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作者:布萊克聊古今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請用您發财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都很難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然天搖地動。在都江堰市光亞學校,一位名叫範美忠的教師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決定——丢下學生獨自逃生。

這一行為迅速在網絡上傳開,"範跑跑"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綽号随之誕生。

範美忠,這位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曆史系高材生,為何會在危急時刻抛棄職責?他的選擇是否應該受到譴責?這個問題在全國範圍内引發了激烈讨論,人們開始深入思考教師的職責邊界、個人生存權與社會道德準則之間的關系。

一場關于人性、責任與道德的大辯論就此展開。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2008年5月12日,範美忠正在都江堰市光亞學校為學生講解《紅樓夢》中的"托夢"手法。突如其來的地震打斷了他的授課。

當教室開始劇烈搖晃時,範美忠的第一反應是逃生。他顧不上周圍的學生,徑直沖向樓梯,跑到了足球場。

這一舉動很快引發了巨大争議。當其他師生安全撤離後,學生們疑惑地問他為何不帶他們一起逃跑。範美忠坦言自己最怕死,就像之前的火災一樣,他總是第一個逃跑的。

這番話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大反響,學生們甚至一笑置之。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然而,當範美忠後來發表《那一刻地動山搖》一文時,事态急轉直下。在文章中,他公開承認自己并非舍己為人的英雄,在生死關頭隻會考慮自己和最親近的人。

這番言論如同一顆炸彈,在網絡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輿論對範美忠的批評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許多人認為他的行為有悖師德,甚至有網友給他起了"範跑跑"的綽号。

同僚和學生家長紛紛表示不滿,要求學校将其解雇。在巨大壓力下,都江堰市教育局最終做出決定,吊銷了範美忠的教師資格證。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面對鋪天蓋地的批評,範美忠并未選擇沉默。他多次通過媒體平台表達自己的觀點,堅持認為教師沒有義務犧牲生命來拯救學生。

他認為,"教師"隻是一個被過度美化的職業稱謂,不應該被要求做出超出職責範圍的犧牲。

範美忠的言行引發了人們對教師職責的深入思考。支援者認為他的行為反映了人性的真實一面,每個人在危險面前都有自保的本能。

反對者則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負有更多責任,範美忠的行為有悖職業道德。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這場争議持續發酵,社會對"範跑跑"事件的讨論不斷深入。人們開始思考:在面對生死抉擇時,我們應該如何平衡個人生存與職業責任?教師是否應該被要求做出超越常人的犧牲?這些問題沒有标準答案,但卻引發了全社會對道德、責任與人性的深刻反思。

随着時間推移,盡管批評聲仍占主導,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了解範美忠的處境。這一事件不僅影響了範美忠的人生軌迹,也為中國社會留下了一個值得長期讨論的話題。

1977年,範美忠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縣的一個偏遠山村。這個看似平凡的出生地,卻為他日後的人生軌迹埋下了伏筆。

在這個經濟條件極為有限的家庭中,範美忠從小就展現出與衆不同的叛逆性格。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家庭環境對範美忠的影響深遠。他的父親嗜酒如命,常常将家中微薄的收入揮霍一空。面對這種情況,年幼的範美忠就敢于挺身而出,質疑父親的行為。

然而,等待他的往往是父親的拳腳相向和謾罵。這段經曆讓範美忠逐漸養成了防範意識,也培養了他質疑權威的習慣。

進入學校後,範美忠的叛逆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盡管學業成績并不出衆,但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判斷。他經常無視學校紀律,擅自離校探索外面的世界。

在他看來,教師們隻是在照本宣科,缺乏真正的教學能力。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然而,範美忠最終意識到,隻有通過讀書才能擺脫他所厭惡的環境。憑借自身的努力,他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學曆史系。

這個被譽為學術聖殿的地方,本應是範美忠追求知識的理想之地。然而,現實卻與他的期望大相徑庭。

在北大,範美忠依然保持着質疑和批評的态度。他很快對教師們的授課感到厭倦,認為他們的觀點微不足道。缺乏學習動力的他,将精力集中在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畢業之際,他甚至寫了一篇《點評北大曆史系諸先生》的文章,毫不留情地批評了讓他不滿的老師們。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步入社會後,範美忠的求職之路并不順利。他曾在自貢市曙光中學任教,但因教學理念與學校不合而憤然離職。之後,他輾轉多個城市,嘗試過編輯、寫手等多種職業,但都未能如願。

