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作者:悟點點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接上文:

惠能自繼承弘忍衣缽之後,沉潛了十五年,到儀鳳元年開始弘法,然而,就在儀鳳元年的前一年,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五祖弘忍圓寂了,終年七十三歲。

弘忍大師在臨終前二日,對侍奉在側的晚年弟子玄赜說:“我一生教了許多人,但真正能弘揚佛法傳授我道的,隻有十個。這十個人是上首神秀、韶州惠能、資州智诜、白松山劉主簿、華州惠藏、随州玄約、嵩山老安、潞州法如、揚州高麗僧智德,越州養方。”

在這十人中,除惠能一人在南方之外,其餘人都在北方或長江中下遊地區弘揚佛法,東山法門由此而得以廣泛傳播,遂使菩提達摩一系的禅學,在弘忍門下發展成為一大宗派,而盛傳其法的,首推惠能和神秀。

惠能以《般若》為宗,開法于南方;神秀以《楞伽》為宗,傳禅于北邊。

南頓北漸二系禅學是以而形成。

五祖弘忍将衣缽傳給惠能之後,神秀黯然神傷,離開了東山禅寺。在六十歲上下時,神秀曾一度恢複了在家的生活,不多久,又去了江陵當陽山(今湖北當陽縣)玉泉寺。

惠能在南方弘法極盛之時,北方名聲較響的禅師是法如。法如進東山禅寺隻比惠能早一年,他侍奉弘忍十六載,直到弘忍圓寂,他離開黃梅。

公元六八六年,法如在嵩山少林寺弘法,四年以後,法如入滅,而此時已八十五歲的神秀,名聲複噪,原來在法如門下的中原學衆,便又集合到神秀門下,以至于神秀在不長的時間裡,成為“兩京法主,三帝門師”。

惠能住在韶州曹溪寶林寺,廣化徒衆,神秀住在南荊府當陽縣玉泉寺,普攬學僧。

兩個弘忍門下的弟子,一在南國,一在中原,都以禅宗為号召,一時間,兩宗教化盛行,影響流布漢地,自然而然,人們就這樣稱呼:“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因為有了南宗北宗之分,也就有了頓悟漸悟之别,但是,許多學佛求法之人都搞不清兩宗的旨趣何在。惠能就對曾衆們解釋道:

“佛法本來就隻有一個宗旨,隻是傳法之人有南北地域之别;佛法隻有一種,但學者的認識卻有快慢之差。認識得快就是頓悟,認識得慢就是漸悟。認識有頓漸,佛法卻沒有頓漸之分,隻因為修行的人有聰慧遲鈍的分别,是以才有了頓悟和漸悟的說法!”

有人把惠能的話傳到了當陽玉泉寺。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南宗惠能,北宗神秀”

一天,神秀門下的一群弟子聚在一處議論此事。

一弟子極為不滿地說:“南宗祖師說話不得體。他們頓悟,我們漸悟,是因為他們聰慧,我們遲鈍。這不是有意薑高他們自己,貶低我們嗎?”

“何止于此,”另一弟子一臉憤怒之相,接過話頭,說:“南宗祖師有意基高自己,分明是不把神秀大師放在眼裡。想當初,在黃梅東山的時候,神秀大師是弘忍的上座弟子,可是南宗祖師隻是一個行者。”

又一個弟子說:“可不是嘛!南宗祖師一字不識,聽說他原本是一個砍柴人,有什麼長處可值得自吹自擂的!南宗祖師根本比不上神秀大師,不知道五祖當時是怎麼想的,硬生生地把原本屬于神秀大師的袈裟傳給了南宗祖師,要不然,南宗祖師才不會有這樣的神氣呢?”

弟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着,不料神秀正好經過,把弟子們的議論聽得一清二楚。

衆弟子發現師父早立在一旁,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一個個合十,低頭垂立。

神秀見狀,笑了一笑,對衆人說:“惠能大師與我同出一門,但與我不同,他能得五祖弘忍大師的衣法,在于他有無師之智,他能深刻領悟最高的成佛方法,我不如他。你們切不可妄下菲薄之語,小看了人家。你們想想,五祖大師親自把衣缽與禅法傳授給他,就難道會沒有道理嗎?”

案弟子見神秀如此說,便面面相觑,仍舊不敢答話,先前的憤怒之色不知去了哪裡。

神秀歎了一口氣,說:“隻恨我和惠能大師遠隔千山萬水,我又是一個垂老之人,沒有辦法去和他接觸,在此虛受皇上的恩典和衆人的擁戴。我不如惠能大師,而你們不這樣看,是以,你們不必單從我這裡受教,你們可以出去走走,不妨去曹溪,聽聽惠能大師講經說法,或可多長一點見識,那時候,我和惠能大師敦優孰劣,在你們心中自有分曉。”

衆弟子一聽此言,還以為神秀講的氣話,跪倒在地,紛紛拜道:“師父息怒,我們不離開師父,我們不去曹溪,我們終生侍奉您老人家。”

神秀無奈地搖了搖頭,轉身而去。

明日更新。

「故事」高僧惠能大師:“南宗惠能,北宗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