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下幹部李滿全回憶:南下前後

作者:太原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南下幹部李滿全回憶:南下前後

我們南下的很多同志都是從太原戰役前線調遣下來的。1948年秋,太原戰役開始,閻錫山有 20多萬軍隊盤踞太原,從風格梁至牛駝寨一帶到處是炮台地堡,都被我軍一個個攻下,最後解放太原是在1949年4月。當時環境非常艱苦,白天有敵機轟炸,夜晚敵人用炮彈射擊。同志們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吃住在野外的小土窯洞裡,把生命置之度外,沒有一個叫苦怕死。1948年冬,華北局訓示晉中區黨委調大批地方幹部組建成南下的地、縣委和政府上司班子。老解放區的地、縣委幹部原則上是走一半留一半。對南下幹部的身體、年齡、工作能力和思想作風等條件都有明确要求我當時正在太原前線參戰,和同志們一樣接到支前司令部的指令後,二話沒說,打起背包就去一地委報到參加南下。

1949年3月下旬,一地委幹部集中到地委所在地盂縣,4月初集中到石家莊整訓。五台縣委和政府南下幹部的配備經地委準許:由縣委書記李同剛,縣長羅西芳、組織部長鄭先存保、宣傳部長李滿全、警察局長韓二玉、武裝部長郭三田(軍分區調配)和縣委秘書白士光等同志組成下設六個區的班子,包括勤務通訊人員共 100多人,于4月初在一地委上司下到達石家莊集中進行整訓學習。内容是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檔案,目前戰争的形式和任務,進入新解放區對民族資産階級和對敵僞軍、政人員的政策等等。石家莊市市長柯慶施同志做了報告,介紹了接管工怍的經驗,強調了進入新解放區要注意當地民情習慣和應遵守的組織紀律。我們全中隊人員經過學習整訓,振奮了精神,增強了鬥志,堅定了南征的決心。出發前,晉中區黨委還給大隊、中隊的幹部發了統一制作的軍衣、被服等物品,使我們的隊伍武裝一新。當時由于沿京廣線火車不通,在河南被人民解放軍圍困的國民黨軍隊還占據着碉堡群,使南下工作團行軍路線沿途受阻。我們在晉中區黨委的關心下,5月初出發,雇用大車繞道東南方走出河北境内,向河南、山東交界處直插開封市。在開封休整幾天後,上級指令我們開至鞏縣整訓待令。在鞏縣,南下隊伍進行了大的調整合編,其中一地委五台中隊和盂縣中隊合編為一個中隊,為進湖南工作從組織上、思想上做好了充分準備。調整後的班子是:縣委書記趙冰岩、縣長羅西芳、組織部長王三金、宣傳部長李滿全、警察局長範福海、武裝部長郭三田、縣委秘書白士光、政府秘書郝耀龍等同志,下設五個班,共100多人。在鞏縣的半個多月的學習整編中,我們還抽出時間幫助群衆收麥子,密切了軍民關系,得到了群衆的好評。合編後,兩縣的幹部團結得很好,縣委的上司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強。6月初從鞏縣車站出發,到鄭州将中隊中所有的女同志和病号交給大隊留守處後,又從鄭州經徐州、浦口.于6月15日到達南京。在南京我們參觀了中山陵園,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教育,大家懷着對孫中山先生的崇敬,更激發了對蔣介石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的仇恨。從南京我們乘船到武漢,因為武漢、南京剛解放,盡管蔣介石的飛機對沿長江一帶輪番轟炸,我們晉中區5000多名幹部和學生仍乘江漢号客輪,溯江而上。船家和我們合作得很好,晴天靠岸,夜間開船,白天有霧也航行,是以沒有遭到敵機轟炸,6月28日順利到達武漢。在武漢經過湖南地下黨對湖南嶽陽情況的介紹,省委決定撤銷嶽陽市委幹部的配備,留一個城關區20餘人,區委書記由縣委委員王忻擔任。在武漢整編後,随軍分路進入湖南。當我們乘火車至鹹甯時,得悉前邊的橋梁鐵路被國民黨破壞,遂決定隊伍步行入湘。由于人生地不熟,情況複雜,長沙、嶽陽還沒解放,上級訓示我們所有幹部既是工作員又是戰鬥員,并加強了通訊武裝的上司。由成甯進入臨湘,每人發了斤把餅幹,晚上露天宿營,7月24日晚在雲溪車站露宿一夜.25日一早搭小木船開赴嶽陽城。

