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拙

作者:幕燈而讀
曾國藩:拙

我們如今的時代,很多人都在追求效率、尋找捷徑,期待着快速成功,幻想着一夜暴富。

而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他的人生哲學卻是“尚拙”,即崇尚笨拙。

曾國藩說:“天下之大拙,能破天下之至巧。”

在曾國藩看來,辦事笨拙勝過投機取巧,越有拙氣的人,越靠得住。

曾國藩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這三不朽,左宗棠、李鴻章都遠不如他,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缺乏這股“拙氣”。

最近讀胡策陌的《曆史的簾子2》,再次被曾國藩的這股“拙氣”所觸動。

人活一世,“笨”最難學,“拙”最難守。

曾國藩:拙

守拙,才能勤

守拙而勤,認清自己并勤奮堅持,便能成功。

年少時期的曾國藩,是真的笨。

他自己都說自己“性魯鈍”“愚柔”,左宗棠也說他“才短”“欠才略”。

在曾國藩13歲時,一天夜裡,他來到書房,點燃油燈,開始背一篇三百字小文。

在他進入書房前,家裡來了一小偷,聽見有人進來,小偷便躲在了房梁上,本想等曾國藩睡着後偷點東西再走。

沒想到曾國藩背到三更都沒背下來,小偷忍無可忍,飛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并沖曾國藩大叫:“你笨成這樣,還讀什麼書。”

曾國藩的資質就是這麼平庸,沒一點天才範兒。

其實曾國藩的父親,資質也很普通,考了整整17年,才考中秀才,曾國藩的守拙而勤,可能也是受父親屢戰屢敗精神的影響。

曾國藩從14歲起,就與父親一起參加縣試,連考5年,均與父親同時落榜。

到第六次考試時,曾國藩做足了功夫,本以為考得很不錯。

誰料發榜那天,不僅沒在榜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反而看到一份自己的文章被公開批評“文理太淺”的公告。

衆目睽睽之下,簡直是奇恥大辱。

換做别人,可能就自此放棄科考了,但曾國藩沒有。

曾國藩:拙

曾國藩氣呼呼地回到家,迅速整理好情緒,并認清自己的位置,決定繼續備考。

他每日閉門不出,從書架上抱出二十四史,開始逐本細讀,沉浸在史學浩瀚的海洋中,并寫下了密密麻麻的心得體會:

不了解上一句,絕不讀下一句;不讀透這一本,絕不讀下一本;不完成當天的學習目标,絕不睡覺。

終于在第七次考試時,22歲的曾國藩,以榜上倒數第二名的成績,考中了秀才。

中秀才之後的第二年,他又中了舉人,四年後又中了進士,自此,曾國藩的傳奇人生徐徐展開。

人們常說,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勤奮守拙的人,不會投機取巧。

反之,那些太過精明的人,卻總是尋思着走捷徑。

事實上,捷徑帶你走向的往往不是成功,更有可能是萬丈深淵。

真正進階之路,永遠是一步一步踏實走出來的,有些該做的努力,一點也不能少。

這世界上最厲害的東西,就是日複一日看似愚蠢的努力。

曾國藩:拙

守拙,才能韌

守拙而韌,是忍,是耐,也是恒。

對于這三點,曾國藩曾用一句話說透:“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

鹹豐二年,太平軍北伐,湖南、湖北各地紛紛陷落,鹹豐皇帝緊急诏令43位大臣參與團練,其中也包括曾國藩。

所謂團練,就是大臣們自己招募民兵,至于軍饷,朝廷沒有,由團練大臣們自己籌備。

書生曾國藩此前并無領軍經驗,但戰亂當頭,隻得硬着頭皮上。

此時的湖南境内,人心惶惶,各地土匪趁機發難。

曾國藩到長沙後,差點被綠營軍砍死,長沙城的軍政官員不但不幫他,反而還嘲笑他多管閑事。

“好漢打脫了門牙活血吞”,曾國藩選擇忍耐。

他帶着從家鄉拉起的一千多人,跑到附近的衡陽城發展。

從一窮二白開始,沒有辦公場所就租一個房子,沒有錢就到處求人拉贊助,沒有兵就下鄉招募一些憨厚老實的農夫,沒有将就請朋友推薦。

曾國藩:拙

曆經艱難,他終于建立起了一支兩萬人的湘軍隊伍。

鹹豐四年,湘軍傾巢出動,43歲的曾國藩意氣風發,決定與太平軍決一死戰。

但曾國藩的初次領兵并不順利,連輸數戰,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個部下和朋友慘死在自己面前。

