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作者:NYTtravel新視線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希望(Espérance)作為一種情緒術語、描述信念或美德(Vertu)的詞彙,在人類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赫西俄德(Hesiod)筆下潘朵拉魔盒中被匆匆留在盒底的願景,也是柏拉圖《理想國》中靈魂對完美世界的向往。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上&左下&右下:“希望的另一面 / 9日”展覽入口,巴黎,2024年。

攝影:Aurélien Mole

在巴黎瑪黑區聖馬丁街236号,一場名為“希望的另一面 / 9日”的群展正在展出。這場由郭采潔(Birdy K.)和蒙古族策展人Wumen Ghua博士聯合策劃的群展,彙聚了11國藝術家的作品,以實驗樂隊Mola Oddity的同名新專輯《希望的另一面》為靈感軸心,邀請觀展者們走入音樂與視覺藝術的交相呼應的超驗空間。“在這一個可能破碎,但無比珍貴的世界中,尋找希望。”策展人Wumen在現場告訴我們。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上:Mola Oddity樂隊成員合照,左至右依次為:阿斯爾、伊德爾、郭采潔。

下:Mola Oddity樂隊成員在船形布景中。

攝影:Yao Yuan

在Wumen眼中,展覽并非隻是一場展覽,而更像是“一次私人化的旅途”。相較此前她所關注的氣候變化、性别流動等更為成熟的展覽主題,本次實驗性展覽的靈感,可以追溯至年初她在Mola Oddity專輯歌詞中獲得的通感體驗:“我覺得每首歌好像都有它自己的宇宙。這張專輯籌備了可能三年的時間,其中有很多内在的自我檢視與世界的關系,是以每首歌其實都非常廣闊。”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希望的另一面 / 9日”展覽現場,巴黎,2024年。

攝影:Aurélien Mole

向左劃檢視更多

除了“希望”這一關鍵詞外,莫比烏斯環所代表的“無限循環”狀态,同樣是Wumen所強調的策展理念,這一點也展現在展名中的“9日”上:“9是最大的個位數,也是自我參照數,它既代表結束又象征無限,總是回到自身。在當今世界的諸多危機中,人們很容易陷入絕望,認為我們正走向終點。但如果這真是終點,那一定是一場夢。就像數字9一樣,它不會迅速結束,我們總會回到自身尋找答案。”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上:Elly Strik,《無題》(Untitled),2017

下:Joar Nango,《我父親的救生衣》(My father’s lifevest),2014

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法國存在主義學者加布裡埃爾·馬塞爾(Gabriel Marcel)在1942年的一次研讨會中,曾就“希望”(Espérance)與“絕望”(Désespoir)兩個二進制對立的概念展開演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絕望是一種對封閉時間的意識感覺,更确切地說,是對時間作為牢籠的意識感覺——而希望則是對這種時間意識的穿透與突破。”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希望的另一面 / 9日”展覽現場,巴黎,2024年。

攝影:Aurélien Mole

向左劃檢視更多

若從這一視角出發,“希望的另一面 / 9日”正是對被困在無意義、機械性封閉時間中的生存狀态的一種思考。Wumen說,“希望之旅宛如一個無盡循環,我們從生命伊始直到終點都在其中穿行。在這段旅程中,我們沿着莫比烏斯環的螺旋路徑前行,從無意識狀态走向對自身存在的覺醒。在邁向覺醒的過程中,我們經曆各種挑戰,如失落、悲傷、孤獨和暴力。最終,我們繞了一圈,回到旅程的起點。”——這是一次循環卻不往複的經驗之旅,是“封閉時間”(Temps Clos)向“開放時間”(Temps Ouvert)的轉換,也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萬物流變概念中,“邏各斯”這一确定法則的具象化顯現。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上:Ronald Ophuis,《流産》(Miscarriage),2014

下:Ronald Ophuis,《科索沃2000》(Kosovo 2000),2008

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展覽中的每日都有對應的一位藝術家:Joar Nango、Susan Kooi、Elly Strik、Agnes Scherer、Ronald Ophuis、李怒、Yehwan Song、Orkhontuul Banzragch、Katja Novitskova、Þórður Hans Baldursson、張培力,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分别呼應着Mola Oddity專輯中的歌曲意象。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挪威藝術家Joar Nango的作品《曾經吊起你的繩子終會将你拉起》(The Same Rope That Hung You Will Pull You Up in the End)

