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作者:小小溪學堂

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無數士子為求功名利祿,寒窗苦讀,以期一朝金榜題名。

《幼學瓊林》就有這樣的話生動描繪科舉考試中兩種截然不同結果,那就是,“應試見遺,謂之龍門點額;進士及第,謂之雁塔題名。”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這話怎麼了解呢?有哪些故事值得我們讀一讀呢?感興趣的朋友,一定堅持看我的文章哦。

“龍門點額”

“應試見遺,謂之龍門點額”中的“應試見遺”指的是在科舉考試中未能成功,也就是落榜。科舉考試是古代中國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考生需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能夠及第的隻是少數。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而“龍門點額”是一個典故,源自古代的一個傳說。

相傳,黃河中的鯉魚如果能跳過龍門,就能變成龍。但如果跳不過去,就會“點額”而歸,即碰到龍門卻未能跳過,隻能傳回原處。

這裡的“龍門點額”就是用來比喻那些應試落榜的人,他們像鯉魚一樣,雖然努力嘗試,但最終未能成功。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是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應試沒有取中,如同鯉魚沒有跳過龍門,觸額而返,故稱為“龍門點額”。

“雁塔題名”

“進士及第,謂之雁塔題名”,中的“進士及第”指的是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最高的成就,即成為進士。進士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的最高等級,能夠及第的人都是非常優秀的。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雁塔題名”也是一個典故。在唐代,新科進士及第後,會聚集在長安的慈恩寺大雁塔題名,以彰顯他們的榮譽和成就。

這個傳統後來一直延續,成為了科舉考試中的一個重要儀式。是以,“雁塔題名”就是用來比喻那些成功及第的進士,他們通過努力,最終取得了榮譽和成功。

“進士及第,謂之雁塔題名”的意思是,唐代進士及第後,把姓名寫在慈恩寺雁塔上,後人便稱登科為“雁塔題名”。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據資料記載,唐代那會兒,八千多名進士裡頭,差不多五六千都在大雁塔上留下了名字。這些才子們覺得,能在大雁塔上題字應試見遺,謂之龍門點額;進士及第,謂之雁塔題名。,就像是踏上了青雲路,前途無量。

說到在大雁塔上題名,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白居易了。他27歲就中了進士,高興得不得了,直接在塔上寫了句詩:“慈恩塔下留名處,少年得意最風光。”這句話啊,把他年少得志的喜悅都寫出來了,也讓後人們記住了他這位大詩人。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結語

朋友們,“應試見遺,謂之龍門點額;進士及第,謂之雁塔題名”這句話,通過“龍門點額”和“雁塔題名”兩個典故,生動地描繪了科舉考試中的失敗與成功。

科舉風雲錄:應試未及,龍門點額;進士及第,雁塔題名。

在古代,說白了,沒通過考試就像鯉魚沒跳過龍門,有點丢面子;考上了進士就是大雁塔上刻名字,倍兒有面子!而且能加官進爵,走上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