先于我們五天進入嶽陽城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46軍159師475團。他們進城後,使嶽陽人民從此擺脫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得到解放。随軍政治工作團嶽陽中隊、長沙地委直屬隊和湘陰中隊,7月25日晚8點多鐘也從北門靠岸,下船後兩路縱隊進城。我們進城後看到城市秩序已恢複正常,解放軍實行軍管後,糾察隊在大街小巷巡邏,街上散步的市民很多,站在兩旁歡迎我們。我們中隊開進國民黨的縣政府,城關區幹部直接開進羊叉街城關區。地委、行署的幹部大部分進駐舊專員公署(現3517工廠所在地),武光等上司同志住翰林街。我們進駐了國民黨的縣政府,後邊有一棟二層木闆樓房,前邊有個蓋單瓦的小禮堂,東西兩側是小平房,房内除為數很少的白木小床,檔案櫃外,都是空洞洞的,破爛不堪。環境極為雜亂。縣委意識到新的工作開始了。隊伍在大門前廣場原地休息,秘書和司務長去看房子。縣委臨時決定把好房子讓給兄弟中隊住,我中隊各班大部分在小禮堂就地住下,待湘陰中隊的同志走後才搬進住房。背包放下後,縣委在趙冰岩同志的主持下馬上召開會議,聽取了白天進城的偵察人員的情況彙報:一是我軍軍管後市面秩序基本正常;二是國民黨保安隊駐紮在洞庭馬路一帶沒有行動;三是舊政府等待新政府到達後交接。縣委決定第二天的工作任務:一是接管許新猷為代表的縣政府;二是派一些同志上街作調查,武裝幹部全力抓支前的準備工作;三是其餘同志打掃衛生。會後縣委主要上司主動到475團團部找喬團長、王政委聯系,着重談敵情和許新猷對我态度等,得知許的态度正常,待令移交新政府看來是有誠意的。

7月26日,中共嶽陽縣委、縣政府的上司請許新猷來政府前樓談話,白開水招待,我方參加的有政委趙冰岩、縣長羅西芳和警察局長範福海、組織部長王三金、武裝部長郭三田、秘書白士光,我也在座。見面介紹後,許向我們一再表明他的自衛大隊(保安隊)已經放下武器,交解放軍處置整編,至于公文檔案交接時間、縣府舊職員的處理一切聽從新政府安排。趙政委、羅縣長對許及其人員起義表示歡迎,指出許對嶽陽的解放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動是明智的,并征求許的意見,如願在人民政府上司下做事,我們表示歡迎,其他政府人員的去留也同樣對待。縣人民政府聲明一切私有财産除武器彈藥外,都不予沒收。至于公文檔案等待人員接收。我們再三追問舊政府人員的槍支,許表明已交解放軍,但也不肯定全部都交了,他負責追查。他感謝人民政府趙政委對他的信任,願意在新政府上司下服務。當時縣政府除了一些簡易的辦公用具外,沒有什麼東西。舊人員也沒有住在縣政府機關,是一個空空的破爛攤子。我們與許新猷相處期間,他确實向南下幹部學習了不少好的思想和作風,人民政府對他一視同仁,後經地委準許,調他去長沙學習,回來後先後擔任縣、地區供銷社科長。其他人員很少留用,都自願回家。嶽陽解放比較順利,沒有用武力解決,與許新猷所起的作用有直接的關系。其原因一是當時我軍戰場上節節勝利,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全中國(除台灣省外)已成定局;二是我軍優待戰俘的政策深入人心;三是我地下黨組織做了許多工作,給他宣傳了解放軍的政策和戰争形勢;四是許本人在青年時受到湖南大革命浪潮的影響,思想比較進步,許擔任嶽陽縣長兼僞保安自衛隊司令時,國民黨已經在走下坡路,國民黨把許擡出來作為替罪羊,是以他對共産黨給他的出路總是念念不忘。他教育他的子女親友也跟共産黨走,解放後許家的表現一直是很好的。許新猷與世長辭了,但嶽陽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為嶽陽人民的解放盡了他應盡的責任,作了他應做的貢獻。

