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作者:醫師報

“近年來,系列通絡藥物開展的相關研究,如CTS-AMI研究、QUEST研究以及SS-AFRF研究等,在國際頂刊上發表,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釋出,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士在第十八屆東方心血病學會議和世界心髒病學大會(OCC-WCC2024)——“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系列重大突破研究解讀專題論壇”緻辭中表示,中醫藥現代化之路有很多路徑,中醫藥的療效已在臨床中得到驗證,再以現代循證醫學驗證其效果,未來将大有可為。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王建安院士

會上,王建安院士、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吳宗貴教授擔任論壇主席,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京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李毅剛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梁春教授擔任論壇主持。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錢菊英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新立教授擔任論壇講者,詳細介紹了絡病理論指導下的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苈強心相關臨床研究,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項目最新進展及最新成果。現整理會議精粹如下。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系列重大突破研究解讀專題論壇”會議現場

楊躍進教授:通心絡CTS-AMI研究──中西醫結合進一步改善急性心梗臨床結局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楊躍進教授

楊躍進教授表示,由于冠脈急性閉塞所導緻的急性心梗,首選治療方案是急診介入和藥物溶栓等血運重建治療。但冠脈大血管開通≠心肌組織再灌注,介入治療後,30~37%的患者仍困囿于心肌無複流,同時介入治療所造成的再灌注損傷使本就受損的心肌雪上加霜。是以,心肌無複流與再灌注損傷被認為是急性心梗治療的兩大國際難題,亟需突破。

“心肌無複流的核心機制是微血管堵塞。”楊躍進教授認為,保護内皮細胞可能是心肌無複流防治的關鍵,這與通心絡保護血管内皮的作用機制相契合。基于以上理論假設,楊躍進教授于20餘年前開始了探索通心絡改善冠脈微循環作用機制的系列基礎與臨床研究工作。系列基礎研究顯示,通心絡對微血管内皮細胞和心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具有雙重、雙向保護作用。在臨床研究方面,通心絡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後心肌無複流的臨床研究(ENLEAT試驗)顯示,行PCI手術前及手術後,在正常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可明顯降低ST段擡高幅度,加速ST段回落速度,降低心電圖無複流發生率達36.6%,縮小無複流面積和梗死面積,改善左心室收縮功能。

2023年11月,楊躍進教授牽頭開展的“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CTS-AMI)”研究在JAMA雜志釋出,進一步驗證了通心絡治療冠心病的顯著療效,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該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項目子課題之一。

研究發現,對于急性ST段擡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指南推薦的标準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可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MACCEs)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30%,降低再次心梗風險65%;治療1年時,通心絡組顯著降低MACCEs風險36%,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27%,降低再次心梗風險74%,降低卒中風險56%。

“CTS-AMI研究為中醫‘絡病理論’和‘脈絡學說’提供了強有力循證醫學支撐,為‘中西醫結合’找到了最佳結合點,也為創新中藥救治急性心梗開辟了新路徑。”作為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PI),楊躍進教授強調,其成果有可能對相關指南産生深遠影響,有望進一步改善STEMI的臨床預後。

華盛頓醫學院心内科教授Richard G. Bach曾指出,如果能找到通心絡治療心梗的有效成分,像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提取青蒿素一樣,将會是中醫藥對世界提供的第二大貢獻!

錢菊英教授:通心絡《專家共識》重磅釋出,開啟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新征程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錢菊英教授

錢菊英教授介紹了《通心絡防治冠心病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的制訂情況及共識要點。該共識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院士和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指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吳宗貴教授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林謙教授作為核心專家組成員,集結了全國47位專家共同制訂。

錢菊英教授介紹,《共識》明确了臨床涉及的9大類冠心病相關人群、确定了22個結局名額,旨在幫助臨床醫師充分發揮通心絡在冠心病人群的臨床應用價值,優化冠心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管理方案,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發風險,改善其臨床結局。

“《共識》内容覆寫了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慢性冠脈綜合征、冠心病合并缺血性卒中、頸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類型和患者群體,并對通心絡在不同類型冠心病治療中的使用方法進行了推薦。” 錢菊英教授介紹,該《共識》中,通心絡在冠心病一、二級預防中,尤其是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情反複發作的冠心病防治方面獲得8個Ⅰ類專家推薦,9個A級證據,是首個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獲得Ⅰ/A類推薦的創新中藥。

“通心絡對不同類型的冠心病,在标準化西藥治療基礎上可改善臨床結局及臨床症狀,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品質。”錢菊英教授總結,由12味中藥(即”五龍”和”七仙”)組成的通心絡,包含人參及五類蟲藥等獨特組方,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如調節血脂、穩定易損斑塊、抗炎、抗氧化應激、抗細胞凋亡等作用),解除冠脈血管痙攣、保護血管内皮改善冠脈微循環等作用,這些機制是通心絡治療冠心病獲益的基礎。

黃從新教授:參松養心整合“調”律,為改善心律失常臨床預後提供了中國方案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黃從新教授