直到2004年,他才回到四川,進入媒體行業。

這段經曆塑造了範美忠獨特的價值觀。他崇尚自由主義,追求個人價值的實作,對傳統觀念持批評态度。他深信每個人都應該有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每個決定都應該得到公平對待。

這種思想在他後來的言行中得到了充分展現,也成為了他在地震事件中做出選擇的重要背景。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範美忠的成長經曆,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他在面對危機時的反應。他的叛逆性格、對權威的質疑、對自由的追求,都在那個關鍵時刻影響了他的決定。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他的選擇就是正确的。相反,它引發了人們對個人成長環境如何影響價值觀形成的深思,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在塑造人格中的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後,範美忠并未因輿論壓力而改變立場。相反,他繼續通過各種媒體平台為自己辯護,堅持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人之常情。

他多次參加綜藝節目,闡述自己的觀點,表示《那一刻地動山搖》中的某些内容是有意誇大,目的是為了探讨災難面前的人性,質疑所謂的"崇高"與"宣揚犧牲"的價值觀。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然而,随着時間流逝,我們也能觀察到範美忠思想和态度的微妙變化。2015年初春,他向光亞學校送出了辭呈。

這個決定背後,是他對過去行為的深刻反思。離開學校後,範美忠開始潛心研究中古哲學,尤其是《莊子》的思想,試圖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内心的平靜。

這段時期,範美忠的态度變得更加溫和。他不再激烈地為自己辯護,而是開始傾聽他人的看法。在接受采訪時,他甚至暗示對自己過去的言行有些許悔意。

這種轉變顯示了他内心的成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思考。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範美忠的轉變并非一蹴而就。在經曆了多年的争議和反思後,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言論可能過于偏激。雖然他仍然堅持個人在危急時刻有自保的權利,但也開始了解社會對教師職責的期待。

這種思想的轉變也展現在他的新事業中。範美忠并未放棄教育事業,而是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創辦了一所新型學校。

這所學校的理念是為那些厭倦傳統教育模式的學生提供另一種選擇。在這裡,範美忠繼續發揮他對文學的熱愛,通過講述文學來啟發學生的思考。

同時,範美忠也開始利用網絡平台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精選内容,為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提供深度和廣度兼具的文學課程。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盡管聽衆可能不多,但他對現在的生活狀态感到滿足。

範美忠的經曆告訴我們,人是會成長的。即使經曆了巨大的争議和批評,他仍然能夠反思自己,調整觀點,并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他的轉變不僅僅是個人的成長,也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範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過去的錯誤,又該如何在反思中尋找前進的動力。

2015年,一封充滿歉意的公開信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封信的作者是知名記者吳聰靈,收信人則是曾經備受争議的"範跑跑"——範美忠。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這封道歉信标志着社會對"範跑跑"事件态度的重大轉變。

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眼光看待這一事件。雖然大多數人仍不贊同範美忠的做法,但他們開始嘗試了解他當時的處境和心理狀态。

社會輿論從單純的譴責逐漸轉向了多角度的思考。

這種态度轉變反映了社會對人性複雜性認識的提升。人們意識到,在極端情況下,每個人的反應都可能不盡相同。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範跑跑"事件引發的讨論,促使人們更深入地思考了教師職責的邊界、個人生存權與社會道德準則之間的平衡。

同時,這一轉變也展現了社會的成熟。人們開始了解,簡單的道德批判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需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對複雜的社會議題。

範美忠的經曆成為了一面鏡子,折射出人性的多面性和社會道德評判的複雜性。

如今的範美忠已經重新投身教育事業,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他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将廢棄的農家樂改造成了一所獨具特色的開放式學校。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這裡沒有固定的教材和聯考的壓力,為那些厭倦傳統教育模式的學生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在這所學校裡,範美忠依然熱衷于講授文學。他精心挑選古籍典籍中的精華,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帶來深度與廣度兼具的文學課程。

即使聽衆不多,他也樂在其中,對現在的生活狀态感到滿足。

"範跑跑"事件雖已成為曆史,但它引發的讨論仍在繼續。這一事件促使人們深入思考教師職責、個人權利與社會道德之間的複雜關系。

汶川地震,抛棄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範跑跑”,被網曝後如何了?

它提醒我們,在評判他人行為時,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保持理性和同理心。

同時,這個事件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了英雄主義和個人主義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它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讓我們認識到,道德教育不應該停留在簡單的是非判斷上,而應該培養學生面對複雜道德困境時的判斷能力。

範美忠的故事,從争議到反思,再到重新出發,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如何在社會的批評聲中成長,如何在反思中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這個過程不僅是個人的蛻變,也是整個社會在道德認知上的進步。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