交接工作基本就緒後,7月底在嶽陽樓左側廠場召開丁全城萬人軍民大會,慶祝嶽陽解放。在歡呼中國共産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的口号聲中,宣布嶽陽縣人民政府成立了。黨政軍上司講話後,各界人士講話,贊揚了人民子弟兵和幹部進城後的紀律,嚴厲控訴了蔣介石撕毀停戰協定打内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各界代表一緻表示支援人民政府的工作。

人民政府建立後,8月初,縣委根據長沙地委訓示,很快建立區政府,确定了深入發動群衆,努力開辟新區工作的方針。具體部署:一是依靠地下黨的同志和地下黨有工作關系的同志了解情況,幹部盡快下到鄉鎮,廢除國民黨的鄉公所,建立區人民政府,暫時利用國民黨的保甲制度開展工作;二是發動群衆借征糧食支援前線;三是招收教育訓練幹部,充實幹部隊伍;四是廣泛開展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傳統教育。

首先是建立區政府。8月上旬,幹部下到區。根據當時的幹部情況,除城關區外,隻設四個區,一區設新開塘,區委書記郝湘基,區長栗書清;二區設新牆鎮,區委書記趙建德,區長祿書田;三區設公田,區委書記毛天順,區長王運聽;四區設廣興洲,區委書記韓本全,區長羅宗文。每個區配幹部十五、六人。縣委分工,趙冰岩、陳建基、郭三田、白士光等同志留家,其餘都下到各區幫助區委開展工作。羅西芳同志到四區,王三金同志到一區,我到二、三區。南下同志第一次下到鄉裡,人生地不熟,當時生活很困難,1949年湖南遭了大水災,連吃飯也成問題,群衆還有顧慮,不敢與我們接近。但由于依靠了地下黨和地下黨有聯系的同志,工作局面迅速打開。如我們下到三區,工作就是依靠一支人民地方武裝打開局面的。這支武裝是在.1948年進入湖北通城的人民解放軍某部的支援下發展起來的,有 80來人,總隊長是楊貞泮。先下去的區武裝部長宋德勝同志已和這支隊伍接上了關系。這支隊伍活動在公田、毛田、月田和渭洞一帶,大部分同志是本地人,對各方面的情況都較了解,後來改編成地方武裝時,這支隊伍是三區區中隊的基礎。

區人民政府建立後,新區的工作很快就開展起來了。盡管在有的地方敵人破壞,但都被我軍及時鎮壓。如有一次,我們在朱公橋召開開明紳士會,曾被我人民解放軍打散的李高峰的一個連,從平江竄到渭洞,一時謠言四起。說有1000多人将襲擊我區公所等等。當時駐嶽陽的部隊是鐵道兵團的一個加強連,區委同意我和部隊高教導員分析的情況,判斷敵人不會多,可能是平江打散的小股土匪。我們先派出了偵察員,快要天黑時,我們部隊從公田向饒村、渭洞主動進發,晚上把部隊埋伏好,在第二天上午打響戰鬥。交戰不到1小時,土匪被我軍全部消滅,俘虜70多人,繳獲輕機槍2挺,步槍60支,戰馬2匹。俘虜押到區裡,按照我軍的一貫政策,願意回家的發給路費(大米),不願意回家而要求參加我軍的,也予以接收,由解放軍帶走,兩匹戰馬交縣政府使用。

