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現一筆超10億元融資,線控底盤迎最好時代?

作者:高工智能汽車

“當紅炸子雞”線控底盤,融資繼續火爆。

最新消息顯示,6月19日,智能底盤系統方案商利氪科技宣布完成超10億元人民币C輪融資,将用于擴充産能,保障其線控底盤産品在多個頭部車企客戶大規模量産訂單傳遞,持續推動供應鍊更新提效,加速全球化市場布局。

另外,利氪科技還打造了配套的制造能力,先進制造中心一期可實作年産能30萬套,二期先進制造中心預計将于今年三季度實作投産,屆時年産能可達到150萬套。新産線投産後将進一步加強這家企業的量産能力。

除了利氪科技之外,包括拿森科技、格陸博、同馭汽車科技、比博斯特等本土玩家們,此前也相繼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并拿下量産定點。

從增速最快的線控制動細分賽道來看,博世、采埃孚等外資,仍占據主要市場佔有率。但得益于“國産替代”的先天機遇,國産供應商們正試圖後來居上,搶奪更多市場佔有率。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3年1-12月中國市場乘用車(不含進出口)前裝标配線控制動(One/Two Box)傳遞新車795.77萬輛,同比增長60.31%,搭載率升至37.68%;

其中,One Box方案由于更高內建度和低成本優勢,逐漸成為了OEM的主選技術方案,2023年新上市的車型尤其新能源車型,基本采用了One BOX系統。國産供應商們,憑借規模化的One Box方案突圍,正在吃下更多紅利。

比如,拿森科技的創新産品內建式智能制動系統,自去年年底投入量産,已獲得多家國内一線主機廠的多款标杆車型定點,預計2024年出貨量将達100萬台。

據透露,相比傳統的制動系統,NBC的體積和重量小了50%以上,同時也比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合資內建式制動系統的體積和重量小了18%,可提供更好的建壓精度和建壓響應。

目前,其線控底盤産品已在國内自主品牌乘用車實作大規模的裝備、傳遞和量産,如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約占到國内線控底盤市場佔有率的3%左右。

而利氪科技的,通過控制電磁閥模拟踏闆感來進行解耦,可100%利用電機進行制動能量回收,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除此之外,還內建了制動助力、車身穩定控制、高階自動駕駛控制等功能,內建度更高,成本更優,是實作自動駕駛安全的重要保障。

目前,利氪科技IHB-LK®産品已獲得超10家主機平台項目定點,30多款車型同步開發中。公司不僅與比亞迪建立了合作研發,也在奇瑞、賽力斯等頭部車企順利大規模投産。

在此基礎上,利氪科技正在全面布局智能底盤,計劃在2025年底前逐漸實作縱向、橫向、垂向三軸的協同控制,完成智能底盤域控制內建,打造具有主動控制、自适應、自學習的一體化智能底盤系統方案。

從供應商們的近期動作來看,順應智能化、內建化趨勢,線控底盤加速向域集中式架構演進。

一方面,在“中央內建+域控制器”架構下,底盤域控制器作為汽車的“小腦”,可對底盤各子執行控制系統進行合理分工,以達到最佳的汽車動态控制和穩定。但理想的底盤運動內建控制背後,還存在諸多挑戰。

具體而言,利用底盤域控制器的協同控制,制動、轉向、懸架等線控系統的融合控制,可以實作更快動态反應、更短時間建壓能力,細顆粒度精準化線控制動、線控轉向、電子懸架精準調參等,并不斷主動學習路況環境規律,持續提升底盤舒适表現。

不過,底盤域控制器的技術壁壘較高,不僅涉及懸挂、制動、轉向等子產品的高難度內建,還要解決零部件之間的軟體互通問題,功能安全需滿足最高等級ASIL-D,成熟的量産方案并不多。

由于國際巨頭們具備技術先發優勢,在底盤協同控制方面已有一定的成型産品,主要包括博世的內建式車輛動态控制系統(IVC)、采埃孚cubiX底盤一體化控制器等。

國内供應商方面,格陸博自研的,将橫向、縱向、垂向三軸功能及制動穩定性功能均從傳統的執行器上移至底盤域控制器中,以通過子產品化建構的軟體架構快速部署不同的軟體功能,兼顧軟體定義汽車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化。

