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樹幹裡有人彈琵琶還唱歌?被人呵斥後,松樹也枯死

作者:平潭島島民

哎呀,各位聽好了,今兒個咱們來扯扯這樁奇事兒。咱東北這嘎達,可不比南方的深山老林差,今兒就給您講講那兒的新鮮事。您瞧,那南方的大山裡頭,有棵老松樹,活了得有千年,高得跟天一樣,枝葉兒密得跟啥似的,咱東北話叫它“松爺”,那可是山裡的老大哥,守護神一樣的存在。當地人每逢初一十五,都得給它上香,求個平安吉祥。

可别提了,上月這“松爺”突然就鬧騰起來了。咱村裡的老漁夫張老漢,一大早就出去捕魚,這老張,一輩子在江上漂,啥風浪沒見過?可這次,他碰上了件怪事。老張正撒網等魚上鈎呢,就聽見“松爺”那邊傳來了琵琶聲和歌聲,那聲音,美得跟天上的仙女下凡似的。老張心想,這深山老林的,哪來的琵琶聲和歌聲呢?他把活兒一放,跟着聲音就找去了。您猜怎麼着?那聲音,居然是從“松爺”的樹幹裡傳出來的!老張一瞅,樹幹上裂了個口子,跟個小窗戶似的,裡頭模模糊糊有個影子,正抱着琵琶邊彈邊唱呢。老張這一看,吓得是魂不附體,撒腿就跑,連魚簍子都不要了。

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村裡人議論紛紛,有的好奇,有的害怕,還有的想去看看。可怪了,每當有人靠近“松爺”,那琵琶聲和歌聲就戛然而止,跟啥事都沒發生一樣。過了幾天,村裡有個叫小李的小夥子,他不信邪,決定去探個究竟。小李這小夥子,膽大心細,他拎着把斧頭,直奔“松爺”那兒去了。到了地方,果然又聽見了那琵琶聲和歌聲。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想看個究竟。就在這時,那聲音突然停了,樹幹裡傳來了個聲音:“何人膽敢打擾我清修?”小李一聽,吓得直打哆嗦。他鼓起勇氣回答:“我……我就是好奇,想來看看。”那聲音又說:“你既來了,便是有緣。但此地非你久留之地,速速離去吧。”小李一聽,哪還敢多待?他轉身就跑,斧頭都不要了。

樹幹裡有人彈琵琶還唱歌?被人呵斥後,松樹也枯死

這事兒啊,就這麼在村裡傳開了,成了一段佳話。咱東北人,啥大風大浪沒見過?可這事兒,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不過,這世上的奇事兒多着呢,咱就當個故事聽,樂呵樂呵得了。咱東北那嘎達,有這麼個事兒,得好好給您嘚嘚。那小夥子一回家,病得不輕,整整半個月才緩過勁兒來。這事兒在村裡傳得比風還快,越傳越邪乎。有的說松爺裡住着個神仙,有的說是個妖怪。可誰也不敢再去探個究竟了。時間一長,那松爺的樹幹就開始枯萎,樹皮一片片地往下掉,樹枝也一根根地折斷。那棵曾經枝繁葉茂的松爺,轉眼間就變成了一棵枯樹。那琵琶聲和歌聲,也再沒出現過。這事兒就成了個謎,有人說神仙走了,有人說妖怪被趕走了,可真相到底是啥,誰也不知道。那棵曾經神奇的松爺,就這麼留在了人們的記憶裡。

哎,各位聽官老爺、小姐兒們,這事兒聽着是不是挺玄乎的?可這就是咱南方那深山老林裡發生的真實事兒。您說這世界上啊,是不是真有啥咱們不知道的事兒呢?這事兒啊,就留給各位去琢磨了。咱下回再唠别的故事,您且聽下回分解!得嘞,咱接着上回說道。

那松爺枯死之後,整個村子都像是丢了魂兒似的。老人們紛紛搖頭歎息,說這是村裡的福氣盡了,連守護神都離去了。年輕人則是滿臉的好奇和疑惑,他們想知道那樹幹裡到底住着啥玩意兒,為啥突然就走了。就在這時,村外來了個遊方的道士。這道士啊,長得仙風道骨,手裡還拿着一把拂塵。他聽說村裡的事兒後,就主動提出要幫村裡人查明真相。村民們一聽這話,那可真是喜大普奔啊!他們紛紛把道士迎進村裡,好酒好菜地招待着。