黃從新教授介紹,團隊率先從器官、細胞、分子水準研究了通絡幹預(參松養心)對心梗後心律失常的防治效應。結果顯示,通絡幹預可通過保護内皮細胞、改善微循環等進而逆轉心梗後結構重構、電重構、神經重構,可有效防治心梗後心律失常,該成果為心腦血管病變的脈絡學說理論提供了研究依據,并初步闡明了通絡幹預防治心律失常的機制。

黃從新教授總結了通絡幹預治療心律失常的四點創新:一,通絡幹預可保護微血管結構與功能,闡明改善微循環的部分機制;二,通絡幹預可逆轉結構重構,改善心髒功能并闡明部分機制;三,通絡幹預可逆轉電重構,抑制心律失常并闡明其部分機制;四,發現通絡幹預調控神經重構的效應與機制。

由黃從新教授等牽頭的“參松養心治療心衰伴室性早搏的随機、對照、雙盲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參松養心可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改善心功能分級,降低血漿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濃度,增加6分鐘步行距離,改善患者生活品質,降低24h室早次數,提高24h室早下降率。

會上,黃從新教授介紹了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鶴教授牽頭開展的“參松養心膠囊對經射頻消融房顫患者預後影響的多中心、随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SS-AFRF)”。該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項目子課題之一,于2023年歐洲心髒病學會(ESC)年會釋出,引起行業的高度關注。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參松養心組降低了持續性房顫患者消融術後複發風險40.4%。同時,參松養心可有效減少消融術後3個月和6個月内房顫負荷指數,并明顯延長消融術後首次複發房顫的時間。該研究為改善持續性房顫消融術後管理及預後,優化臨床合理用藥方案,提供了一種創新政策。

黃從新教授強調,參松養心既具有抑制心髒多離子通道作用,同時兼具非離子通道調節作用,可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阻斷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參松養心以其整合調律的組方優勢,取得了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良好臨床療效。

李新立教授:芪苈強心全方位整體治療開辟心力衰竭防治的新途徑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李新立教授

“中國心衰患病率約為1.3%,發病率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李新立教授強調,雖然數種建議藥物類别已被證明可以改善射血分數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仍無法滿足臨床需求,亟待新的治療方案取得突破。

中醫脈絡學說指導慢性心衰病機概念與RASS、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導緻心室重構理念相吻合。基于脈絡理論研發的創新中藥芪苈強心,具有益氣溫陽、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與西醫強心、利尿、擴血管等綜合治療心衰的理念一緻。

為了進一步探索芪苈強心在HFrEF患者中長期用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明确适用人群、藥理特征,優化臨床合理用藥,李新立教授牽頭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項目子課題——“芪苈強心治療慢性心衰複合終點事件的評估研究(QUEST研究)”。該研究以心血管死亡率與心衰惡化再住院率為主要研究終點,研究結果在2023 ESC年會上正式公布。

QUEST研究顯示,芪苈強心組較安慰劑組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22%;芪苈強心組因心衰惡化再住院風險降低24%,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17%。李新立教授表示,QUEST研究這一進階别循證研究,推動芪苈強心進入心衰标準診療流程,使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芪苈強心聯合标準治療可降低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數降低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可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風險,具有臨床重要性,并且在各個亞組中都是一緻的。” 李新立教授指出,芪苈強心治療耐受性良好,停藥率低,有望成為治療HFrEF的新途徑。

國際心力衰竭領域著名專家、領銜開展多項心衰裡程碑式研究的Milton Packer教授在2023 ESC年會上聽取李新立教授關于芪苈強心治療心衰的報告後,引起極大的興趣,整理了180篇芪苈強心相關研究資料,對芪苈強心的組方、活性成分、随機對照試驗、作用機制等進行了詳細回顧,并撰寫綜述文章發表在《歐洲心力衰竭雜志》。Milton Packer教授指出:心力衰竭防治的多環節、多靶點、全方位的整體治療是未來探索的方向。“中醫藥正在散發出其魅力,吸引國際上的目光。”李新立教授表示。

助力健康中國──中西醫結合有效幹預心血管事件鍊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項目針對心血管事件鍊上衆多治療國際難點,深入探索了創新中藥在有效幹預心血管事件鍊方面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系列成果,為大陸中西醫結合研究樹立了新的典範,為健康中國添加助力。

OCC-WCC2024 | 絡病理論指導──系統幹預心血管事件鍊研究獲得重大成果

吳宗貴教授

會上,吳宗貴教授對論壇進行了總結,充分肯定了通絡藥物的臨床療效和重要價值。他表示,這些成果的取得,不僅展現了絡病理論在現代醫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也展示了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融合的巨大魅力。

展望未來,随着這些成果的逐漸應用和深化,我們有理由相信,中醫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将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未來,我們期待該項目能夠持續深化研究,進一步揭示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在心血管事件鍊幹預中的科學機制,為臨床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我們也希望這些成果能夠激發更多中西醫結合的創新研究,推動中醫藥在國際醫學界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