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磨一劍,邁向科技強國

作者:文彙
十年磨一劍,邁向科技強國

訪談人物:姜育剛(複旦大學副校長、複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複旦大學副校長、計算機科學家姜育剛教授此次去北京參加“科技三會”的感受,那就是“緊迫”。

和很多科技工作者一樣,他對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話印象尤其深刻:“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湧現,引發鍊式變革。”

“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争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作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我們真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姜育剛是一名80後學者,也是此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在他看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時代脈搏,高校迫切需要變革科研範式,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同時,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高校要營造更好的創新氛圍,鼓勵年輕人潛心科研、激發更多原始創新。

應對“鍊式變革”,大學所有學科要開啟科研新範式

“目前,人工智能的爆發式發展,正在引領科技産業的鍊式變革。如果說過去各個科學領域都是‘按部就班’地發展,那麼在人工智能賦能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然呈現‘加速度’。”姜育剛談到,深刻洞察“鍊式變革”給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推動更多颠覆性創新不斷湧現,高校必須盡快推動各個學科變革科研範式,必須要讓所有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者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以姜育剛此次獲獎項目《多元協同的視覺計算理論與方法》為例。20年前,他剛進入視覺計算研究領域時,計算機處理的視訊資料量通常隻有幾百個,可識别的資料類别也就幾十個。但即便是這個量級的資料,用計算機做實驗,有時也要耗費數天時間才能得到實驗結果。而如今,以圖像和視訊為主的視覺資料占據網際網路流量90%以上。算力的快速發展、模型能力的顯著提升,使得科學家能夠對海量圖像、視訊等視覺資料進行高效智能分析,由此進一步滿足社會治安防控、網絡内容安全等國家戰略應用的重大需求。

窺斑見豹,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引發的“鍊式變革”,直接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大學何為?“在我們看來,不論是學科發展還是人才培養,如果今天的高校不擁抱人工智能,那麼很可能就會被時代淘汰。”姜育剛談到,在過去幾年中,複旦大學已在重點布局AI4S(AI for Science)和AI4SS(AI for Social Science),也就是說,從理工醫科到人文社會科學,所有的學科都将結合人工智能、推動科研範式的變革。

“大學的每一個學科都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學培養的人才都應具備與人工智能‘共事’的能力。”姜育剛說。

營造創新文化,鼓勵年輕人在看似“無用”的方向持續努力

姜育剛還記得,10多年前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聽學術報告,一位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知名學者談到,計算機視覺發展了很多年,能用的技術就兩項,分别是指紋識别和人臉定位。當時,人工智能技術遠不像今天這麼火熱。但也正是因為他堅持在看似“沒用”的研究方向持續耕耘,如今研究成果才被證明有價值、并能在各個領域被廣泛“用”起來。

“就我熟知的計算機視覺領域而言,包括複旦在内的國内多家機關研究水準是處于國際第一梯隊的,正是因為大家長期在同一個方向持續努力,才得到今天的發展。”姜育剛從讀博士開始,就沒有改變過研究方向,除了個人的學術興趣,還有一點特别重要,那就是他“持續得到了來自國家和學校的穩定支援”。

毋庸多言,當下,在人工智能技術被“用”起來後,不論是科學界還是産業界都會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投入更多的支援。在參加“科技三會”返滬後,姜育剛也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曆、陷入更深的思考:如何在一個“能用”的技術還隻是一個科學問題的萌芽、還處于“沒有用”的基礎研究階段時,就能給從事這些研究的年輕人更好的支援?

姜育剛坦言,創新研究成果總是更多地來自年輕人。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對年輕人的支援,無論是人才計劃還是科研基金,都加大了向青年人才傾斜的力度,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打通了從大學生到博士生的創新資助鍊。但是,“我們還是需要給更多的年輕人更多空間,鼓勵他們潛心鑽研更有挑戰性的科研問題”。

他談到,複旦大學近期也開啟了相關制度改革,針對青年教師準聘期考核,把過去基于競争性評估的“非升即走”優化調整為基于多元度發展性評估的“績優則留”,“我們希望營造創新的文化和氛圍,充分激發青年科研人員的活力,讓他們安下心來專注于研究感興趣的問題,而不是為了追求多發表論文而去做一些‘短平快’的研究”。

推動技術向善,亟需加強人工智能治理研究國際合作

姜育剛還有一個身份:上海市人工智能倫理專家委員會的成員。早在幾年前,他就開始推進人工智能倫理及治理方面的工作,并多次呼籲要建構“技術+規則”雙輪驅動的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在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人工智能治理研究。”

此次“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深入踐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對此,姜育剛感受很深,他說:“就人工智能發展而言,當下最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的領域之一,就是人工智能治理。”

長久以來,全球人工智能專家一直緻力于對人工智能技術性能的提升,而要確定人工智能技術的穩健與安全,防範技術“狂飙”對法律、倫理的沖擊,人工智能治理研究已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今年以來,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緻力于人工智能治理架構的建構與疊代。就在5月7日,中法兩國基于《中法聯合聲明》,進一步釋出《中法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展望未來,姜育剛說:“期望全球各國共同努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向善,增進人類福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