攝影:Vegard Kleven

第0日,挪威藝術家Joar Nango的作品《曾經吊起你的繩子終會将你拉起》(The Same Rope That Hung You Will Pull You Up in the End)由Bealljit(彎曲的桦樹幹)、銅環和來自他家鄉的馴鹿皮繩制作而成。桦樹是地球上的先鋒樹種,其根系深入地下,能從深層土壤中汲取養分并提供給其他生物。(許多原住民視森林為真正的祖先)Joar Nango作品中,彎曲的桦樹似乎蘊含着一種内在能量,能夠從深淵般的黑暗中再次拉起生命。展覽開始的第0天,提供了一個“中陰”空間,意指死亡之後、下一世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态。“曾經吊起你的繩子最終會将你拉起也是一個承諾:在每一個終點都有一個新的開始,可以重新選擇。”策展人說道。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左&右:“希望的另一面 / 9日”展覽現場,巴黎,2024年。

攝影:Aurélien Mole

在象征着複興、循環和重生的第9天,展覽選擇通過冰島藝術家巴爾杜森(ÞÓRÐUR HANS BALDURSSON)的三件作品,裝置《噴泉》(Fountain)、 畫作《和平塔》(The Peace Tower)和聲感裝置《隊列/暗示》(Queue/Cue),重新審視“有負面社會背景的功能性物品,并将之轉化為互動性作品”,為參觀者提供一種新的方式來感覺世界。

其中畫作《和平塔》是以由小野洋子在2007年為了紀念已故的丈夫約翰·列侬(John Lennon)而建立的《想象和平之塔》(Imagine Peace Tower)為靈感原型;而聲感裝置《隊列/暗示》則需要藝術家與音樂人進行合作,通過聲音操控一個2米高的洗車刷:這個如“活雕塑”般的洗車刷,其動作由音樂家們的演奏控制,而刷子的運動也反過來影響音樂家的演奏,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對話,在策展人之一的Wumen看來,這也是“通過連接配接與音樂給裝置附魂”的過程。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左:ÞÓRÐUR HANS BALDURSSON,《噴泉》(Fountain),2024

右:ÞÓRÐUR HANS BALDURSSON,《和平塔》(The Peace Tower),2022

攝影:Aurélien Mole

藝術家張培力1999年為威尼斯雙年展特别創作的影像裝置《祝你快樂》被列在重回原點前的又一個第0天。錄像中,包括他的女兒、兄弟和藝術家同行在内的十個人複誦着同一句簡單的“祝你生日快樂”,傳達着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和共通性——關懷與愛。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張培力,《祝你生日快樂》,1999

攝影:Aurélien Mole

Wumen将“無限性”、“循環”、“回歸内在自我”作為找尋“希望的另一面”的索引,而對于聯合策展人郭采潔來說,“希望的另一面”先于展覽作為樂團Mola Oddity的首張音樂作品名出現,實際上受啟發于芬蘭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Aki Kaurismäki)2017年的同名影視作品。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左&右:“希望的另一面 / 9日”展覽現場,巴黎,2024年。

攝影:Aurélien Mole

這張籌備時間長達3年之久的專輯,有别于她此前所有的音樂作品,以電子樂的制作思路為基本架構,将流行音樂的适耳元素與西非音樂、自由爵士、另類搖滾等音樂類型有機結合,配器選擇上有現代化的合成器音色與蒙古民族樂器的碰撞,配合郭采潔詩性歌詞編寫所産生的陌生化效果(Ostranénie),結成一顆怪趣又新鮮的音樂果實,同時也成就了展覽最初的發想。

在巴黎的展覽現場,《Life and Arts集錦》也見到Mola Oddity的樂隊主唱郭采潔(Birdy K.),與她展開了一段關于這次藝術實踐的對話。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左&右:Mola Oddity樂隊成員、主唱郭采潔(Birdy K.)

攝影:Yao Yuan

L&A

為什麼會想到以Mola Oddity的新專輯為靈感共同策劃這樣一個展覽?

Birdy K.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在整個專輯的創作過程當中,專輯已經記錄了音樂的部分,專輯相關的視覺、設計有很多創作的新意。後期制作的時候想要将這些音樂之外的創作部分記錄下來,這就是這個展覽的前身。如果再進一步剖析,其實每一首歌裡面想要表達的東西,通過注入的歌詞很難完全表達,即便已經放在歌詞裡面,還是很隐晦。周圍的人提議,或許可以用展覽的形式呈現。

對于我來說,我很享受工作以外去發現我自己喜歡的展覽。因為我覺得現在大部分的資訊,都像炸彈一樣被丢過來,并沒有機會跟這些資訊交流。一個展覽,确實能夠讓你靜止下來,在那個瞬間,讓對話開啟。其實沒有太宏大的想法,隻是我們确實共同抛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希望的另一面。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上&下:實驗樂隊Mola Oddity

攝影:Yao Yuan

L&A

“希望的另一面”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為什麼會選在巴黎舉辦這個展覽?

Birdy K.

