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負時光 無問東西

作者:草根練劍

資訊摘自網絡; 新時代文學晉旅丨呂 魁:

不負時光 無問東西

▲《微醺時各懷心事》書影

不負時光 無問東西

呂魁,1984年生,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人。畢業于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政治專業,法學碩士。2005年至今,在《人民文學》《十月》《當代》《中國作家》《長江文藝》《青年文學》《芙蓉》《山花》《飛天》《大家》等文學期刊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幹。多篇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轉載。出版小說集《所有的陽光撲向雪》《朝九晚不歸》《莫塔》《微醺時各懷心事》。曾獲人民文學“未來作家Top20” ,第二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中篇小說佳作獎,2020-2022年度柳林杯·《山西文學》中篇小說獎等獎項。部分作品譯成英文、法文。

不負時光 無問東西

呂魁

我20歲學着寫小說,運氣好,發表了一些作品。漸漸地,身邊好友知曉此事。聚會上,或私下裡,有人神秘兮兮,有人黯然神傷地對我說:“我給你講講我的故事,你寫出來,保準精彩。”年少的我,聽到諸如此類話語,通常都是微笑點頭,喝幹杯中的酒,既不答應,也不當面回絕,隻要彼此不至于尴尬,能下得了台就一别兩寬。

事情在我人近中年發生轉變。我小時候挑食,不喜歡吃冬瓜、白蘿蔔、西葫蘆,年過三十,毫無緣由,我幾乎一夜之間愛上吃這幾樣蔬菜,甚至一兩天不吃都會嘴饞。也是過了30歲,友人聚會,或老友一對一交心聊天,我開始有意留心他們講的各種生活片段、意難平的青春往事。有時講述者無意間的一句話,像是火苗點燃了引信,當下有煙花在我心中綻放。也有時,在某個夏日黃昏,雪夜酒後,朋友講過的某個故事、某則趣事,會忽然在我腦海中浮現,如同失聯許久的沉船打撈出水面。

比如,我有個朋友在小城開了間精釀啤酒館,我晚上下班,路過他的店都會去找他喝一杯。有一次,他忙完,坐到我身旁對我說:“你看我這間小酒館,也就六張桌。每張桌上的客人都不相同,有成群結隊的,有孤身一人的,有的一看就是情侶,有的不好猜他們之間的關系。有的喝兩杯不歡而散,也有的坐到淩晨,抱頭痛哭。我時常會想,每一桌客人他們都會聊什麼?會有怎樣的故事在今夜發生。”朋友說完就接着去忙了,留下我坐在那裡,順着他的話往下想,想着想着,《失眠便利店》的梗概就在眼前一幕幕出現。

《微醺時各懷心事》這本小說集中收錄的9篇小說,都寫于我30歲後。其中《散夥飯》《托斯卡納》《火車要往哪裡去》《朝九晚不歸》寫得稍早一些,其餘5篇是近些年創作。這9個故事都是我在不同場合聽他人自述或他述,繼而有了靈感,一一記錄。某種角度來說,我更像是位畫師,故事中的那些主角,以及他們那些或心醉、或心碎的人生插曲,隻不過是借我之手描畫複原。每當一篇作品寫完,書中的人物也就與我揮手告别,漸行漸遠。我不敢說是我寫下了他們各自的命運走向,但我很珍惜與書中每個人物,在每段寫作旅程中的朝夕相伴。

寫作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創作時間越長,越覺得寫作與農民耕種極為相似,春播秋收,投入了多少,收獲才能有多少,容不得半點偷懶。我身邊不止一位朋友問過我,寫小說的意義何在?尤其是在當下短視訊等新媒體内容快速傳播下,小說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我至今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但這并不影響我一篇篇,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地寫下去。在寫作這條道路上,我也并不感到孤單,因為每隔一陣子,我就能看到當初一起出發的師友們的新作面世。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仍舊像位手藝人一般,一斧一鑿地雕刻、打磨着作品,不問東西。

沉浸生活 捕捉瞬間

——《微醺時各懷心事》中的創作變化

李宗睿

呂魁的中篇小說集《微醺時各懷心事》(北嶽文藝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整體閱讀是輕松愉快的。作為略小幾歲的同齡讀者,撲面而來的整體印象是熟悉的生活感、時代感。我們有着相似的城市求學背景、都市生活經曆,年少時光中總有追不到的白月光女神,成人世界裡更是充斥着代價和煩惱。他的作品總是使我很容易帶入主人公“馬山”的角色——一名求學階段骨子裡帶有驕傲的學生,畢業後成為了庸庸碌碌人群中面目模糊的那一個。

