉行。來自全市的476名青少年選手一“跤”高下。最終,楊浦代表隊摘得團體總分第一的桂冠。

賽後,楊浦代表隊教練員趙斌坦言,今年楊浦共有98名選手參賽,雖然獲得團體第一,但在比賽中,仍然存在年輕教練員指揮失誤,對規則了解不夠透徹,運動員靠力量取勝,技術、意識有待提升的問題,這些都是今後要重點加強的地方。“對年輕選手來說,失敗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吸取教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在下一場比賽中有所提高。”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近年來,随着越來越多“80後”“90後”家長意識到體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更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培養孩子一項運動特長。

2023年9月,上海市楊浦區青少年體育訓練中心在區少體校揭牌成立。楊浦區政府與上海體育大學圍繞《戰略合作架構協定》,進一步放大體育高校人才、資源溢出效應,助力青訓中心建設。除了共同制定青訓中心建設方案,上海體育大學還以青訓中心運動員為科研課題研究對象,研究科學提高青少年競技水準的新理念、新方法。

優秀的體育苗子需要“發現的眼睛”,更需要“成長的路徑”。楊浦還進一步完善了《關于引進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市戶籍優秀學生運動員的施行辦法》,探索實施體育特長學生靈活學籍、激勵保障等制度,為優秀苗子的成長發展打通“綠色通道”。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這屆“楊超”首次設定青少年組。賽事負責人闫亮介紹,本屆參賽規模再創新高,共吸引50支球隊、近1500名運動員參賽。“今年首次設定青少年組,希望通過賽事平台,為中國小、高校足球隊輸送人才。”

從單純看到看懂、再到積極參與,如今,運動健身早已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為了進一步滿足居民群衆需求、激發城區活力,楊浦不僅打造“韻動楊浦·秀出來”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體系,還在體育領域“做起了加法”。體育引流搭台、商旅融合唱戲,是楊浦近年來的創新探索。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這在4月的2024易跑·森林越野半程馬拉松中可見一斑。這場賽事吸引了來自長三角地區的4300餘名跑者參與。

“比賽開始前,我們特地到共青森林公園熟悉場地,順便去萬達領取賽事包。”來自江蘇南通的于先生趁着參加比賽的機會,和妻子一起遊楊浦。于先生說,他的大學時代就是在楊浦度過的,畢業後回家鄉創業,多年後重返“故土”,驚歎于楊浦城區面貌的巨變。

賽事之“熱”,促成了“文旅熱”,自然也促成了“消費熱”。本次賽事,五角場商圈的合生彙為參賽半馬的選手提供了1000份線下消費券,萬達則為所有參賽選手提供5000份線下消費券。

施女士上午跑完馬拉松,下午就在合生彙用餐、消費,“正好有消費券,優惠力度蠻大的,成人配鏡打5折,到這裡吃飯就順便用掉了。”

作為生活秀帶,這裡如何打造“體育後花園”?

作為國家首批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楊浦的“體育+”加出了什麼?顯而易見,這道題沒有固定、唯一的答案。未來,文化、體育、商業、旅遊這“一家四口”如何進一步釋放引流效應和輻射效應?在科學技術的加持下,“智慧體育”又将走向何方?在生活秀帶,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