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作者:曆史評談

關于中國第一王朝,史記給出的答案是夏朝,但現代考古興起之後,我們卻可以發現事情沒這麼簡單。

以史書看,夏朝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終于公元前1600年。以考古看夏朝早期都城,如今最為流行的觀點是在鄭州新密新砦遺址,中期之後遷徙到洛陽偃師二裡頭。

然而,現代考古發現卻改寫認知,因為與夏朝同時期,考古至少還發現三個極其強大的政權存在。那麼,在中國廣袤疆域上,夏朝隻是占據中原一帶的王朝,而在其他地方依然還有其他王朝?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首先,陶寺政權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臨汾襄汾,是一個标準的具備成熟禮儀制度的王權都城,極有可能就是“堯都平陽”。該遺址高達300萬平米,但周圍密布至少75處陶寺類型遺址,其中多數在10萬平以上,最大的是作為拱衛陶寺的兩座巨城之一的周家莊遺址,面積高達300萬平。

現代碳十四檢測發現:這個強大的王權都城,始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終于公元前1900年。也就是說,陶寺政權早于夏朝出現,或許就是史書上的虞朝,最終與夏朝并存了大約100年。

需要注意的是,陶寺遺址高達300萬平,新砦遺址不超過百萬平,似乎夏朝早期不如陶寺政權。雖然從都城遺址判斷政權實力并不太科學,但都城面積大小也反映出政權組織能力、生産力水準等。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其次,石峁政權

石峁遺址位于陝西榆林神木,面積約425萬平方米,是一座史前石築巨城。如此巨大的面積、成熟的禮儀制度,反映出石峁遺址的背後必然存在一個強大的王權,統治着龐大的疆域。現代學者猜測,石峁主人或是黃帝部族。

近年DNA檢測發現,石峁先民是中國人的祖先,不是外來民族,且母系與陶寺遺址關系密切,是以有猜測石峁勢力參與攻擊陶寺早期政權,掠奪了大量陶寺女性。另外,石峁遺址還有浙江良渚文化因素,也有猜測良渚部分先民北上抵達石峁。

現代碳十四檢測發現:石峁遺址始于公元前2300年,終于公元前1800年,即也是早于夏朝出現,最終與夏朝大約并存了200餘年。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第三,夏家店下層政權

紅山文化發源于東北西南部,始于六千年前,是與中原仰韶文化交彙産生的多元文化,中華文明重要起源之一,内蒙赤峰敖漢旗境内的紅山遺址是其核心區。在紅山文化後期,大約5300年前時,進入到了“古國”階段。位于内蒙赤峰松山區夏家店鄉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是紅山文化的延續。

夏家店遺址下層,青銅文化高度發達,具有成熟的禮儀制度等,背後必然有一個強大的王權。在英金河沿岸,考古還發現特别現象,就是發現“鍊條式石磊城堡帶”,串起來猶如長城,這種“城堡鍊”顯然具有極強的防禦作用。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指出:夏家店下層政權絕不是城邦式的早期國家,而是淩駕于若幹早期國家之上稱霸一方的“方國”,是曾盛極一時、能與夏王國為伍的大國,也許就是商人所說的“燕亳”。由此也可看到,周初召公所封之燕,當地絕非野蠻原始社會,而是有着悠久又發達的文明基礎。

尤為重要的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始于公元前2000年,終于公元前1500年,即與夏朝一直共存,乃至還與商朝共存百年!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最後,關于本文話題,有四點值得一談:

首先,如今我們了解的王朝,屬于大一統王朝,不能以此标準衡量上古。中國疆域廣袤,與夏朝同時共存幾個王朝,其實極為正常,隻是位于中原的夏朝流傳了下來,其他的沒能被記錄下來,或者記錄下來了,但沒有被識别出來。

其次,西方叙事中的某些王朝,比如古埃及王朝等,論及有效疆域、人口等,其實與石峁、陶寺差不多。于是,就會出現一個不對等的比較,即相當于中國區域性政權的西方政權被稱為王朝,中國的卻要求起碼統治多個區域的政權才叫王朝。

中國第一王朝:考古發現改寫認知,夏朝時期還有其他王朝?

第三,若以狹義的王朝标準來看,考古證明夏朝之前還有強大的政權,比如石峁遺址、陶寺遺址、山東陵陽河遺址(出土“日月山”符号,該符号廣泛分布于山東)、乃至浙江的良渚遺址等,是以“中國第一王朝”之稱,可能落不到夏朝頭上。

第四,二裡頭遺址中有石峁、陶寺文化因素,而陶寺終于公元前1900年,石峁終于公元前1800年,兩個遺址全都衰亡後,夏政權從新砦遺址遷到二裡頭,陶寺、石峁衰亡與夏政權有無關系,它們衰亡與夏政權遷都是否存在聯系?

參考資料:史記、考古尋根記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