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作者:探秘曆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文|邂逅芳曦

編輯|t

引言

我們常說中國的曆史上下五千年,但真正有文字記載的“信史”時代,卻隻能追溯至西周共和元年,而在此之前大多隻能是通過考古的方式來了解,我們稱之為“半信史”。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大禹治水)

“半信史”之前甚至鮮有考古資料的佐證,例如三皇五帝時期,對于這一階段人類文明發展的具體詳情,我們知之甚少,基本上是屬于神話傳說時期,而縱觀世界範圍内的上古曆史大多如此。

夏朝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時期,恰好正處在從神話傳說過渡到甲骨青銅的連接配接處,有很多的未知需要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探讨一下,它為何叫做“夏後氏”?

一、“夏後氏”是夏朝天子們的氏,并非姓

1950年12月15日,著名曆史學家丁山在青島,為他的《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以下簡稱《神話考》)寫完了卷頭語,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沒有直接可信的史料,不能寫出合于實際的曆史”,加上身處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很快這本書便被列為了“禁書”。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丁山)

但是我們講,“信史”有時并不完全正确,而“神話”也不見得都是訛傳,是否經得起推敲,講得通、符合曆史發展的客觀性,也許更為重要,而這本書恰恰就集科學性、故事性于一體,很好的為史前文明做了注解。

那麼,夏朝為何稱為“夏”,“夏後氏”與夏朝又有什麼關聯呢?

衆所周知,夏的奠基之君是大禹,《史記》記載:“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颛顼之孫也”,上古時期的賢者,大都可以将身世追溯至炎黃二帝,而堯、舜、禹更是以禅讓之舉,被後世的帝王們視為明君的典範。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大禹)

禹的确是接受了舜的禅讓才做了天下之主,《竹書紀年》中專門有一篇記載“帝禹夏後氏”,說在堯當天子時,舜推舉禹治水,後來在黃河岸邊,河精授《河圖》與大禹以助其大功告成,當然在這裡面,神話傳說又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但在《史記.夏本紀》中,司馬遷卻沒有稱禹為夏後氏,到是寫到:“于是啟遂即天子位,是為夏後帝啟”,也就是說禹的兒子啟也是夏後,那麼就隻有一種可能了。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司馬遷)

“夏後”隻是大禹以及其直系子孫的“氏”而已,他們本來姓是“姒”,這一點,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做了準确的解釋。

那麼“夏後”這個氏是從何而來,“夏”與“後”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二、《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道出“後”的含義

上古時期的“後”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皇後”、“王後”有着本質上的不同,丁山先生在《神話考》中說:“無論群後、皇後、後王、王後,都是三代以上統治階級的尊稱…”,所謂“三代”指的便是夏、商、周三代。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後羿)

尤其在夏朝的時候,其天子往往稱“後”,如後相、後昊、後桀甚至是後羿,是以在周朝的文獻中總是能看到稱呼夏的統治者為“夏後”,《神話考》總結:“…稱後,實始于夏世;後,實中國最古的君稱”。

《說文》曰“後,繼體君也…發号者,君後也”,而在甲骨文、金文之中,“後”與“司”字還是可以共通的,但在後來就發生了變化。

“後”的意思沒有變,“司”轉向對外,便是指身為人臣者司事與外,這樣看來,著名的“司母戊鼎”應該叫做“後母戊鼎”才對。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司母戊鼎)

另外,甲骨文中的“後”字形從“女”,其初時的含義就是指全族中最尊貴的母親,在那個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會當中,生育有最多子孫的母親自然就是部落中最有權威的領袖,這也是“後”最為最高統治者稱呼的最早來源了。

作為正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型的夏朝,用“夏後”作為大禹、啟、桀等天子們的姓氏還是比較貼切的。

“後”逐漸演化成夫人,那是要到東周以後了,《左傳》曰:“昔辛伯谂周桓公雲:‘内寵并後,外寵二政…亂之本也‘”,這裡面的“後”就已經是現在意義的上的“王後”了。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皇後)

“後”解釋通了,那麼“夏”字又出自哪裡呢?

