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作者:正直光束Me

作者: 張小舒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印刷商和出版商、作家、發明家,以及外交官,美國開國元勳之一。

富蘭克林的作品豐富多樣,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自傳《富蘭克林自傳》。這部作品不僅記錄了他個人的奮鬥曆程,也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人們的追求。

富蘭克林的貢獻不僅僅局限于美國,他的思想和行動對全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倡導的科學、民主和自由的理念,為後世的進步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90年在費城逝世,享年84歲。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正義隻有在不是受害者的人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本傑明·富蘭克林

也許很多人對遊行示威有很大的誤解,他們覺得遊行示威就顯得這個國家好亂。但是,遊行不并是暴亂,它是多數人為了少數人甚至為了一個人遭受的不公挺身而出。

或為了一個不公正的判處、或為了一次差别的霸淩、或為了太低的時薪、或為了過高的物價。他們都會挺身而出,因為他們明白一個道理:别人的不幸就是自己的不幸!

我們年年都紀念“五四運動”,卻并不知道五四運動的真正含義。它就是通過遊行示威來反抗壓迫、反抗半殖民半封建的統治。

當大多數人都選擇沉默的時候,邪惡就會橫行,不要以為沉默就是中立,恰恰相反,沉默就是默許暴行,本質上就是站在了邪惡的一邊。

也許,這時我們都應該聽聽魯迅的那聲呐喊:沉默吧,沉默吧,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思想産生行為,行為必有效果,要研究思想的正确與否,與其從思想本身來辯論,倒不如看看它的行為效果如何。

——本傑明·富蘭克林

有個詞叫做“荼毒”,本意是指毒害、殘害,但更多的是指思想上的洗腦。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文化入侵的問題,于是人們開始思考什麼是有毒的思想?

有些人天天喊着抵制西方文化,可是你知道西方文化包含什麼嗎?化學、實體學、生物學、心理學、甚至是社會學,除去這些,還剩什麼?四書五經?道、儒、佛、法?

考量一種思想有沒有“毒”,并不是看這種思想有多古老,曾經有多輝煌,而是要看它是否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能否支撐社會的現代化、法治化。

而從思想上去論證一種思想是否有毒,這是很難的,但從行為效果去看,卻容易多了。比如我們現在都知道封建思想有毒,因為封建思想搭建的封建社會落後、壓迫橫行、愚昧無知。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最難抑制的情感是驕傲,盡管你設法掩飾,竭力與之鬥争,它仍然還會存在,即使我相信已将它完全克服,我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謙遜而感到驕傲。

——本傑明·富蘭克林

有一個問題,認為自己謙遜,這算不算一種驕傲?類似的就有,承認自己無知,這算不算一個智者?既然無知,又怎麼能是一個智者?

看到很多搞知識付費的,有時不禁就會想,既然認為自己的知識需要付費,本質上就是認為自己很牛逼,自己的看法很有價值,能夠引導大家,但是一個認為自己很牛逼的人真的會很牛逼麼?

當然,這裡并不反對知識付費,思考本身就是一種勞動,勞動成果轉化為價值,這本身無可厚非。隻是希望大家不要過度依賴某個“大神”,因為他未必什麼都知道。

謙遜沒有錯,承認自己無知也沒有錯,隻是當我們以此為理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的時候,我們就驕傲了。對萬物保持敬畏,用謙遜的态度去做事,用求知之心去學習。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當你想要指出某人問題的時候,最好先對他的某些方面進行贊同,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贊美并不意味谄媚,讨好,而是能夠讓别人更容易接受你意見的方法。

——本傑明·富蘭克林

有人總結了溝通四大黃金法則,我覺得很不錯:第一步,先說對方想聽的;第二步,再說對方聽得進的;第三步,然後說你該說的;第四步,最後說你想說的。

對方想聽的,當然是贊美了,每個人最為殷切的需求不就是獲得别人的肯定麼?是以,毫無疑問,贊美是打開話題的最佳方式。

比如說,我就很喜歡别人跟我說:你寫的真好。聽到這樣的話,會讓我覺得我們有些共同的看法,這樣我就會有進一步溝通的意願。

當然,贊美與谄媚讨好是不同的,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這樣表述:“贊美和谄媚是很容易被區分出來的,贊美是發自内心的,而谄媚卻是虛假的。一個是出自真心的,一個卻是留于口頭的。”

簡單的說,贊美就是發自内心的覺得很棒給出的好評,而谄媚更像是你為了某種目的而去刷的“好評”。

富蘭克林:正義隻有在旁觀者和受害者一樣憤慨時才能得到伸張!

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是亮閃閃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早上七點起床的時候,你會感覺神清氣爽,但是,如果你賴床賴到十點,這時你起來,反而覺得更加疲勞。

或許,過度的休息本身就是一種消耗吧。有人說:有一種病是最消耗人的,那就是無所事事。因為無所事事,大腦不知道要幹什麼,反而會一直處于焦慮消耗的狀态。

所謂休息,并不是什麼都不幹,更不是一躺一整天,而是暫時停止你的工作,讓你的大腦幹點别的事情,陪伴家人、同朋友聊聊天、聽聽音樂、看看花開等等。

讓你的大腦去處理一些簡單、愉快的事情,它才能得到很好的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