第二是發動群衆征借糧食,做好支前工作。嶽陽地處戰略要地,是水陸交通樞紐,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江南、西南,嶽陽人民承擔的後勤支前任務是極其繁重的。除原駐軍475團、鐵道兵團護橋部隊,解放軍十四醫院等16個機關7000餘人外,過境部隊達30000餘人。要按期完成轉送和供應任務,就需要有大批糧草和運輸工具。是以,首先要有嚴密的組織和得力的辦事人員。縣委決定加強支前指揮部的工作,又組建了後勤部,過往部隊運輸包括支前糧草由支前指揮部完成;一切機關和駐軍供應、住房和物資均由後勤部負責完成,包括城陵矶港共組建了16個船隊靠岸待令。船隊組建成班、排隊,每班10一15隻小劃子,随要随到,按時完成了運送益陽、常德、長沙、荊州等地30000餘人和1100餘頭騾馬的任務,受到了上級和有關機關的表揚。

為了進一步做好征借糧食的工作,縣委于10月24日召開了區委書記、區長會議,根據借征試點和一區袁家大屋的典型調查的推算,布置征購糧食的任務。在大災年又是剛解放不久,全縣完成5000萬斤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對于這樣艱巨的任務,靠一支征糧隊伍顯然是難以按時完成的。針對這種情況,縣委進行了認真的讨論,反複強調了幹部是決定的因素。除了骨幹外,全縣組織發動了近400名國小教員和建設學院來的100多名學生和縣區幹部共800多人深入區、鄉做工作。按照合理負擔的政策,任務逐級配置設定到基層,發動群衆選出代表,召開區代表會議,民主評議,把任務分到保甲,根據摸底情況,召開群衆大會,發動自報公議,對開明的老财給予表揚,張榜公布,有的地主少報的給予了恰當的批評。這樣全縣很快出現交糧高潮,大批糧食人挑、車推送到沿線鐵路車站。從10月下旬開始,不到一個月,全縣完成了4300多萬斤糧食,基本完成了任務。幹部群衆,包括一些開明地主老财也反映任務完成得很好,都覺得光彩。

回顧當時的征借糧食和支前工作任務之是以完成得較好,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地對幹部、戰士進行了思想政治工作,使幹部養成了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高度的自覺性,并非常明确我們的目的是打倒蔣介石,殲滅蔣匪軍,解放全中國,包括當時剛組織起來的船工、民工都很明确為什麼要支前。1949年洞庭湖區的災情嚴重,水位很高,但任務一下來就是六、七級風浪也要開船,小船不能開,就開風帆船。那時國民黨的縣政府移交給人民政府8條風帆船,就承擔了這一光榮任務。特别是湖面上有六級左右的風浪,要開風帆船,必須要有實際經驗的老船工上船指揮。船隊不僅做好了支前工作,還承擔了洞庭湖區的剿匪任務。在完成這些任務中,這些船隊從沒有出過事故。

在全縣範圍内,為了繼續掃清障礙,提前搞土地改革,完成秋征任務後,我們還積極地進行減租減息的宣傳工作,重點是按黨的政策發動群衆,對大戶地主進行一些說理鬥争。經過幾個月的發動。基本群衆敢出來說話,農村情況起了很大的變化,徹底廢除了國民黨的保甲制度,建立了人民的鄉村政權。人民政府的威信在群衆中開始樹立起來了,社會秩序基本安定了。

