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作者:UniDesignLab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轉自:Studio Alpha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随筆感想,有緣自取,緻以美好的祝福”

Jerry

美國東部某高中

GPA: 6+/7

SAT 1550

關于自己:

我是Jerry,在北京長大,國中和高中在美國東部留學。我熱愛藝術設計和音樂;平日裡喜歡用數位闆畫畫畫兒、做些平面設計,也喜歡吹雙簧管。

SA老師評語:

恭喜Jerry同學拿到心儀的Offer!Jerry同學是一個非常多才吃了多藝,将理科思維和藝術思維結合的非常棒的天賦型選手。很開心作為你的老師輔導你制作“空間樂器”。一起用Computer Art和他所擅長的單簧管的Methodology來為中國傳統唢呐叙事。他吸收新的技術和概念以及Research的能力非常強,觸類旁通能力很強,執行力非常棒,是一次十分愉快的創作。祝非常有潛力的Jerry同學,繼續邊玩邊學,在未來靈感爆棚,創造出更多有趣的東西。

推薦大學申請者參加的SA課程:

零基礎跨申建築,從給小動物設計空間開始吧!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零基礎軟體課 | 思辨/表現/犀牛/參數化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錄取結果

截止至今日: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BA/BS

喬治敦大學 Georgetown

BA/BS

北卡羅萊納教堂山分校 UNC Chapel Hill

BA/BS

塔夫茨大學 Tufts

BA/BS

(錄取選取了幾所可能較有參考價值的學校,還有一些其他小錄取和waitlist就不單獨列出了)

輔導老師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Scarlett Chen

UCL, MArch Design for Performance & Interaction

捕捉日常生活中食物制作過程内被忽視的聲音,制造實時互動的“聲音生态空間”,捕捉舞蹈者和廚師的互動合作動作,來反複引導空間和聲學變化,進而得到多感官體驗的互動表演。設計上擅長critical的讨論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互動中Research到Design中的邏輯梳理。技術上更偏向于聲音、投影。

你覺得海外教育的優秀展現在?

我在北京讀了公立國小,在美東讀了私立國中和高中。我的視角多少會有一些局限性,是以我隻簡單總結下我觀察、體會到的美國(私立)初高中教育的特點,不把教育體系做比較。

我認為美國(私立)初高中教育比較重要、有特點的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開放式課堂讨論(或者更恰當說是讨論式的課堂),另一個是各種個人和團隊項目。

開放式的課堂讨論

大多數課程在課上除了有老師授課的部分(看PPT,寫白闆,講解等),同等重要的是類似Harkness Table等形式的課堂讨論。這類讨論旨在讓課堂有多種聲音、讓每個人都參與和貢獻。

可能大家會和我一樣在最開始下意識覺得這很形式主義或者政治正确。确實,在短期看,這種鼓勵大家多發言、不顧一切發言的形式會讓課堂充斥着不夠高品質、未完全準備好、甚至很多偏離主題的發言。但往遠看,同學們得到的培養的重心并不在于多說話甚至會說話,而是敢說話。

長期被鼓勵參與課堂并不糾結于發言品質的學生會從根上變得自信。敢說,就會多說,就越來越會說(有恰當和精簡的内容、合理的表達方式,能順暢地補充或回應其他人的發言):這是一個很合理的順序。

美高的個人/團隊項目

文科和理科的課程除了每日正常的作業,還會有許多大大小小、長期和短期、個人和團隊的項目:比如科學課程的實驗加學術刊物的撰寫,人文課程的capstone(某個課題方向的總結性大項目或者大論文),以及一些更長期和更大體量的、自選課題并占學分的獨立項目。

這些項目多有以下特點:

1. 選題上的自由度:讓同學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可以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課題、下課可能還會做更多的拓展和延伸。這樣學習和生活是緊密貼合的。

2. 時間上的自由度:項目不同于日常作業,會有超過一天來完成。很多老師除了幾個關鍵節點不會一步步跟進和檢查。我們需要自己把項目劃分成階段、把階段目标分解成具體的步驟和待做事項、并把時間合理地配置設定給每個步驟。

3. 呈現方式上的自由度:有的項目可以自己選擇呈現方式:比如論文、海報、或者PPT分享。大家可以挑選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很多時候手段和方式的重要性小于最終目的(把内容給觀衆闡述清楚:例如論文,不論是純文字也好、放圖檔輔助也好,都是為了更好地講清楚概念)。4.有時涉及小組協作:鍛煉溝通和了解、分工和管理的能力。

在完成項目各種項目時會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從發現問題到找到潛在的解決方案;從識别一個有趣的現象到從一、二手資料中找到一套合理的解釋。我們可以通過做項目訓練邏輯、找到合适自己的節奏和方法、也越來越會和不同的人合作。

為何萌生了學習藝術相關學科的想法?

