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作者:老狼談曆史

在清朝曆史的長河中,乾隆皇帝以其雄才大略和多姿多彩的後宮生活聞名于世。然而,在這輝煌的表象之下,卻隐藏着一段鮮為人知的悲情故事。乾隆的第二任皇後烏拉那拉氏,本應享盡榮華富貴,卻在長達15年的皇後生涯中備受冷落,甚至被皇帝視為仇人。她的命運究竟為何如此坎坷?是什麼原因導緻乾隆對她如此厭惡?在位15年間,她又經曆了怎樣的掙紮與痛苦?最終,是什麼樣的冒犯行為,徹底毀掉了她的餘生?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段塵封的曆史,揭開烏拉那拉氏悲慘命運背後的真相。

烏拉那拉氏出生于清朝滿洲正黃旗世家,其家族世代為清廷效力,在朝中頗有聲望。她的父親是一位頗有威望的将領,曾參與多次軍事行動,立下赫赫戰功。這樣的家庭背景為烏拉那拉氏日後入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幼,烏拉那拉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不僅精通滿、漢兩種文字,還擅長琴棋書畫。其溫婉賢淑的性格更是為人稱道。在當時的滿洲貴族圈中,烏拉那拉氏可謂是出類拔萃的才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僅十歲的烏拉那拉氏被選入宮中,成為雍正皇帝四子弘曆的侍妾。這一年,弘曆十一歲,剛剛被封為貝勒。兩人年齡相仿,在宮中相處融洽,弘曆對這位聰慧可人的侍妾頗為喜愛。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然而,命運的轉折很快就來臨了。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突然宣布廢黜太子,并将弘曆立為皇太子。這一變故讓年僅十九歲的弘曆一躍成為帝國的儲君,而烏拉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水漲船高,成為皇太子側福晉。

在皇太子府邸的歲月裡,烏拉那拉氏憑借其溫柔賢惠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智,赢得了弘曆的歡心。她不僅協助弘曆處理府中事務,還在弘曆學習治國之道時給予支援和鼓勵。這段時期,兩人的感情可謂是蒸蒸日上。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駕崩,弘曆繼位,是為乾隆皇帝。烏拉那拉氏也随之晉升為貴妃,成為後宮中地位僅次于皇後的妃子。然而,此時的烏拉那拉氏并未意識到,她的人生即将迎來巨大的轉折。

乾隆即位後,烏拉那拉氏本以為自己有望成為皇後。然而,乾隆卻選擇了富察氏為正宮皇後。這一決定雖然讓烏拉那拉氏感到些許失落,但她并未表現出來。相反,她以更加恭謹的态度侍奉皇帝和皇後,赢得了宮中上下的好評。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烏拉那拉氏一直保持着貴妃的身份。她謹守本分,從不幹預朝政,也不與其他妃嫔争寵。這種低調謙和的處事方式,使她在後宮中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地位。然而,她并不知道,命運正在為她準備一個更大的舞台,同時也是一個更深的深淵。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僅37歲的富察皇後突然病逝。這一變故不僅讓乾隆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也為烏拉那拉氏的人生軌迹帶來了巨大的轉折。然而,此時的她還不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一段充滿冷落和痛苦的皇後生涯。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噩耗震驚了整個紫禁城。年僅37歲的富察皇後,在一場急病中悄然離世。這位備受乾隆寵愛的皇後,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她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富察皇後,名叫富察·壽康,是滿洲鑲黃旗人。她自幼聰慧過人,品行端莊,深得乾隆的喜愛。在乾隆即位後,她被封為皇後,成為清朝曆史上第一位滿洲皇後。在她擔任皇後的十三年間,富察皇後以其賢德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尊敬。

富察皇後不僅在後宮中以溫和的性格平衡各方關系,還積極參與國事,為乾隆分憂解難。她曾多次陪同乾隆南巡,親自處理民間疾苦,深得民心。在宮中,她勤儉持家,以身作則,為後宮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她還熱衷于文學藝術,經常與乾隆一同吟詩作畫,成為乾隆最親密的精神伴侶。

富察皇後的突然離世,對乾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據《清實錄》記載,乾隆在得知皇後病逝的消息後,"臨床号恸,不能自已"。他親自為皇後撰寫了祭文,其中痛徹心扉的文字展現了他對富察皇後的深厚感情。

在祭文中,乾隆回憶了與富察皇後共度的時光,贊頌了她的賢德品格。他寫道:"朕與皇後自少相知,情好笃密。"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兩人從青年時代就已建立的深厚感情。乾隆還稱贊富察皇後"内助朕躬,外佐朕政",充分肯定了她在政事上對自己的支援和幫助。

乾隆的悲痛不僅展現在文字上,更展現在行動中。他下令為富察皇後舉行隆重的葬禮,并親自監督陵墓的修建工作。在此期間,乾隆多次前往陵墓地視察,甚至親自設計了部分陵墓建築。這種行為在當時的皇家禮制中是極為罕見的,充分展現了乾隆對富察皇後的深切思念。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富察皇後的離世不僅影響了乾隆的個人情感,還對整個後宮的格局産生了重大影響。在富察皇後在世時,後宮秩序井然,各妃嫔和睦相處。然而,随着皇後的離世,這種平衡被打破,後宮中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開始暗中角逐。

乾隆在失去摯愛後,變得更加多愁善感。他經常獨自一人在禦花園中徘徊,吟詩抒懷。有一首名為《悼皇後》的詩作,生動地描繪了他的心境:"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首詩充滿了對往事的追憶和對逝者的思念,展現了乾隆内心的孤獨和痛苦。

