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作者:新聲Pro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科普「國家隊」就像是科普領域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拉平資訊鴻溝,讓普通人也有能力常态化地聽到一個國家最頂尖的知識與觀點分享,成就屬于短視訊時代的知識普惠。

作者 | 李威(北京)

「全息蟲洞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人怎麼可能是魚變的呢?」

「如果标槍刺破了宇宙的邊界,宇宙外面又會是什麼?」

上面每一個天馬行空的科學問題背後,都有一連串有趣的科普故事。段鳴镝日常要做的,就是将這些故事串聯起來,通過老鳴TV這個抖音賬号,講述給大家,讓觀衆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了解這些科學問題來龍去脈、理論因果,了解什麼是科學的精神和理念。

在成為一名擁有190萬粉絲的抖音科普部落客之前,段鳴镝已經是一位資深的科教電影導演,創作了《月球探秘》《帝國的興衰》《統一與興盛》《解密癌症》等作品。其中《月球探秘》曾分别獲得第十三屆華表獎及第二十七屆金雞獎最佳科教片獎,并被廣電總局評價為「代表了建國六十年中國科教電影的最高水準」。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從資深科教電影導演到抖音上的科普部落客,段鳴镝職業身份的變化折射出了當下科普内容生态的新變化。随着短視訊内容成為時下主流的傳播媒介,科普内容的形态和釋出管道也逐漸産生了一些變化:短視訊和直播成為新的科普内容載體;同時,抖音等平台為科普内容觸達大衆搭建了一條更快速、更扁平的傳播體系。

在更易于呈現的内容形态與更高效的傳播管道互相作用下,科普内容的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科普創作生态被不斷激活,創作群體與閱聽人群體被不斷激活。段鳴镝這樣的專業科普内容創作者之外,還可以看到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員,甚至是兩院院士,也紛紛開始在抖音等平台上,創作科普内容,形成了一支科普「國家隊」。

「抖音讓我這種國中文化的人,也能夠見識到我範圍以外的知識,真的是抖音在帶着看世界。」在中國工程院金湧院士的視訊下,有人這樣評論道。科普「國家隊」就像是科普領域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拉平資訊鴻溝,讓普通人也有能力常态化地聽到一個國家最頂尖的知識與觀點分享,成就屬于短視訊時代的知識普惠。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1.用「大白話」講留得住的科普内容

「按照惠勒的說法,人又是什麼呢?人就是時空中的粒子結節,是時空中的一團粒子毛線團。」在老鳴TV置頂的作品中,段鳴镝圍繞科學家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全息蟲洞這個實體學上的重大事件,介紹了蟲洞概念的提出者約翰·惠勒,以及他提出的單電子宇宙假說和參與宇宙理論;還有愛因斯坦和羅森提出的量子糾纏,以及全息蟲洞與量子糾纏的關系。

「惠勒認為宇宙的本質可能就是資訊」;「量子天然的就是資訊的載體」;「資訊沒有品質,資訊穿越蟲洞的時候,蟲洞不會坍縮」;「我們有理由認為,平行宇宙之間可以通過蟲洞進行聯系」……在段鳴镝的講述中,實體學所探究的世界本質被掀開了誘人的一角,讓觀衆在15分鐘的時間裡充分感受到思考的魅力。

從2020年6月在老鳴TV賬号上釋出第一條視訊算起,段鳴镝在四年時間裡已經釋出了189個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科學探索、曆史故事、人物故事三個大類。人們在老鳴TV可以了解到人類的祖先為什麼是魚,可以看到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城外,科技進步催生出的人間大炮如何改變了人類的曆史程序,還可以發現武則天在門閥士族的衰落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雖然每個作品涉及的領域不盡相同,但段鳴镝的作品都像探究宇宙本質的置頂作品一樣,是以段鳴镝自己的觀點或視角為主線,通過邏輯缜密的論證過程,串聯起豐富的理論、資料、史實等嚴肅資訊,并将其融入到一個個通俗的知識故事裡,用盡可能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

之是以要講魚是人類的祖先,是因為有觀衆在段鳴镝的作品下留言:「魚是你的祖先,不是我的。」從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巨龜身上觀察到物種的進化,到中國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段鳴镝通過這個作品厘清了魚是人類祖先的種種事實依據。

将艱深的專業知識轉化為适合普通人閱讀或觀看的作品,需要科普内容創作者使用「大白話」,講出讓所有觀衆都聽得明白的内容。段鳴镝講科普故事的能力會讓不少觀衆感到「震驚」,「把内容有節奏有彈性且均勻的輸出是一種能耐,除了專業素養之外也需要極為敏感的洞察力。」

