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麻黃(發散風寒藥)

作者:言身醫社
麻黃(發散風寒藥)

中藥麻黃首見于《神農本草經》,謂其“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上述解表、止咳、平喘與散寒通滞有關的主治及功用,大多樸實有驗。《名醫别錄》增其“主五髒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餘疾,止好唾”。陶弘景《本草經集注》注重其主要功效,認為:“麻黃療傷寒,為解肌第一藥。”

麻黃(發散風寒藥)
麻黃的命名緣由,曆代未得其解。李時珍疑其與味麻而色黃有關,其味麻之說并不确切,有望文生義之嫌。《醫學入門》認為:“叢生,如麻,色黃也。”是否因其藥材顔色偏黃,莖中纖維類似火麻、苎麻等麻類而得名,迄今雖難肯定,但更為可信。别名有龍沙,卑相,狗骨等,但曆來罕用。處方中之麻黃,系指選淨生用之品,其炮制品名稱有:炙麻黃、麻黃絨及炙麻黃絨等。

中醫

中藥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幹燥草質莖。主産于山西、河北、甘肅、内蒙古、新疆。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幹,除去木質莖、殘根及雜質,切段。本品氣微香,味澀、微苦。以幹燥,莖粗,淡綠色,内心充實,味苦澀者為佳。生用、蜜炙或搗絨用。

本品性味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

注意:1)本品辛溫發汗之力較強,表虛自汗、溫病發熱者忌用;老人、小兒及體虛之人慎用;因其能興奮中樞神經和升高血壓,故煩躁、失眠及高血壓患者慎用。2)現代研究,本品易産生快速耐受性,用于治療慢性喘咳等症,應當間歇性給藥,持續使用則療效降低。本品不宜與洋地黃類強心苷藥物合用,以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3)本品用量過大或誤用,易引起心悸、氣促、失眠、煩躁、汗出、震顫及心絞痛發作等;嚴重中毒時可引起視物不清、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及排尿困難、驚厥等,可死于呼吸衰竭和心室纖顫。麻黃的中毒量為30~45g。針對其引起的血壓過高及神經系統興奮症狀,可給予降壓藥和鎮靜藥。4)麻黃堿有興奮膀胱内括約肌的作用,有因過服或久用麻黃而緻尿少或尿閉者,亦容易誘發或加重尿潴留,故本品不應過量或久用,尿潴留患者忌多用。5)本品對極個别患者可引起過敏反應,出現全身皮疹,并伴有低熱等。曾有人以微量麻黃作過敏性誘發試驗,内服該藥5小時後,前臂兩側出現麻疹樣紅斑。是以,臨床使用時應予以注意。

麻黃(發散風寒藥)

《本草乘雅半偈》

核曰:出荥陽、中牟、汴京者為勝。所在之處,冬不積雪。二月生苗,纖細勁直,外黃内赤,中虛作節如竹;四月梢頭開黃色花,結實如百合瓣而緊小,又似皂莢子而味甜;根色紫赤,有雌雄兩種,雌者開花結實。

修治:去根及節,煮十多沸,掠去白沫,恐令入煩……厚樸、白薇為之使。惡辛夷、石韋。

參曰:表黃裡赤,中虛象離,生不受雪,合輔心王,宣揚火令者也。主治寒風溫瘧,标見頭痛之标經,侵淫部署之首,形層之皮,緻毛孔滿實,逆開反阖者,宣火政令,揚液為汗而張大之,八萬四千毛孔,莫不從令,而去邪熱氣矣。但熱非病反其本,得标之病,即寒風暴虐之氣,使入毛孔畢直,皮膚閉而為熱,勁切之性,仍未反乎本氣之寒也。咳逆上氣者,毛孔滿閉,則不能布氣從開,故上逆而咳。癥堅積聚者,假氣成形,則不能轉阖從開,故積堅而癥。蓋不獨本性不遷,即本氣猶未變易,故仍可轉入為出,易冬為春,否則妄汗亡液,敗亂心王矣。

《本草發揮》

成聊攝雲:寒淫于内,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辛潤之。麻黃之甘,以解少陰之寒。又雲:麻黃、甘草之甘,以散表寒。

潔古雲:麻黃,發太陽、少陰經汗,入手太陰。 《主治秘訣》雲:性溫,味甘、辛。氣味俱薄,輕清而浮,升陽也。其用有四:去寒邪一也,肺經本藥二也,發散風寒三也,去皮膚寒濕及風四也。洩衛中實,去榮中寒。又雲:麻黃苦為在地之陰,陰當下行,何謂發汗而升上?經雲:味之薄者,乃陰中之陽,是以麻黃發汗而升上。亦不離乎陰之體,故入手太陰也。

東垣雲:去表上之寒邪。甘緩,熱,去節。用以解少陰經之寒,散表寒,散浮熱。又雲:麻黃主中風傷寒頭痛,發表出汗,通九竅,開毛孔,治咳逆上氣。

海藏雲:麻黃入足太陽、手太陰。能洩衛實而發汗,及傷寒無汗,咳嗽。夫麻黃治衛實之藥,桂枝治衛虛之藥。桂枝、麻黃,雖為太陽經藥,其實榮衛藥也。以其在太陽地分,故曰太陽也。本病者即榮衛,肺主衛,心主榮,衛為氣,榮為血,乃肺心所主,故麻黃為手太陰之劑,桂枝為手少陰之劑。故傷寒、傷風而咳者,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

《本草經解》

麻黃氣溫,禀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輕升,陽也。

心主汗,肝主疏洩,入肝入心,故為發汗之上藥也。傷寒有五,中風傷寒者,風傷衛,寒傷營,營衛俱傷之傷寒也;麻黃溫以散之,當汗出而解也。溫瘧,但熱不寒之瘧也,溫瘧而頭痛,則陽邪在上,必發表出汗,乃可去溫瘧邪熱之氣,是以亦可主以麻黃也。

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則肺傷而咳逆上氣之症生矣;麻黃溫以散皮毛之寒,則咳逆上氣自平。寒邪郁于身表,身表者,太陽經行之地,則太陽亦病而發熱惡寒矣;麻黃溫以散寒,寒去而寒熱除矣。癥堅積聚者,寒氣凝血而成之積也,寒為陰,陰性堅;麻黃苦入心,心主血,溫散寒,寒散血活,積聚自破矣。

根節氣平,味甘無毒,入足太陽脾經、手太陰肺經,是以止汗也。

制方:麻黃同桂心,治風痹冷痛。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棗,治傷寒營證。同白芍、甘草、炮姜、細辛、蘇梗、北味,治肺寒而喘。麻黃根同黃芪、牡蛎末,小麥湯下,治自汗。

現代藥理

中藥麻黃主要含生物堿類成分:麻黃堿,僞麻黃堿,去甲基麻黃堿,去甲基僞麻黃堿揮發油,甲基麻黃堿,甲基僞麻黃堿等。還含鞣質、揮發油等。

麻黃水煎劑、麻黃水溶性提取物、麻黃揮發油、麻黃堿、1-甲基麻黃堿等均有發汗作用。麻黃堿、僞麻黃堿、麻黃揮發油是其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黃的多種成分均具有利尿作用,以d-僞麻黃堿作用最顯著。麻黃揮發油對多種實驗性發熱模型動物有解熱效應。麻黃的多種成分均有抗炎作用。麻黃揮發油對亞甲型流感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鍊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麻黃堿、麻黃水提取物有鎮咳作用,麻黃揮發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麻黃堿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強心、升高血壓、抑制腸平滑肌作用。

時間:2024
麻黃(發散風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