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作者:天機調茶局

近日,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消息稱,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提出,由于安全考慮,美國大學應限制中國學生在 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學習,而更傾向于吸引印度學生。

觀察人士指出,這一言論在仍抱有留美求學想法的中國學生和家庭中引起了擔憂和争議,同時也進一步彰顯出美國的短視、狹隘和傲慢。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我認為,對于這樣一個對中國人充滿偏見的國家,家長和學子們,真的要好好考慮,這美國留學是否真的“非去不可”了!

美官員言論引關注,中國留學生處境堪憂

在最近一次由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主持的活動中,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發表了一番引起廣泛關注的言論。坎貝爾明确表示,美國在吸引國際理工科學生方面,将更傾向于來自印度的學生而非中國學生。這一表态不僅令無數中國學生及其家庭感到不安,更在中美兩國間激起了教育和技術領域的新波瀾。

從資料上看,中國學生一直是美國大學中最大的國際生群體。據美國國務院與國際教育學院釋出的《開放門戶報告》,2022-23學年,有289,500名中國學生在美國學習。然而,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以及中美關系的緊張,這一數字已連續三年下降,從2019-20學年的370,000人顯著減少。

此外,坎貝爾還提到,盡管希望中國學生能夠來美學習人文科學,但對于粒子實體等敏感技術領域則持謹慎态度。這種差別對待不僅顯得有些歧視性質,也透露出一種戰略性的選擇,這在國際學術界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議。

值得注意的是,坎貝爾的這一言論并非沒有前因後果。美中關系近年來的緊張,加上對技術和知識産權的擔憂,已經讓兩國間的學術和技術交流雪上加霜。美國大學已開始限制中國學生接觸敏感技術,而此次言論無疑是在既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這種區分對待不僅對中國學生極其不公,也對全球科技創新的未來構成了威脅。科學研究的本質應當是開放和無國界的。當政治因素幹預到教育和科研領域,無疑會抑制知識的自由流動和科技的全球發展。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這種政策可能會适得其反。雖然從短期來看,美國可能會通過吸引印度等“更可靠”的國家的學生來保持其科技領先地位,但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可能會導緻美國在全球科研領域的孤立。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可能會傷害到美國大學的多樣性和學術自由的傳統。

當然,美國想要“自斷一臂”,我個人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我願美國和印度深度捆綁,永不分離!

當然,我也能了解一些希望子女到美國留學的家長的心情,他們往往是希望子女能夠在某些理工科領域掌握更尖端知識,進而有更好的收入或者更“順利”的人生。(我隻是了解這種想法,但我個人并不認同這種想法,如今的大環境下,留美已經不是很好的選擇了。)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無論如何,從這些家長的視角來說,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而不是隔閡。美國不應該被短視的政策所蒙蔽,而應該認識到知識與科技的真正價值在于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希望美國能夠重新考慮其國際學生政策,真正地為所有國家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和研究機會,而不是在國際陣容中制造不必要的裂痕。

深入剖析美官員言論,探尋中國留學生未來之路

美國官員此番對中國留學生的差別對待,背後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從根本上講,這不僅僅是教育領域的決策,更是美國在全球競争格局中的一種戰略手段。在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實力成為了國家競争力的核心要素。美國試圖通過限制中國留學生在理工科領域的學習,來減緩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速度,以保持其自身的領先地位。然而,這種狹隘的做法注定是短視的。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知識和人才的流動是推動全球進步的重要力量。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學習和研究,不僅為美國的科研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限制,實際上是在切斷這種有益的互動,損害的是全球學術和科技發展的共同利益。

對于仍然抱有留美想法的中國留學生而言,這一局面雖然帶來了挑戰,但也并非“絕境”。

一方面,中國自身的教育水準和科研實力正在迅速提升。國内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學生提供了越來越多優質的學習和研究機會。不少中國留學生可能會是以選擇留在國内深造,這将有助于培養國内的科研人才,推動國内科技的發展。

另一方面,世界是廣闊的,除了美國,還有許多其他國家也擁有優秀的教育資源和科研環境。中國留學生可以将目光投向歐洲、澳洲等地區,尋找适合自己的發展空間。歐洲和亞洲的其他一些國家在一些學科領域也具有很強的實力,能夠為留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從長遠來看,中國應進一步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品質和科研水準。同時,加強國際教育合作,與更多國家建立廣泛的學術交流機制,為中國學生創造更多元化的學習和發展機會。

對于美國而言,這種限制政策可能會帶來一些短期的所謂“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必然會損害其國際形象和在全球教育領域的吸引力。

當科學教育被政治因素所左右,那麼真正受損的将是全球的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

這種政策的長遠影響可能還包括對美國本土科技創新環境的潛在負面影響。通過限制某國學生的學術自由,不僅可能削弱美國在全球科學研究領域的上司地位,還可能導緻國内科技人才的流失,進而影響美國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

港媒:太傲慢,美國聲稱自己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總之,美國官員的這一言論雖然給中國留學生帶來了困擾,但也促使我們更加堅定地走自主創新和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留學生一定能夠在全球範圍内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為推動人類的科技進步和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