第三是舉辦訓練班,培養地方幹部。當時,縣委分工由我負責舉辦了秋冬兩批農民積極分子訓練班,每期幾十人,時間1個月。第一期在嶽陽樓,第二期在湖濱中學。結業後大多數配置設定到各區,少數留在縣級機關。學習的内容有形勢、任務和土改法、《為人民服務》等,着重解決參加革命的動機問題,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使大家懂得,人民政府的幹部是人民的勤務員,不得當官作老爺,黨需要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能講價錢。經過教育訓練,兩批幹部情緒高,工作積極。記得有一個同志參加工作後,他夫妻給他寫信說,千想萬想,想你參加人民政府的工作,當人民政府的幹部,萬萬沒想到你當了勤務員,天天吃糙米飯,喝冬瓜湯。這個幹部認為他夫妻的思想不對,把信交給了縣委。這些幹部的組織紀律性很強,不少人成了骨幹力量。這樣,區裡的幹部也多了。經地委準許,于1950年1月,調整為六個農村區,增設筻口、榮家灣區。到6月又調整為九個區。1951年7月劃為十六個區。一區新開塘,二區城陵矶,三區長安橋,四區筻口,五區新牆,六區榮家灣,七區黃沙街,八區段塘傅,九區公田,十區毛田,十一區步仙橋,十二區渭洞,十三區黃岸市,十四區廣興洲,十五區殷家鋪,十六區楊林所。縣委對各區區委、區政府的上司作了新的調整配備,進而進一步加強了縣委對農村工作的上司,從思想上群組織上為土改和鎮壓反革命等工作作了充分的準備。

第四是廣泛開展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教育。戰争年代,我們的幹部是供給制,每人每月25斤糧食,15元菜金,在北方根據地工作,本地幹部穿自己家裡的衣服,外地幹部每年過冬發給不到兩丈土布、一斤半棉花,但幹部的情緒始終是旺盛的。上級給我們南下同志發了衣服,大家高興極了。回想我們的幹部、黨員不管在任何困難下對共産主義的事業充滿了信心,我們的共産黨員、革命幹部、除了黨和民族的利益,沒有任何權利謀私利,就是有個别參加工作不久的同志在一些小問題上好占一些便宜,也常常受到黨組織的批評和幫助。我們經過磨煉,我們的幹部很自覺,總是把友善讓給别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南下嶽陽後,縣委始終注意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在幹部中經常進行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教育.使解放後招收的新幹部同樣做到勤儉樸素,不多花公家一分錢,以艱苦樸素為榮,鋪張浪費可恥,直至 1952年“三反”運動中,科長以上幹部沒有一個有經濟問題過不了關的。盡管這樣,縣委并不以此滿足,趙冰岩同志經常講我們和資産階級的鬥争是長期的、複雜的,對幹部時刻不能放松防腐蝕的教育,天津劉青山、張子善被槍決的教訓,我們應當認真記取。

人民政府的财經制度也很嚴格,一切事情都按制度辦事,沒有任何人有違反财經紀律的權力,上至縣委書記、縣長,下至勤務人員一律按供給标準辦事。我們在石家莊學習,區黨委上司給同志們講,思想上要有充分準備,進入新區人民暫時還不了解我們,會碰到許多想不到的困難,又要警惕進城後被資産階級的糖衣炮彈所擊中,要看誰影響誰,誰改造誰。在以後的實際生活環境中我們體會到這是千真萬确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是有變化的,我們的幹部進城以後覺得環境變了,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但無論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傳統不能丢。