樹幹裡有人彈琵琶還唱歌?被人呵斥後,松樹也枯死

道士也不客氣,吃飽喝足之後,就帶着村民們來到了松爺的跟前。道士圍着松爺轉了幾圈,然後閉上眼睛,嘴裡念念有詞。過了一會兒,他睜開眼睛,對村民們說:“這松爺裡啊,原本住着一個修煉千年的樹精。他因感念這方水土的養育之恩,就化為人形,在樹幹裡彈奏琵琶,歌唱天地之間的美好。”村民們一聽這話,都驚呆了。他們沒想到這松爺裡竟然住着個樹精,還是個懂得感恩的好妖怪。

道士又說:“這樹精啊,原本打算在這裡繼續修煉,直到得道成仙。可誰知前幾日,他感受到了一股邪惡的氣息,這氣息來自于村外的一座古墓。那古墓裡埋着一個邪惡的巫師,他死後仍不甘心,想要借屍還魂,危害人間。”“為了阻止這邪惡巫師的陰謀,樹精決定離開松爺,前往古墓,與巫師一決高下。他怕自己的離開會給村裡帶來恐慌,就留下了琵琶聲和歌聲,告訴村民們他的去向。”村民們聆聽道士的講述,無不為之動容,熱淚盈眶。他們紛紛表達了對樹精守護之恩的感激之情,并祈求他能戰勝邪惡的巫師,平安歸來。道士見村民們如此純樸善良,決定伸出援手。他讓村民們準備法器和符咒,随後帶領他們前往古墓。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道士終于戰勝了邪惡的巫師,将其魂魄封印在古墓之中。當道士和村民們凱旋而歸,他們驚喜地發現松爺的樹幹開始煥發生機,樹皮上長出新芽,樹枝重新挺立。村民們見此情景,無不歡欣鼓舞,他們明白這是樹精勝利歸來的信号。不久後,松爺樹幹中再次傳出了悠揚的琵琶聲和歌聲,村民們紛紛聚集在松爺周圍,聆聽這美妙的音樂。他們發現這琵琶聲和歌聲比以往更加動聽,仿佛在講述一段傳奇故事。從此,松爺成為了村裡的守護神,受到村民們的敬仰。那琵琶聲和歌聲也成為村裡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欣賞。

道士在解決了邪惡巫師的威脅後,繼續踏上了他的遊曆之路,去追尋更多的妖魔鬼怪,為民除害。這件事在村裡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都說松爺裡的樹精是真正的英雄,為了守護這片土地和村民們的安甯,不惜與邪惡巫師搏鬥。道士也被傳頌為神仙下凡,拯救蒼生的大英雄。然而,一位外鄉人見到松爺後,突然跪下,口中念念有詞,稱其為師父。原來這位外鄉人是一位琵琶手,曾在一個古老的道觀中學藝,而他的師父正是擅長彈奏琵琶的高人。外鄉人說,他師父曾告訴他關于一個會彈琵琶唱歌的樹精的傳說,并告訴他與這樹精有着不解之緣。他此次南行,正是為了尋找這位傳說中的樹精師父,并向他學習更精湛的琵琶技藝。村民們聽到這番話,都感到震驚,沒想到這位外鄉人與樹精有如此深厚的關系。于是,他們紛紛邀請外鄉人在村裡定居,并請教他琵琶技藝。外鄉人欣然接受,并開始在村裡傳授琵琶技藝。就這樣,外鄉人與樹精建立了深厚的師徒關系,村民們也在他的指導下,學會了更高深的琵琶技藝。他們常在松爺下聚會,彈奏琵琶,歌唱生活,享受着這份和諧與美好。那位道士,在得知外鄉人與樹精之間深厚的師徒情誼後,心中充滿了欣慰。他決定留在這個村子,傳授道法,指導村民們修煉,以守護這片土地和村民們的安甯。自此,這個村子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外鄉人與樹精的師徒情在村中傳為佳話。