抓周兒那天,我爬向的是畫筆。我也确實從很小就很喜歡各種形式的藝術:手工、美術、音樂。随着我長大,我越來越意識到藝術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藝術讓我喜歡觀察:身處的環境,周圍的事物,身邊的人。像很多藝術家一樣,我意識到很多美好就藏在細微的瞬間和不起眼的角落裡。

觀察越多,就會有越多思考和随之而來的疑問。好奇心不斷驅使我去探索更多事物、去更多地方、見更多不同的人。這讓我從小就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都想試一試。這種多面性同時展現在我的學術生涯和個人生活中。這也同時導緻我的背景和活動很雜。

貫穿我生活細節的作品集

申請時,我想到藝術是如何貫穿于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我用它記錄生活,輔助學習,抒發情感)。于是,我希望也用一個藝術項目把我一些零零碎碎的各種愛好和不同領域的興趣串聯起來。于是,就有了我最後的作品: “An Audio-Visual Study and Experiment on the View of Life and Mortality in Chinese Folk Culture through the Instrument Suona (透過唢呐看中國民間生死觀:一個視聽實驗與研究)” 這個項目探索了一些有趣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傳統婚慶儀式和喪葬儀式在形式和結構上有如此多相似之處,以及為什麼唢呐這麼一個聲音極有特點的樂器又同時被使用在這兩種儀式裡),也幫我串聯起了很多興趣點(中國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古羅馬文化、雙簧樂器和音樂,等等)。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我很享受做這個項目的過程;跟老師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新/多媒體藝術技巧,也着實探索到了一些有趣的知識。想通過項目完成的目标很多,是以項目體量很大。如果有更多時間可以做的更好。同時,也緻未來的申請者:多元多面的生活閱曆和活動清單對個人對生活來說都很合理,但在申請過程中并不一定占優勢。在大學申請中,最好還是給招生官看到一到兩條比較明确的主線,把整體申請邏輯理了再理。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大學申請流程 EA/ED or RD?

我早申申請了哈佛的REA(Restrictive Early Action, 與EA性質相似,都是在沒有“錄取後必讀”承諾的情況下提前收到申請結果,但對同時期申請其他大學有一些限制),有以下原因:

1. 因為樂團常在哈佛排練和演出,同時國中高中幾年都在波士頓地區,對哈佛比較熟悉。

2. 因為哈佛有很好的我感興趣的藝術×科技類資源,不論是專業課程還是像Conflux的學生組織。

3. 因為我的高中院校、GPA、活動等背景都大體符合,雖然申請充滿玄學,還是要沖擊一下。

我的RD(Regular Decision)清單是把 Common App的20個名額用完了,加上獨立申請系統的UC系列學校和Georgetown。按照學校的大學申請辦公室提供的評分,選擇了六七所沖刺院校,五六所比對院校,和五六所保底院校。

申請最大的收獲是要提前開始規劃:申請哪些大學,感興趣它們的哪些項目,自己的申請主線是什麼,等等。我比較随性,想得也比較晚,是反面教材。

文書是自我成長經曆的存檔與整理

我的文書是在一個假期集中開始寫的。在看到各個學校的文書題目後,我意識到首先要做的是把高中這些年相關的活動經曆和故事收集整理好、做成清單和故事庫、再根據題目組合變換。有那麼一個瞬間,我很恍惚,因為猛地往回看發現幾年的時間竟一下想不起幾個有趣的故事。在下筆幾天後,才慢慢一點點回想起許多難忘但是被我短暫遺忘的瞬間。

這個經曆提醒我往後日常的瑣事和趣聞都應該多随手記錄,并定期存檔和整理。做過的活動和一些獎項、榮譽同理應該整理在一個個人履歷中。申請過程讓我意識到了這些好習慣的重要性。

對學弟學妹們的話

希望後面的申請者,更多的學弟學妹們也可以利用大學申請這個機會來追溯和整理這些塑造了自己人格和思想的故事。也通過思考自己幹的大大小小各種事情間、喜歡的各個領域間的共通之處,對自己是誰、熱愛什麼、在短期和長期的未來想完成什麼、成為誰都有更清晰的認識。申請的結果雖有不可控的運氣和玄學,我們也可以盡量在過程中收獲和成長。

最後的感謝

非常感謝SA的Scarlett老師,Jenson老師,和蔡老師對我作品的輔導和督促。

同時要在申請季的結尾感謝父母,朋友,老師,和生活和社會中許許多多的人們。觀察地越多,越能意識到每個人個體的塑造離不開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不光從老師和父母處得到教育、從朋友處得到建議和開導,更是從生活中許多其他見到、聽到、簡單認識的人和事中的到啟發。每一個藝術家的參考資料中都有一項預設的、隐藏的“我從出生起感覺到的整個世界“。

不管未來在哪裡或者做什麼,我都會盡我所能利用我的優勢、特長和得到的資源,在提升認知磨練自我的同時,幫助身邊我能幫助到的人。每一次藝術創作,不僅僅是個人對世界的一次窺探和記錄,更是在主動地拉進我和世界的距離。藝術讓我和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每件事的距離都更近一些。藝術放大人的情感,讓人入世、讓人關心。

常在網上看到大家對社會制度的讨論、對特權的質疑、對具體的人和事的批判。步入大學、步入成年,我也将更直接地面對和思考許多這些被談到問題。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來用自己的學識、也用藝術媒介為了解、緩解和解決這些問題出一份力。

對未來可能看到這篇文章的申請大學的、喜歡藝術的同學:希望我們創作任何作品/作品集不光是為了完成一個階段性的産出目标或者填補申請流程,而也真的有在創作時享受藝術中最純粹的觀察、思考、做聯系、表達、被了解、被解讀的快樂。

我的植物

捕蠅草

憧憬藝術的美高生随筆:願大學申請者們都享受創作的快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