作者21歲開始發表作品,25歲攜其成名作《莫塔》在《人民文學》雜志頭題刊發,入圍《人民文學》 “未來大家top20”。他和筆下的人物馬山初出茅廬便意氣風發,華麗地站在了舞台中央的聚光燈下。2011年進入社會打拼後,工作生活無可避免地分散了他的創作精力,這一階段創作也随之進入他認為的瓶頸期——發表數量不多,品質差強人意。此時的他和馬山如堕煙霧,白天周遊着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夜晚追憶着學生時代的純真時光,二者的反差不停撕扯着他的作品,也撕扯着他的生活。

跨過而立之年,在品嘗人生冷暖真滋味後,呂魁的作品也開始随之流露出對價值觀的全新解構和對人生的進階了解。他和馬山撥雲見月,作品中少了一絲無力掌握生活前進方向的戛然而止,多了一些超脫個人得失情緒的淡定從容。

《微醺時各懷心事》收錄的是自2011年以來,他兩個創作階段生活經曆和創作成果的客觀總結。縱觀這部小說集中的作品,與其說靈感來自呂魁和他周圍朋友們的都市奇遇,不如說就是我們這代城市孩子成長的真實寫照——學生時代幻想着成為天之驕子跨越階層,進入社會後又沉湎于往日的單純美好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當我們回頭看看走過的與時間對抗的道路,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麼幾個瞬間: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發現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無能為力的時候;明知道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争取的時候。圍繞這三個瞬間展開的故事場景描寫,讓我閱讀這部小說集時印象最為深刻。

小說集共收錄9篇作品,均是發生在大都市的小人物的故事。其中《朝九晚不歸》和《散夥飯》中的馬山是縣文科第一名,《火車要往哪裡去》裡的馬山是走出小縣城的天之驕子。他們滿懷憧憬地認為走出小縣城後會迎來人生的嶄新篇章,卻又無一例外地在融入大都市生活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難以平衡的沖擊與震撼。作者和讀者、文章内外的“馬山們”在迷茫無措中活過了第一個瞬間。

迷茫過後,通常就會是深深的無力感。《我略知她一二》中的趙藝萌認識到自己和馬山的關系永遠隻能停留在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态。《一直下雨的星期天》中窗邊的那桌男女客人自學生時代開始的浪漫愛情,最終還是敗給了一地雞毛的現實。《托斯卡納》中的大錢和馬伊娜在短暫的舊情缱绻後最終也還是走向各自的生活殊途。作者、讀者和主人公體味着隐藏在内心一團堅冰下的焦躁不安,心有不甘地活過了第二個瞬間。

長時間地沉溺于漆黑的深海,仍有人希望能躍出水面享受久違的陽光。《總有人路口先走》中的老紀在明知自己時日無多、公司經營壓力巨大的絕境下,仍堅持将自己的殘燭餘晖盡力播撒到身邊每一個需要光明的人身上。《微醺時各懷心事》中的陳功與何燦燦,各自原生家庭的創傷影響到他們人生的前半程,機緣巧合又促成他們決定攜手共度人生的後半程,看似托付終身的和諧表面下實則各自有着心事與秘密,反轉再反轉的結局中,讀者的内心也在希望和失望間反複跳躍。《失眠便利店》中的老邱和小艾那麼相愛,卻又生死相隔,老邱坦然面對一切,平靜生活,不會因小艾的離去再次堕落。他們可能明知道生活就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道路,坦然接受這一切後還是會盡力争取最好的選擇,第三個瞬間此刻悄然落幕。

此後的生活不過是重複三個瞬間的情景再現,我們宛如一株株倔強的小草,先前在乎計較的那些都逐漸看淡了,隻是努力把根深深紮在土壤裡,不管是在大都市還是小縣城,在這廣闊的天地間生存下去。

呂魁的都市文學作品就是這樣,故事情節上少見大起大落的反轉和出人意料的變化,多是如潺潺流水般注定逝去的年華。他最大的魅力就是在看似波瀾不驚中保持恒久的耐心,在漫長的季節中為這個時代生存的城市青年,打撈出獨屬這個群體活過的證明——那幾個僅有的瞬間。

(摘自2024年6月24日《太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