為了鞏固新生的紅色政權,保衛勝利果實,發展革命形勢,我們在建立區鄉政權以後,根據嶽陽的實際,突出抓了清匪反霸工作。解放後,特别是紅色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階級沖突、階級鬥争表現得很激烈,這是客觀存在的。嶽陽的社會情況複雜,國民黨、三青團、軍統特務、反動會道門和洞庭湖區的土匪,盡管人民政府發出布告,隻要他們不再與人民為敵,主動到公安機關登記自首,就會得到寬大處理,但總有少數反動本質不變的頑固分子,他們一有機會就反對共産黨,反對人民政府,殺害我幹部和基層積極分子。1949年冬,縣人民政府收繳國民黨的彈藥庫被爆炸。1950年4月3日一早,縣委副書記李六平同志路經一區去二區參加縣委碰頭會,她從一區走後不久,一區政府就遭土匪襲擊。1953年城陵矶一條街被敵特放火燒掉。這些反革命的破壞活動的不斷發生,證明階級敵人不甘心他們的失敗,妄圖作垂死的掙紮。特别是1950年4月3日胡坤、胡春台等土匪的卷土重來更是證明了這一點。土匪頭子胡坤、胡春台原是國民黨縣自衛大隊的兩名營長,他們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不得不放下武器,但他們反共反人民的反動本性難改。他們糾集部下20多人,與内奸分子劉湘濤相勾結,内應外合,先襲擊一區區中隊,又襲擊我一區政府,造成了“四三”慘案,使我一區幹部受到了重大傷亡,區委副書記孫鎖成、縣警察局偵緝股長王良玉、區委宣傳委員侯國珍、獨立團排長王應德、縣大隊組織幹事馬宗廷、區中隊分隊長李子清、炮兵連班長彭光朝、區公安員康鏡秋、縣警察局偵緝員陳海泉、新幹部譚子桂等十名幹部慘遭殺害。4月4 日,縣委得知報告後,派獨立一團,縣大隊和鐵道兵部隊分路合擊,胡匪聞風而逃,經過幾天圍剿,土匪基本消滅。縣委派組織部長王三金、警察局副局長陳建基帶領數名幹部趕赴一區,安葬了殉難的同志,并整頓了,一區的工作。4月5日,抓捕到土匪黃菊秋、周利和、胡友元、趙伯銀等在康王橋就地槍決了。4月10日,土匪李長漢、陳國海和内奸分子任笃初、劉湘濤在嶽陽城公審槍決。胡坤逃跑後被群衆發現,農民打鑼,群衆四起,将胡坤捕捉交給了人民政府,在嶽陽鎮壓。對這股東山再起的頑匪全部抓獲鎮壓,沒有一人漏網,大大地振奮了廣大人民群衆的精神,樹立了正氣,為嶽陽縣的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使我們總結了一次血的教訓,就是在任何情況下,絕對不能輕敵,對頑固不化的反動分子絕對不能心慈手軟,否則就是對人民的犯罪。1950年冬到1951年春,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大股土匪基本肅清。在解放軍駐軍的支援下,建立了人民地方武裝,縣大隊300多人,區中隊20多人,政勞工員由主力部隊和地、縣武裝部調配,班排級骨幹根據條件提拔使用。如三區(長安橋)楊貞泮一支地方遊擊隊,整編後好的留用,做了三區中隊的基礎,原中隊、分隊以上幹部調縣安排了工作。楊貞泮以後提任嶽陽縣副縣長。

在土改和鎮反運動開始前,縣委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一是縣、區教育訓練幹部和貧下中農積極分子,激發階級覺悟,認真學習土改法等政策,把黨的政策交給幹部和積極分子,教育幹部吸取北方土改的教訓,不能侵犯中農利益,保護基層幹部,嚴防壞人挑釁,搞亂階級陣營。二是各區隊認真作了社會調查,掌握了一手材料。三是工作隊訪貧問苦,紮根聯絡,組織階級隊伍。四是運動由點到面,放手發動群衆,鬥争惡霸地主,開展說理訴苦,對敵人繼續貫徹分化瓦解,隻要他低頭認罪,人民政府就給出路。由于省委、地委及時訓示,嶽陽縣的土改鎮反沒走彎路,1951年的土改複查任務較小,受到省土改委員會的表揚。鎮壓反革命的工作也搞得好,中南局訓示嶽陽縣委書記趙冰岩同志親筆給黨中央、毛主席寫了不超過1500字的報告。

南下幹部李滿全回憶:南下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