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作者:飯團說事

當年,在那場曠日持久的内戰中,雙方可謂是不相上下的對手。最終,人民子弟兵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赢得了戰争的最後勝利。在這場戰争中,許多國民黨将領也曾是忠勇善戰的勇士,盡管他們當時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戰後,中國共産黨本着無比寬廣的胸懷,特赦并收留了一批國民黨戰犯,希望通過思想改造讓他們重新加入社會的主流。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一批獲釋的國民黨戰犯,在經曆了勞改營改造之後,終于在1975年迎來了特赦。作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一個重要展現,毛主席當時決定無條件釋放這最後一批戰犯。其中竟然有10人提出了去台灣的要求,讓人頗感意外。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毛主席對此表現出了非常高尚和寬容的胸懷。他不僅安排專機将他們送往香港,還叮囑從業人員要全程貼身看護,以防萬一。更難能可貴的是,毛主席還對他們說了一番暖心的話:"如果在台灣過得不順心,随時歡迎回到大陸。"這無疑展現了我黨對待戰犯的一片赤子之心。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國民黨對這批人的态度卻是完全相反。蔣經國對他們存有重重戒心,認為他們可能早已被大陸"策反"了,回到台灣無非是為了從事"間諜活動"。是以,蔣經國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了他們入境申請,甚至派遣特務将他們集中審訊。

在香港,這批獲釋的戰犯就陷入了一種漫無目的的焦灼等待中。他們本想重圓家人,卻遭到如此對待,自然是痛心萬分。有人甚至再次送出申請解釋來龍去脈,但都被國民黨嚴詞拒絕。黨中央得知後再次向他們伸出橄榄枝,表示他們可随時回到大陸。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在長期的等待和折磨中,人人自危。終于,有一人心灰意冷,選擇了自我了斷的道路。這個人就是張鐵石,他本可以高高在上地指揮别人,卻在國民黨特務的刁難下承受窮途末路的屈辱,最後上吊自盡。

這個噩耗無疑給其他戰犯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其中一人作出了回防大陸的決定。這個人是蔡省三,他原本想繼續追随蔣經國效力,但在等待無期後終于醒悟了。之後他便在香港謀生,成為一名媒體撰稿人,但因畏懼國民黨,在涉及當年曆史時總是諱莫如深。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與蔡省三一樣,王雲沛也選擇了留在香港,但他的命運卻沒有蔡省三那麼幸運。由于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王雲沛在香港很快就陷入了窮困潦倒的境地,郁郁寡歡,最終也步了張鐵石的後塵,自我了斷。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另有四人則選擇了前往美國。他們是段克文、周養浩、陳士章和王秉钺。在美國,他們各有各的際遇。

周養浩和王秉钺相對來說過得還算體面。周養浩在美國安享晚年,直到1990年去世,中國駐舊金山領事館還專程獻了花圈,可見對他的敬重。王秉钺的女兒比較早就移居美國,是以他在那裡也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至于陳士章,命運就沒有那麼眷顧了。他的家人當年跟随國民黨來到台灣,但在那裡受盡了冷遇,隻能千裡迢迢地前往美國和陳士章團聚。一家人的生活拮據到了令人不忍直視的地步,據說陳士章晚年甚至隻能靠在富人家中除草維生。

段克文的遭遇則更加有趣。為了嘩衆取寵,他開始大肆渲染自己在勞改營中所謂"受難"的經曆,并反華反共。他的一本書曾被一名記者拿到了周養浩面前,想聽聽後者的評價。沒想到,老周大罵段克文:"他那完全是胡說八道,要不是毛主席和共産黨,我們哪有今天?"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有三個人卻是當時最明智的。他們就是楊南邨、趙一雪和張海商。在國民黨對他們百般刁難後,這三人果斷作出了回防大陸的決定。從此,他們成為了地方政協委員,最終是落葉歸根、旌旗盡垂。

結合上下兩段内容,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共産黨當年對待這批戰犯的寬厚态度是何等令人敬佩!毛主席那番"歡迎回大陸"的話語堪稱經典,着實讓人動容。相比之下,國民黨的所作所為卻是暴露了其狹隘的心胸和偏執狂熱的本性。

1975年,國民黨戰犯被特赦,有10人提出申請去台灣,他們結局怎樣

曆史的檔案已然翻過這殘酷的一頁,當年那些被特赦的戰犯們也終于盡數西去。但他們離開時所經曆的種種際遇,無疑昭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态度。對待犯過錯誤的人,一方施以寬恕與人道關懷;另一方卻狹隘偏執,窮兇極惡。這正如同暗夜和黎明,高尚與卑劣的分野。有何疑問,曆史自會為他們正名。#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