它就是一個意識的彙聚吧。沒有什麼可以尋得很清楚的理由,但它就這麼發生了。我16号到巴黎後,也一直在想為什麼要在這裡辦展覽,但後來又覺得,如果一切的開頭都要詢問原因才可以行動,那很多事情都不會發生了。當然巴黎也很奇妙,雖然離平時生活的地方很遠,但确實有很多好朋友,可能也是因為這種吸引力,把我們帶來了這裡。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上&左下&右下:“希望的另一面 / 9日”展覽現場,巴黎,2024年。

攝影:Aurélien Mole

L&A

在你看來,展覽中的藝術作品與Mola Oddity的音樂之間有着怎樣的聯結?

Birdy K.

其實來看展的人們不一定知道這個樂隊,不一定聽過樂隊的作品。雖說是以此為主題的群展,但這并不是一個命題的創作。我們不是拿着歌裡面埋的種子去邀請藝術家的。展覽從0到9再到0的天數,與專輯歌曲中的順序已經完全沒有關聯了。Wumen重新給出了一個她所定義的生命的曲序,我覺得這也是屬于Wumen的當下。

再比如因為專輯中《tatalala》這首歌(歌詞:When was last time, you had a good cry),朋友跟我分享了Yehwan Song的作品《Cry, dont cry》,我才進入到她的世界,就好像有一些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資訊,本來就放在那裡,在Wumen的介入下有了這樣的排列組合。像是萊特曼(Alan Lightman)在《愛因斯坦的夢》中所描繪的那樣,也許之後,在不同的時空裡,這個排列組合會發生變化,是很有機的。音樂是個載體,我也很享受通過音樂的觸角,連接配接到各種不同的創作方式。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Yehwan Song,《Cry, dont cry》,影像,2023

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L&A

作為聯合策展人,你是如何挑選藝術家的?

Birdy K.

在11位藝術家中,有3位是我極力渴望邀請到的,就是李怒、張培力和Yehwan Song,其他藝術家由Wumen邀請。今天我去看怒哥的《To Bull the Wall》,裡面有一句話:“看起來我們好像什麼都不能做,但我們卻得做點什麼。”

我覺得如果這是一個預設、一個必然性,我們确實得做點什麼。這讓我想到電影《Nine Days》,人的靈魂要重返地球,需經過“守門人”的嚴格篩選,因為不夠強壯的靈魂無法傳回地球。而如果一個人極度渴望重返地球,那麼此刻所經曆的一切所謂過不去的事情,其實都可以承受。“希望”之是以可以成為“希望”,也是因為這些(困難的)事情,讓希望永遠可以自己發光。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李怒,《To Bull the Wall》,2020

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L&A

化名Birdy K,組建Mola Oddity,能感覺到一種向匿名性傾斜的低調選擇。可以聊聊這種選擇的原因嗎?

Birdy K.

很簡單講兩個原因。我跟伊德爾(Yider)和阿斯爾(Asr)雖然之前就一起演出、創作,但直到2022年幫烏雷(Ulay)首次亞洲個人展覽“The Great Journey”的介紹短片做配樂,三個人才第一次為了一個很明确的創作(項目)聚在一起。在那個創作項目上,我們有默契,三個人聚在一起創作很快樂,于是決定一起做點事情。這個事情肯定不是用我一個人的名字來概括的。再有,我的名字有太多刻闆的标簽以及被認識的方式,而Mola Oddity可以舒展這些,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超越我自己。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實驗樂隊Mola Oddity

攝影:Yao Yuan

L&A

近年來你做過很多藝術跨界嘗試,對于你來說,這種跨界合作最吸引你的特質是什麼?未來還有哪些想要嘗試的新挑戰?

Birdy K.

我覺得這次(展覽的)發生還是非常偶然的,我是個門外漢,這次絕對是因為有Wumen在,未來我也不知道。我之前比較多作為嘉賓幫忙去導覽一個展,那個過程我蠻享受的。也是因為這樣認識了SPURS Gallery(馬刺畫廊),通過他們邀請到了培力老師和李怒參展。這次展覽籌備時間很短,前期看上去有6個月準備時間,但其實時間怎麼樣都不夠用。未來在音樂上會有持續的探索,跟不同的音樂人合作。目前這個展覽呈現出來的是比較實體的東西,未來與嗅覺、其他感官的主題我都可以嘗試,很期待。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希望的另一面 / 9日”

策展人:Birdy K.、Wumen Ghua

展期:2024.06.21 - 2024.06.30

巴黎瑪黑區 聖馬丁街236号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撰文:Baie de l’île

編輯:Cynthia

排版:于梓垚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在巴黎,郭采潔和她的樂隊如何度過「9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