沒見過此等血肉橫飛場面的曾國藩,近乎崩潰。

曾國藩用了整整3個月,走出了失敗的陰霾,然後重整旗鼓。

他先後攻下了嶽陽,拿下了武漢,取得了與太平軍開戰以來最大的勝利。

但好景不長,在後來的江西救援戰中,太平軍将領石達開夜襲曾國藩,湘軍戰船被燒掉100餘艘,曾國藩也差點被俘。

曾國藩九死一生逃出來後,江西官吏還不搭理他,錢、人、物資都不給。

後來,太平軍内讧,不需要打仗了,鹹豐皇帝看曾國藩沒什麼用處了,竟把他攆回了老家。

曾國藩心寒了,回老家後大病一場。

但太平軍内亂解決後,又露出了鋒芒,局勢又變得緊張起來。

鹹豐八年,鹹豐皇帝不得不重新啟用48歲的曾國藩,戰亂當頭,曾國藩依然選擇迎難而上。

曆經磨難,曾國藩建立起了2萬人的湘軍隊伍,初次領軍卻連輸數戰,重振旗鼓後拿下嶽陽、武漢,取得最大勝利。

不久後,他又在江西救援戰中慘敗被攆回老家,48歲時又因局勢緊張,再次被重新啟用。

曾國藩憑借着這份看似愚蠢的耐性和韌勁,一步步登上了人生巅峰。

起起落落是人生常态,在實作目标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個人的韌性。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做不到,隻是掙紮得不夠久。

人能走多遠,拼的就是韌性。

曾國藩:拙

守拙,才能慎

守拙而慎,是立于不敗之地的堅實依靠。

俗話說:“謹慎是個寶,成事少不了。”

曾國藩這一生的謹慎,也是源于他的守拙。

鹹豐八年,曾國藩再次帶領湘軍攻打太平軍時,要求湘軍作戰必須貫徹六字秘訣“結硬寨,打呆仗”。

結硬寨,就是非常重視紮營,作戰前,先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勘察地形,選好紮營地,每日半天時間行軍,半天時間紮營。

當紮下營盤後,無論軍隊人馬多麼困乏,必須先圍着營地挖出兩道深壕溝,沿着壕溝再築起兩道高牆。

曾國藩:拙

壕溝的寬度和深度,寨牆的高度和厚度,都有明确的要求,以此來保障軍隊的安全。

有了“硬寨”,湘軍就能進可攻,退可守,立于不敗之地。

除此之外,士兵們還要分班輪流站崗。

打呆仗,就是重防守,而不是和敵人正面沖突。

如此,湘軍每次打仗死亡率都較低,積小勝為大勝,愈戰愈強。

最後太平軍愈發招架不住,地盤越來越小,軍隊越打越少,被逼得走投無路。

《道德經》有言:“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無論做人做事,都要小心仔細思考,嚴密行事,才能避免諸多遺憾和悲劇發生。

守拙而慎,就如走世間泥土之路,縱使翻山越嶺,卻始終踏實可靠。

相反,急躁、急功近利,往往會讓我們離想要的結果越來越遠。

“守拙”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的秘訣。

他知道自己不夠聰明,是以放低姿态,勤奮學習;

他知道自己資質不足,是以持之以恒,熬到最後;

他知道自己不懂兵法,是以謹小慎微,謹慎作戰。

“笨拙”看起來慢,其實可以走得更遠,而且越往後,走得越快,走得越穩。

反而那些自以為很聰明的人,路越走越短,越往後,可供選擇的也越少。

生活不會虧待拼命奔跑的人,持續努力,再慢也會發光。

最後我想說,《曆史的簾子2》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裡面的19位曆史人物故事, 啟人思考,令人借鑒。

作者 | 幕燈·易妍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