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趙亞傑:用雙腳丈量濕地四季,守護好大自然的饋贈 | 我自豪!我是挑梁人

作者:濟南時報-新黃河

仲夏時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内草木豐茂,黑嘴鷗和東方白鹳等珍稀鳥類不時掠過,撥動起水波粼粼、鳥語花香的濕地之歌。

九曲黃河,攜泥帶沙,自西向東一路奔騰至齊魯大地,在東營市沉澱出大面積的淺海灘塗濕地——黃河三角洲,在此黃河與渤海相擁出“黃藍交彙”的壯美奇觀。

趙亞傑:用雙腳丈量濕地四季,守護好大自然的饋贈 | 我自豪!我是挑梁人

這裡是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10月由國務院準許建立,總面積1530平方公裡,以保護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态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2013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這裡是萬千生命的蓬勃樂土,也是一代代生态環保人為之奮鬥的幸福家園。出生于1987年的趙亞傑和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緣分”始于2014年,這一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學的她,通過“百名博士進東營”引才政策入職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從事生物多樣性監測、智慧化保護管理工作,連續動态監測關鍵物種變化,用科研資料服務于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現任黃河三角洲生态監測中心副主任。

趙亞傑:用雙腳丈量濕地四季,守護好大自然的饋贈 | 我自豪!我是挑梁人

2019年,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趙亞傑從一名監測新兵成長為“生态衛士”。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營,趙亞傑和她的團隊向總書記展示了黃河河道變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情況,受到總書記親切鼓勵,并囑咐“這片大濕地很難得,一定要保護好”。

“總書記的話深深紮根在我的心裡,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守護好大自然的饋贈。”趙亞傑說,兩年多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持陸海統籌、系統修複,用生态的方式修複生态,創新探索形成了黃河口濕地修複模式,分别是:以水系連通為主的河流沼澤濕地修複,以疏通潮溝營造先鋒植被鹽地堿蓬生長條件為主的鹽沼濕地修複,以及以阻斷營養根除有害生物互花米草為主的潮間帶濕地修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保護大河之洲,趙亞傑和同僚用雙腳丈量多樣的濕地,把生态監測寫入一年四季。

春天,水鳥北遷,保護區是重要的驿站。趙亞傑和“隊友們”穿着齊胸高、密不透風的連體橡膠褲,背着十幾斤重的監測裝置,徒步走向海陸交接的潮間帶,這裡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螃蟹、貝類,是水鳥們的美食,可對趙亞傑和“隊友們”來說,卻暗藏危機,有時潮水漲起很快,必須得趕緊離開;有時陸地近在咫尺,卻被踩不到底的潮溝阻隔,不得不繞道幾公裡才能安全上岸。

“為了掌握‘任性’的潮汐、複雜的地形,我們查閱潮汐表,請教當地漁民,規劃合理的調查時間;我們研究最新的遙感影像圖,解譯分析潮溝分布特點,設計科學的調查路線,監測到82種18萬隻水鳥穩定地在這片原生地覓食。”趙亞傑說。

夏天,鳥兒進入繁殖期。黃河三角洲生态監測中心從業人員頭頂炎炎烈日,定位每個繁殖巢穴。“成鳥先是緊張急促的鳴叫,發出警告,接着就是‘狂轟濫炸’排洩分泌物,最後一個俯沖下來,狠狠地啄在我們的頭上、身上。”面對此次突發狀況,趙亞傑已經“見怪不怪”:“每年,我們要走遍280萬平方米的鹽堿地,記錄繁殖巢近5000個,還會給幼鳥配發‘身份證’,右腿佩戴綠色旗标,左腿戴上金屬環,友善野外監測和救護。”

據了解,配發給鳥類的金屬環是一種十分輕盈的材質制作,記載着鳥類的“身份資訊”。黃河三角洲是全球第二大黑嘴鷗繁殖地,被譽為“中國黑嘴鷗之鄉”。在這裡出生的黑嘴鷗,六個月後,可能會出現在福建省度假,也可能漂洋過海在遙遠的南韓越冬。如果鳥類在其他地方被救助,救助人員可以通過它們的“身份證”了解鳥類資訊。

趙亞傑:用雙腳丈量濕地四季,守護好大自然的饋贈 | 我自豪!我是挑梁人

秋天,保護區鷗鳴鶴舞、熱鬧非凡。為了解南遷鳥類的身體狀況,趙亞傑一行要采集2000多份鳥糞樣品,做健康檢測。“這項工作既瑣碎又嚴格,鳥糞不能太幹,是以,每當鳥群飛離後,我們會迅速到達它們歇腳的地方,用棉簽蘸取樣品,收進試管,做好标記,及時送達檢測站。”趙亞傑說,在采樣中,從業人員也時常會遇到身體虛弱、受傷,需要人類幫助的鳥兒。

天鵝小雪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秋天,它在遷徙途中意外受傷,不幸落地。“我的同僚李建小心翼翼地帶它回去救治,經過一個月的調養,小雪身體基本康複,可它的左翅骨折造成永久性畸形,再也無法翺翔藍天。于是李建每天陪着它在濕地散步,彼此拍手、振翅互動,甚至用天鵝特有的鳴叫來‘聊天’。十六年過去了,小雪已然成為保護區的一分子,和我們一起見證生态家園的蛻變。”

冬天,保護區成了雁鴨類水鳥的天堂。為了減少對它們的打擾,黃河三角洲生态監測中心利用AI識别裝置做“鳥口普查”,每個視訊監控,成了“電子記錄員”。鳥類的種類、數量,通過5G網絡實時回傳。針對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鹳,監測中心還首創了行為識别技術,不僅解決了“是什麼”“有多少”的問題,還能告訴大家它們在幹什麼。“比如這一家,它們站立的地方就是我們搭建的,被總書記稱為‘安居工程’的巢穴,雄鳥在休息,雌鳥回巢後,它們齊心協力地築巢,為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做準備。”趙亞傑說,随着AI技術的應用,監測中心對鳥類數量的監測越來越精準,保護區鳥類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現在的373種,這裡已成為數百萬隻鳥兒理想的栖息地。

趙亞傑:用雙腳丈量濕地四季,守護好大自然的饋贈 | 我自豪!我是挑梁人

參加工作以來,趙亞傑始終踐行着一名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為山東建立“中國東方白鹳之鄉”“中國黑嘴鷗之鄉”,獲評“生态中國濕地保護示範獎”積累了基礎資料,作出了突出貢獻。2016年,她被原環境保護部、原國土資源部等部門通報表揚為自然保護區先進個人;2020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綠色碳彙基金會授予第七屆野生動植物衛士獎——專業成就獎奮進衛士;2021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授予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青年科學獎;2022年,被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年聯合會授予山東青年五四獎章,被山東省婦聯、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科協評為齊魯巾帼科技創新之星;2023年,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榮獲“中國夢·勞動美——凝心聚魂跟黨走團結奮鬥新征程”全省職工宣講比賽金獎,最美東營人稱号;2024年,被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授予擔當作為好幹部稱号。

因為熱愛,是以堅守。“未來的路還很長,保護區人将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用無悔的青春守護這片濕地,守護濕地中的生靈,讓黃河口的資源世代傳承、永續利用,讓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趙亞傑說。

記者:趙璐 校對:楊荷放 編輯:劉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