樹幹裡有人彈琵琶還唱歌?被人呵斥後,松樹也枯死

每當夜幕降臨,松樹下總是回蕩着悠揚的琴聲和動聽的歌聲,吸引了衆多村民和遊客前來聆聽。外鄉人不僅傳授了琵琶的技藝,還帶來了許多新穎的故事和見聞,讓村民們眼界大開。随着時間的流逝,樹精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有些人出于好奇,想要一睹這位傳說中的樹精的風采。但樹精總是保持着一份神秘,隻在特定的時刻和地點出現,讓人們隻能聽到他的聲音,卻難以窺見其真面目。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村子裡迎來了一位衣着華貴的老者。他自稱是京城來的大官,聽聞樹精擁有神奇的能力,特意前來拜訪。村民們見他氣質非凡,便熱情地招待了他,并帶他前往松樹下。

樹幹裡有人彈琵琶還唱歌?被人呵斥後,松樹也枯死

老者站在松樹下,閉目聆聽了一會兒琵琶聲和歌聲,然後突然睜開眼睛,高聲說道:“這樹精果然名不虛傳,但我今日前來,并非隻是為了欣賞他的音樂。”村民們聽到這話,都感到困惑。老者接着說:“我此次前來,是為了向樹精求取一件寶物。”“寶物?”村民們互相對視,不解老者所指。

老者點了點頭,緩緩地說:“這件寶物名為‘千年松髓’,是樹精千年修煉的精華。若能得到它,便能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村民們聽到這番話,都震驚不已。他們沒想到這位老者竟是為了如此珍貴的寶物而來。

但樹精是何等神奇的存在,又怎會輕易将千年松髓交給他人?正當衆人議論紛紛之時,那琵琶聲和歌聲突然停止了。緊接着,從樹幹中傳來了樹精的聲音:“你這凡人,竟敢觊觎我的千年松髓?你可知道,這松髓是我千年修煉的精華,若失去了它,我将失去所有的修為和力量。”

樹幹裡有人彈琵琶還唱歌?被人呵斥後,松樹也枯死

老者聽到這話,臉色頓時變得難看。但他并未放棄,而是繼續說道:“樹精大人,我知道您神通廣大,但這千年松髓對我來說至關重要。若您能慷慨相贈,我願意用金銀财寶作為報酬。”樹精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金銀财寶對我無用,我修行千年,早已看淡了這些世俗之物。但你這凡人既然有求于我,我便給你一個機會。”“什麼機會?”老者急切地問道。樹精一拍胸脯說:“你要是三天之内,能給咱村兒幹三件好事兒,我就把這千年松髓給你。”老漢一聽,樂得跟啥似的。他立馬點頭,拍胸脯保證,三天内肯定把事兒幹得漂亮。接下來三天,老漢忙得跟陀螺似的。他幫村裡人蓋房子、修路,還掏腰包給學堂添磚加瓦。村裡人瞧他這麼熱心,都誇他是個好人。三天一過,老漢就跑到松爺那,跟樹精彙報。樹精一看,老漢真把三件好事兒幹成了,就點頭說:“你雖然是個普通人,但有這份善心,真不容易。這千年松髓就給你了,但你得記着,用它幹正事兒,别禍害人。”老漢接過松髓,眼淚嘩嘩的。他跟樹精保證,一定好好用這東西,走正道。從此,村裡就傳開了個故事,說老漢得了樹精的賞,不僅年輕了,還發了大财。那些他幫過的村民,也都得了回報,日子過得美滋滋的。至于那個外鄉人,得了樹精的點撥,琵琶彈得更上一層樓,成了大師。他常在松爺下彈琵琶,跟樹精的歌聲一唱一和,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那個道士呢,看村子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就決定繼續他的遊曆,去捉妖除怪。時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老漢已經不在了,但他的故事還在村裡傳着。那棵松爺還矗立在那,見證着這片土地的變遷和人們的善惡。那琵琶聲和歌聲,還時常在松爺下響起,好像在講一個關于善良、感恩和傳承的故事。這就是咱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也别忘了這個關于樹精和千年松髓的傳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