“夏”的最初含義到底是什麼,“蟬”還是“蛇”?

夏有很多意義,《論衡》中講:“西,夏也…”;《爾雅.釋诂》曰:“夏,大也”;楊雄在《方言》中講:“…凡物之壯大者而爰偉之,謂之夏”,但不論哪種解釋,都是在“夏”成為了國号之後。

事實上,大禹在位的時候并不稱“夏”,“夏”作為國号出現是在啟繼位之後,而上古時期所謂的“國”亦與現在大有不同,充其量隻是部落或部落聯盟罷了,“夏”很可能是首先作為其部落的圖騰出現的。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夏甲骨文)

19世紀末,在河南安陽小屯出土了一批商代甲骨文,其中的一組文字被認為是“夏”的最早符号,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葉玉森則給出了他自己的觀點:

“釋夏,…(其)形…與蟬逼肖,疑蔔辭假蟬為夏,蟬乃最著之夏蟲…”

如此看來,用夏天最為著名的“蟬”,來表示“夏”還是很貼切的,甲骨文中的“夏”字也的确像一隻蟬的側面像,但夏人為何要選一隻蟬來作為本族的圖騰,甚至國号呢?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蟬)

《說文》曰:“禹,蟲也”,甲骨文、金文中的“蟲”字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蛇,《列子.黃帝》也說:“夏後氏蛇身人面”。

而丁山先生又在他的《神話考》中,提出了“禹即句龍”的論斷,《魯語》中說:“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

《左傳》中又稱:“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而不論是“句龍”還是“後土”,他們“平九土”的功績明明與大禹一般無二,而且句龍就是《周禮》中所提到的類似蛇的旋蟲,那這樣看來大禹部族的圖騰應該是蛇才對啊!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大禹)

三、“夏”的來曆與治水、母系、圖騰息息相關

讓我們繼續按照大禹治水的脈絡來探尋,丁山先生在《神話考》中說大禹所治的水并不是簡簡單單的黃河春汛,或者長江夏季的洪水,而很有可能是地球“新冰期”結束後,冰雪消融而帶來的大洪水。

這場洪水是全球性的,是以在世界文明體系中,都可以看到對洪水高度統一的描寫,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印第安文明無不如此,而其中最著名的莫如《聖經》中“挪亞方舟”的故事了。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諾亞方舟)

《神話考》引用了康有為的一段話:“人類之生…皆區萌于夏禹之時”,換句話說,華夏文明的曆史或許真的隻能從大禹開始算起。

大禹治理洪水,劃分九州,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啟出生了,《史記.夏本紀》曰:“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

塗山氏是指的當時居住在塗山一帶的部族,據考證位置在今天河南嵩縣的西南,古稱三塗山,而伊水正好流經此地,據說該部族崇尚蟾蜍,而“塗”、“蜍”在古時是同音字,是以塗山氏的圖騰就是蟾蜍。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大禹與塗山氏)

在母系社會中,母系一族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而且在當時“蟬”和“蟾”字音又相同,是以,啟很有可能以其母親氏族的圖騰轉化為“蟬”,來作為自己“夏”的國号。

那麼好了,國号有了,曰“夏”,地位有了,曰“後”,夏朝的天子以“夏後”為氏就是理所當然了。

結語

當然,誠如丁山先生所言,《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是“用比較國文學和比較神話學加以初步分析”,至于曆史的真相如何,畢竟沒有足夠的文獻資料加以支撐,信史時代之前的研究困難也正在于此。

為什麼夏朝叫“夏後氏”?1950年的1本禁書,撕開了夏朝的真相

(炎帝與黃帝)

但中華文明的燦爛曆史太過閃耀了,越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越具有神秘感,越能激勵更多的學者去探尋,相信随着更多的考古文獻被發現,也會有更多的未知世界真相大白。

參考資料: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胡阿祥.吾國與吾名[J].好家長, 2019(77):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