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出名的詩人,将有關夏天的一首小詩,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美

作者:一号詩巷

詩詞有約,一号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麥穗漸低杏已黃……,看着在悄然之間變化着的萬物,讓人不禁再次感歎光陰的急促。

初夏的風吹着吹着,就吹到了盛夏,就吹成了一首首醉人心田的詩。

楊萬裡: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黃庭堅:清風明月無人管,并作南樓一味涼;

劉禹錫: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

不出名的詩人,将有關夏天的一首小詩,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美

而在本期,詩巷也是為大家特意帶來了一首寫在盛夏的詩。

這首詩短小精悍,美得與衆不同,後兩句堪稱點睛之筆,讓人一見便能傾心。

吳中竹枝詞

清·徐士铉

陰晴不定是黃梅,暑氣熏蒸潤綠苔。

瓷甕竟裝天雨水,烹茶時候客初來。

關于作者徐士铉,尚沒有找到詳細的記載他生平資訊的資料,有些遺憾。

也許大家都知道,從清朝開始,朝廷對人們的思想禁锢也逐漸達到了一個極端狀态。

在那個狹隘又陰冷的時代裡,文人們下筆的空間也縮小了不少。

而且因為社會的動蕩,許多文人失去了潛心鑽研詩歌的熱情和條件,進而導緻清代詩歌的品質和數量也受到了影響。

從整體上講,清代的詩歌比較缺乏一種張力和真性情。是以有灑脫、開闊、疏放、寫實等特點的作品就顯得很難得。

徐士铉的這首詩淡泊雅緻、清新灑脫,于衆多清詩中自然能夠脫穎而出,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不出名的詩人,将有關夏天的一首小詩,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美

詩的首句先點天氣情況:陰晴不定是黃梅;梅雨時節,天氣總是陰晴不定。

夏天盡管很炎熱,但夏天的雨水卻跟充沛,是以這個季節也往往會在人們心中留下不盡的詩意。

“陰晴不定”四個字間接地概括出了天氣特征,不但讓我們看到了盛夏的影子,而且還讓我們看到了時晴時雨的畫面。

晴則人間明朗,綠蔭可愛;雨則光陰浪漫,草木清新。無須多作刻畫,首句已然将讀者的想象力激發出來。

承句是一句景語言描寫:暑氣熏蒸潤綠苔;雖然暑氣蒸騰,但是庭前的苔藓卻得以滋潤,顯得異常富有生機。

如果夏天隻有暑氣,定然不會有多少人喜歡它。是以大自然從來都是公平的,它以暑氣蒸騰人間,卻又贈與人間别樣的綠意,讓其點亮我們的眼、沉淨我們的心。

當“潤綠苔”出現的時候,詩中的畫面瞬間就有了靈魂,瞬間就變得生動脫俗。作者借“綠苔”在為畫面塗抹上色彩的同時,也借其巧妙地驅走了“暑氣”帶給人的不适之感。

值得一說的是,而句中的“青苔”它所代表的其實則并不僅僅隻是它自己,還有和它一樣正在努力生長、展現自我的生命。

是以我們讀承句就相當于在感受生命的力量,内心充滿了活力與朝氣。

不出名的詩人,将有關夏天的一首小詩,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美

“瓷甕竟裝天雨水,烹茶時候客初來。”階前放着瓷甕,它們都是用來裝雨水而準備的。當“我”正想要烹茶的時候,恰好有客人來訪。

這兩句轉出了新境界,堪稱此詩的點睛之筆。作者将先寫“瓷甕”,然後再寫人,将這二者自然聯系起來的同時,也将轉合二句之間的脈絡貫通起來。

用瓷甕盛雨,用雨水煎茶;這一描寫充分展現出作者熱愛生活且追求自然詩意的淳樸形象。

而客人的到來不但打破了整個畫面的甯靜,并且還進一步為畫面增添了頗多的生活氣息和雅緻的韻味。

茶與雅士古來相配,愛茶之人必有甯靜的心境和不俗的情操。是以作者寫“烹茶”也相當于在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性情。

烹茶時候客初來;一個安靜卻又熱情洋溢的場景,有力诠釋了生活的。

不出名的詩人,将有關夏天的一首小詩,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美

暑氣蒸窗欣遇雨,烹茶且待客前來;讀完一首,味留唇齒。

詩詞為夢筆為馬,将讀寫進行到底;關注一号詩巷,我們一起追逐詩與遠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