不僅如此,iCDS還可以通過軟體上移及靈活性的功能部署,定體量裁選擇最優的下遊執行器,實作軟體與硬體的解耦。

另外,線上控化、內建化的基礎之上,線控底盤進一步強調智能化,對“智能底盤”的追捧,也在推動跨域融合。

誠然,智能底盤的終極形态是面向自動駕駛,包括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的三向融合,底盤域與智駕域的深度融合,将進一步拉高底盤智能化程度。

即以電子裝置逐漸取代機械或液壓裝置為基礎,實作底盤域與智駕域、車身域等域的關聯;具備主動感覺和決策能力的智能底盤,實作自主要制。

而如今底盤跨域融合,一大技術亮點為底盤與智駕感覺的協同,打造了包括主動預瞄等系統,并搭載在中高端車型。

比如,問界M9搭載,內建了MFSS多模态融合感覺系統、DATS3.0動态自适應扭矩系統和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互相協作顯著提升了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尤其是MFSS多模态融合感覺系統,通過車輛姿态感覺(iVSE)和路面預瞄(RSS)實作了對路面颠簸的預知,并提前讓底盤做好準備,以達到“魔毯”效果。

其中,RSS可實作對減速帶、坑窪、路面濕滑等路面特征的預判和識别,進而實作更理想的懸架決策控制。

例如,通過預瞄提前感覺前方減速帶,并主動進行ms級别的阻尼控制,幫助汽車在過減速帶時有效減少垂向沖擊度,結合扭矩自适應調節,降低過障沖擊感。

此外,蔚來也在今年1月26日更新的智能系統中,新增了,打通了智能底盤域、智能駕駛域和智能座艙域,結合實時車輛傳感器能力以及雲端颠簸圖層,可提前預知道路狀況。

具體到車輛行駛過程,結合攝像頭和雷射雷達“實時感覺”到的路面資訊和4D路況圖層提供的“先驗”資訊,主動調節空氣懸架的高低和CDC的剛度,提升駕乘的平順性和舒适性。

截至今年3月,該功能覆寫ES8、ET7、ES7、EC7帶空氣懸架+CDC動态懸架阻尼控制的車型,引領高端車型智能底盤技術發展趨勢。

這也意味着,随着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繼續向中央內建演進,主機廠與底盤供應商、智駕方案商,亟需探讨新的聯合共創智能底盤模式。

過去的底盤供應鍊,無論是制動、轉向還是懸架,大部分都來自國際大廠,其底盤控制器與執行器深度綁定。而國産線控底盤玩家們的入局,徹底颠覆了傳統底盤的開發模式、控制邏輯,加速了智能底盤的商業化。

以同馭汽車為例,推出的底盤全系産品,包括EHB、EPB、ABS、ESC、內建式電子液壓制動系統iEHB、EMB等制動系統産品,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線控轉向系統SBW等轉向系統,以及底盤域控制器CDCU。

另外,受上述跨域融合趨勢驅動,為進一步提升智能駕駛體驗,智駕供應商們也在拓寬自身能力邊界。某些ADAS方案商,已經引進線控底盤軟體算法開發工程師,着手軟體前期開發。

比如,鑒智機器人推出的PhiMotion智能底盤解決方案,利用雙目預瞄主動探測自車行駛前方路面的3D路譜資訊,賦能全主動式、半主動式懸架調節,實時比對最優的參數設定,明顯提升整車底盤舒适性能。

據公開報道,PhiMotion 1.0已獲某頭部主機廠十餘款車型的定點,其旗艦MPV車型已完成所有測試,正式規模量産。

目前來看,智能底盤的技術路線基本确定,從傳統機械式底盤到全線控底盤,再到一體化智能底盤。但主機廠占據主導地位下,各方的角色定位和服務邊界也尚處博弈之中,加上降本也是繞不開的話題。

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可靠性,始終是線控技術的底線。要想在降本重壓下,同時做好安全和智能,于整個行業而言都并非易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