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作者:飯團說事

1976年,79歲高齡的老人葉劍英頻繁搬家,有時一個晚上甚至能搬三次家。作為一名元老級的資深革命家,他曾在槍林彈雨中力助毛主席化險為夷,在長征路上被毛主席高度贊揚"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葉劍英頻頻搬家,是出于一種謹慎之心,還是另有隐情?一位見證者直言:葉帥是在履行毛主席臨終的囑托。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1976年9月,毛澤東主席身體每況日下,已到了需要借助呼吸機維持生命的程度。9月8日下午4時37分,毛主席完成了最後一次閱讀,之後便陷入長久昏迷。眼見毛主席彌留之際,中央高層們被安排小組探視。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葉劍英和李先念、吳德被分在一組。當葉劍英走到毛主席病榻前時,淚眼朦胧、痛心疾首,毫無察覺毛主席艱難地睜開雙眼,努力将微弱目光投向他。從業人員立刻提醒,葉劍英重新靠近,毛主席徒手輕觸他的手背,嘴唇微啟卻再也發不出聲音。最後那隻手無力地滑落,仿佛在傳遞一個無聲的使命。

毛主席離世後,已經高齡的葉劍英深知重任在肩。作為毛主席贊譽的"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葉劍英銘記毛主席在手背上短暫的輕觸,這代表了一個異常艱巨的囑托。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為了履行這臨終遺願,葉劍英開始頻繁搬家、小心謹慎,生怕洩露黨的機密。他将大部分東西裝箱,夜裡将重要檔案放在枕頭下;每到一處便換房間居住,警惕處處行蹤暴露。探望葉帥的人隻聽見廣播聲,毛主席文革時的親信王洪文更是密切窺視葉帥的一舉一動。

"狡兔三窟,小心總沒錯。"這就是葉帥的想法。他一步步謹慎行事,終于在1976年10月底與華國鋒等人合力瓦解了"四人幫"的統治。毛主席贊譽的"呂端大事不糊塗",葉帥終于實作了此番囑托。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從槍林彈雨到血雨腥風,曆經長征的葉帥攜膺無上榮光;卻也肩負毛主席最後托付,以年近八旬之齡化險為夷、粉碎四人幫。他用平實的行動書寫着偉大的人生,英勇而謹慎,正所謂"奈何天地,竟将殘局付英雄"。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在與"四人幫"對壘的關鍵時刻,葉劍英繼續采取了謹慎行事的方式。1976年10月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永遠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針辦》的文章,矛頭直指華國鋒和葉劍英。葉劍英眼見形勢漸趨緊張,立即前往時任中央警衛團團長汪東興的住處,直言"現在的情況已經刻不容緩了,我們必須盡快粉碎四人幫的陰謀。"

10月6日晚,一場帷幕将拉開。葉劍英和華國鋒精心布置了一次會議,審閱毛選的清樣,出席人員卻包括"四人幫"要員張春橋等人。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當天晚上7點,葉劍英早早來到懷仁堂,華國鋒也已在場。他們身後樹起一道屏風,汪東興和荷槍實彈的警衛團戰士就潛伏在後。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一切就緒後,張春橋等人如期而至。會議開始後不久,葉劍英突然按響了暗号,汪東興帶人迅速沖出,張春橋等人旋即被捕。在随後的全國範圍大搜捕行動中,四人幫餘黨盡數落網,狼子野心終被撲滅。

這一切,都要追溯到那個9月的清晨。當從業人員提醒葉劍英重新走近病榻時,他終于看清了毛主席艱難的眼神和無聲的囑托。從那一刻起,葉劍英就背負起了這無上重托,他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諸葛一生唯謹慎"的精神。

為了不驚動四人幫,葉劍英不得不東藏西躲、夜半調房、放大廣播聲,甚至焚燒密函。可謂做事無聲有味,步步為營。他深知,這是毛主席交予他最後一搏的機會,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最終,葉劍英憑借着老謀深算的謹慎作風和堅若磐石的信念,成功擊退了四人幫這個頑疾,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掃清了最大障礙。毛主席的遺願也終于得以實作。一切,隻為了順應黨和人民的需求,讓新中國重新走上正軌。年近八旬的葉劍英,用自己的一生彰顯了共産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貞信念。

1976年,79歲的葉劍英頻繁搬家,秘書感慨說:有時一晚上能搬三次

曆史的發展往往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着起起伏伏、驚心動魄的曲折。1976年的那個夜晚,毛主席臨終前對葉劍英的無聲囑托,承載着黨和國家的未來。葉劍英以謹慎沉着的舉措,最終完成了這無上重托,為新中國掃清了重重阻力。他的一生诠釋了什麼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從長征到四人幫被捕,葉劍英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一個共産黨人應有的堅貞信念和永不懈怠的奮鬥曆程。正是這樣一代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才有了中華民族的不斷騰飛和輝煌今天。#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