這一方面源于他多年科普内容創作經驗的積累,知道如何将科學原理的講解恰當地融入到故事中,比如利用美國中學生制造高效率太陽能裝置的故事串聯起對斐波那契數列的講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善于利用技術手段形象地呈現科學事實,為了還原蟲洞、量子糾纏、雙縫幹涉實驗等科學事實,段鳴镝自學了動畫制作,用二維和三維動畫,結合影片素材來進行制作。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2.新内容、新管道助力科普内容生态繁榮

作為大學畢業後就投身科普内容創作的資深人士,段鳴镝是過去二十幾年間科普内容生态變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在2000年,人們還習慣于在電視上觀看《走進科學》《發現之旅》等節目,從中了解到外星人、神秘生物、地質勘測、天文觀測相關的知識。段鳴镝當時正是《發現之旅》的主創人員。

到十幾年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通過短視訊和直播來繼續走進科學。《2024抖音自然科學資料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超過77.3億人次在抖音為自然科學内容點贊,實驗類短視訊播放量超過346億。錢學森、袁隆平、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科學家的故事與研究成果通過抖音被更多人所熟知。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拉長時間次元來看,科普内容的形态和傳播管道一直随着傳播媒介的更新而發生變化。從購買《十萬個為什麼》這樣的科普書籍,到觀看《發現之旅》這種電視科普節目,再到抖音上刷老鳴TV的科普視訊,人們看到的科學知識講解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了,能夠接觸到的科學領域變得更廣泛了,能夠接觸到的科普内容創作者也變得更專業了。

就如金湧院士所說,科學的發展讓人們有機會用更新的技術去形象地傳達科學知識。在短視訊、直播、動畫技術的加持下,很多原本通過文字描述讓人難以了解的枯燥知識,用一種輕盈的身姿沖出象牙塔和大部頭書籍的禁锢,走向大衆,讓更多對其感興趣的人能夠看到、了解和喜歡。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在段鳴镝釋出的作品中,獲得更高點贊數的往往是相對更加硬核的科普内容。諾貝爾實體學獎獲得者羅傑·彭羅斯提出的「量子靈魂」理論;拉動億萬星系前進的無量引力;人類的大腦是否存在盲點等,都獲得了幾萬個點贊。這些看似嚴肅、艱深的知識點,在段鳴镝的講述中,結合影片素材和動畫效果,變得通俗易懂起來。

越來越通俗的科普内容通過越來越大衆化的管道,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在老鳴TV的粉絲中,很多都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在追更科普内容。抖音上,也有很多沒有上過大學的使用者通過觀看科普視訊,成為了《相對論》《時間簡史》等著作的擁趸。同一個時間内,北京的大廠員工與小鎮的公務員可能在看同一個講解《物種起源》的視訊作品。

3.科普「國家隊」向社會撒播知識種子

在「魚為什麼是人類祖先」那期作品的最後,段鳴镝提到:「達爾文的偉大就在于,他天才地指出,進化的過程永遠不會停止,成就人類傳奇的并非先天神聖,而是我們有決心變成更睿智、理性而且充滿愛的物種。」

這也是科普内容創作者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标,即通過創作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科普作品,助力社會養成科學的精神與科學的思維。人類從這種決心出發,對科學原理的不斷探究、傳承和應用,将會成為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源動力。而科普就是在向社會播灑下求知的種子。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科技進步帶來了新的内容形态和傳播手段,降低了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到科普隊伍中的門檻,更多專業人士正在利用短視訊和直播向大衆傳播自己多年的專業知識積累。當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加入其中,就會催生出一個更豐富、更硬核、更扁平的科普創作體系。

現在的科普創作生态中,已經形成一支科普「國家隊」。這個隊伍中有段鳴镝這樣曾就職權威媒體的專業科普内容創作者,來自各個科研院所的研究員和各大高校的教授,甚至是化學工程專家金湧、古生物學家朱敏、太陽實體學家汪景琇、火山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學家劉嘉麒這樣的兩院院士。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科普「國家隊」的出現,讓儲藏在這個國家最頂尖頭腦中的科學知識,也能被人人看到、聽到、學到。在抖音上,人們可以參加金湧院士的線上課堂,聽他講述化學如何改變農業生産;可以聽汪景琇院士講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太陽;還可以跟随劉嘉麒院士去到月球,了解了玄武岩的神奇特性;或者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盧靜那裡,學會如何用雞骨頭拼出一隻恐龍骨架。

象牙塔擁抱短視訊,科普「國家隊」有了新陣地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看來,科普的主要意義是社會教育,科普「國家隊」的龐大,能夠在一個資訊傳播很快的時代,在越來越龐大散亂的資訊流中,為大家提供更多權威的資訊,成為科普生态的健康發展最穩定的壓艙石,為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的沉澱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員、教授、院士們走進抖音,利用短視訊傳播知識,就是在為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完成啟蒙教育,站好最後一班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