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訪鳳凰崗村

作者:昇夫

訪鳳凰崗

作者 昇夫 字數 1532

近年,發現惠州有不少的徐姓,本人姓徐,是以使得我對惠州少了原有的陌生,距離感也得以減小。本來,離開了家鄉,舉目無親,忽一下子出現這麼多的徐姓,确有一種異外之情。現在想來,也不為奇,因為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我知道并訪過的惠州徐姓村莊有兩個,它們是博羅徐田村和水口楊嶺村。近日,“東江”大哥文中寫到鎮隆鳳凰崗村,得知鳳凰崗村是徐姓村,我就想去訪一訪看一看,況路又不遠。

訪鳳凰崗村

鳳凰崗村門樓

鳳凰崗村隸屬鎮隆鎮高田村委會。村子并不大,背倚一座山崗,村前一帶平闊,是為良田,多種蔬菜。村前有縣道204橫過。

這個縣道兩車道,多大車,且繁忙,顯得狹窄,路面也不好,不宜于騎行。按現狀,加寬成雙向二車道才将夠用。

一條主道進村,過村門樓,環境大有改觀,縣道的塵嘈頓抛至腦後,鄉村的自然靜谧迎面而來。

先看了一下門樓,上有“志言”,抄錄如下:

鳳凰崗,如今通途坦道,駛如流光,華門高築,圖作名樓觀耳,況乎齊月,美盡四方,得聞者之欽慕也。焉得規模之宏偉,承蒙台胞富商等閣下品高行潔,惟慈贻濟世,以德裕民生,出于心中至誠,善錫巨資,足下敦本重倫,紉佩何可言喻,齊孟嘗之高誼也。情深難盡,賢德無窮,于今何可多得焉。鳳凰村民,世代不負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誠之景仰,為此立碑,名耿千秋。鳳凰崗村,一九九七年冬立。

抄錄的用意,是覺得文言措辭中的古風有趣。要知道這是1997年今村人所寫,我就很好奇是怎樣的一位老先生或擅古文的學者所書?像這種情況,當年司空見慣,現今白話文盛行,還保留此風,說明了一種文化傳統或者說傳承的形成和發展。

村中部的位置,有一座徐氏宗祠。

三進。各進門坊上有聯。一進,垂裕後昆:寶榻下陳蕃貴得家風千古重,義旗興唐室精迚世澤萬年新。後面寫的是“為善最樂”。

上聯“寶榻下陳蕃”點出的是徐稚,指南州高士。下聯“義旗興唐室”,尚不知道是誰?

二進悠遠堂:别漢薦賢即孝即忠昭祖德,代明開國亦文亦武壯宗功。後面有“流芳”二字。

“别漢薦賢”和“代明開國”,也看不明白。慚愧慚愧!

三進拜堂,中供牌位,聯曰:百代孝慈高仰止,萬年枝派永流通。

訪鳳凰崗村

遠看徐氏宗祠

祠堂的西側是老村,現還保留有兩座帶雕樓的老房子。這兩座雕樓老房子,應是鳳凰崗村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建築,也是文化與實力的代表見證。

新村則集中建在祠堂的東側。轉了轉,看了看,人家門前屋後種有茘枝、黃皮。黃皮特能結,串串綴滿枝頭,都沒人吃的樣子。我摘了一串,酸酸甜甜,正對饑渴。複回到有一處廣場旁的一戶人家門前,門前有一條小河,河水由村後山崗流下來,一股清涼,正好休息。

因這一休息,與這戶人家的主人徐叔聊了起來。我說也姓徐,知道鳳凰崗姓徐,是以才來看一看。徐叔有八十多歲了,身體健朗,在家開了一間小店兼棋牌室,他熱情的帶我進屋看了看。徐叔的毛筆字寫得好,牆上挂着他的大作。我從徐叔的身上,也看到咱徐姓人的一個共有品質:低調、務實。徐叔家屋後有一小果園,正屋前有一方院落,院一角還辟有一方小池塘,閑侍花草。屋院雖不豪華,但我卻很喜歡。

我問及村子為什麼叫鳳凰崗?徐叔指着後面的山崗告訴我說,中間高,兩邊低,就好像是鳳凰展翅,因而得名。徐叔還說到崇德學校,他說,那前面三層建築是後來建的,老學校在後面。自然要前去看看。

據了解,崇德學校始建于1931年,1994年重建。也就是說,前面三層建築建于1994年,後面的老學校建于1931年。

前面的三層建築,現被租用為家私廠。後面的老學校,通過家私廠後面一窗戶窺視了一下,夏草萋萋,早已破敗。

崇德學校和那兩座雕樓,是那個年月下的人們生活狀态的遺證,通過建築,我們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人們的生活精神面貌。在今天來看,真是大變樣。原來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房舍,成為毫無生氣的曆史存在。雖隔才百餘年,但感到是相當遙遠的事。我在想:當你面對這種變化,不知是怎樣的心情?又會想到些什麼呢?

訪鳳凰崗村

徐氏宗祠門樓

訪鳳凰崗村

近看徐氏宗祠

訪鳳凰崗村

悠遠堂

訪鳳凰崗村

流芳

訪鳳凰崗村

帶院的雕樓

訪鳳凰崗村

另一座雕樓

訪鳳凰崗村

徐氏宗祠風水塘旁的古井

訪鳳凰崗村

崇德學校舊址

訪鳳凰崗村

教室樓道,想象當年學生上上下下奔跑的情形……

訪鳳凰崗村

學校三樓上拍

訪鳳凰崗村

後面的老學校舊址

訪鳳凰崗村

徐叔的毛筆字:天道酬勤

訪鳳凰崗村

家和萬事興

訪鳳凰崗村

人生靠自己

訪鳳凰崗村
訪鳳凰崗村
訪鳳凰崗村

院中的花草

訪鳳凰崗村

油柑,未熟,澀如山楂

訪鳳凰崗村

另一戶人家院内的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