富察皇後的離世不僅影響了乾隆的個人生活,還對他的執政風格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失去了最親密的伴侶和得力助手,乾隆在處理政務時變得更加謹慎和多疑。他開始更多地依賴身邊的大臣,如和珅等人的地位也是以而水漲船高。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乾隆一直沉浸在對富察皇後的思念中,對立新後一事始終猶豫不決。這種猶豫不僅源于對富察皇後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他對後宮秩序的擔憂。然而,作為一國之君,乾隆明白中宮不可久虛。在皇太後的多次勸說下,他終于開始考慮立新後的事宜。這一決定,将為烏拉那拉氏的命運帶來巨大的轉折。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後病逝後,皇位虛懸已有兩年之久。朝野上下都在關注着皇帝何時會立新後。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後宮中暗流湧動,各方勢力紛紛蠢蠢欲動,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提升自己的地位。

然而,乾隆對立新後一事始終猶豫不決。一方面,他仍然沉浸在對富察皇後的思念之中;另一方面,他也擔心立新後會打破現有的後宮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皇太後開始頻繁地向乾隆提出立後的建議。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皇太後認為,作為一國之君,中宮不可久虛。她多次向乾隆強調立後的重要性,不僅是為了維護皇室的禮制,更是為了確定皇位的穩定傳承。在皇太後的一再勸說下,乾隆終于開始考慮立新後的事宜。

在衆多後宮妃嫔中,皇太後特别看中了烏拉那拉氏。烏拉那拉氏不僅出身名門,而且性格溫和,深谙宮廷禮儀。更重要的是,她在後宮中一直保持低調,從不與人争寵,這種品格正是皇太後所欣賞的。

皇太後多次向乾隆推薦烏拉那拉氏,稱贊她端莊賢淑,能夠勝任皇後的重任。然而,乾隆對此并不熱衷。他雖然沒有直接反對,但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支援态度。

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月,在皇太後的堅持下,乾隆終于同意立烏拉那拉氏為皇後。然而,這個決定似乎更多是出于無奈和妥協,而非發自内心的選擇。

冊立大典如期舉行,整個紫禁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的氛圍中。然而,細心的觀察者會發現,乾隆在整個儀式中表現得異常冷淡。他雖然按照禮制完成了所有程式,但整個過程中幾乎沒有與新皇後有任何眼神交流。

冊立儀式結束後,乾隆并沒有如常理所期待的那樣與新皇後共度良宵。相反,他很快就離開了皇後宮,獨自一人在禦花園中漫步。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議論,許多人開始猜測皇帝與新皇後之間的關系。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随着時間的推移,乾隆對新皇後的态度越發冷淡。他很少前往皇後宮,即便是在重大節日,也隻是走馬觀花般地露面。這種冷遇不僅讓烏拉那拉氏感到困惑和痛苦,也讓整個後宮陷入了一種微妙的氛圍中。

乾隆的這種态度很快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注意。一些老臣甚至私下勸谏乾隆,希望他能夠善待新皇後,以維護皇室的尊嚴。然而,乾隆對這些勸谏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與此同時,乾隆對其他妃嫔,尤其是年輕貌美的妃子們,卻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經常召見這些妃子,與她們一同賞花品茗,吟詩作畫。這種鮮明的對比更加凸顯了烏拉那拉氏的尴尬處境。

烏拉那拉氏面對這種冷遇,始終保持着沉默。她嚴格遵守後宮禮儀,盡心盡力地履行着皇後的職責。她每天按時處理後宮事務,主持祭祀活動,安撫其他妃嫔。然而,她的這些努力似乎并沒有得到乾隆的認可和賞識。

随着時間的推移,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态度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愈發惡化。他開始公開表現出對烏拉那拉氏的厭惡,有時甚至在朝臣面前對她出言不遜。這種情況讓烏拉那拉氏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盡管如此,烏拉那拉氏依然努力維護着皇後的尊嚴。她從不在公開場合表現出任何不滿或委屈,始終以大局為重。這種隐忍和堅強,反而讓一些朝臣對她産生了同情。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然而,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厭惡似乎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他開始刻意避開與烏拉那拉氏共同出席的場合,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典禮上,也會找各種借口不讓烏拉那拉氏參加。這種公開的冷落,無疑是對烏拉那拉氏最大的羞辱。

就這樣,烏拉那拉氏開始了她漫長而痛苦的皇後生涯。她的處境,似乎印證了那句古語:"甯為民婦,不為帝妃。"然而,更大的挑戰還在等待着她,一場足以毀掉她餘生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卷了紫禁城,震驚朝野。烏拉那拉氏,這位在位僅六年的皇後,被乾隆皇帝以"不敬"之罪名廢黜。這一事件不僅改變了後宮格局,更成為清朝曆史上一樁引人深思的公案。

烏拉那拉氏被廢黜的直接原因是一起看似平常的宮廷争執。據《清實錄》記載,事發當日,乾隆召見皇後議事。在讨論過程中,烏拉那拉氏對乾隆的某項決定提出了異議。這本是尋常事,然而乾隆卻勃然大怒,指責皇後"不敬",當即下令将其幽禁。

然而,僅僅一次争執顯然不足以導緻皇後被廢。事實上,這隻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此之前,烏拉那拉氏與乾隆的關系已經降到冰點。

自被冊立為皇後以來,烏拉那拉氏一直未能得到乾隆的寵愛。乾隆對她态度冷淡,甚至公開表現出厭惡。這種情況讓烏拉那拉氏的處境十分尴尬。作為皇後,她本應是後宮之首,然而實際上卻無法得到丈夫的尊重和愛戴。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烏拉那拉氏面對這種處境,并沒有選擇默默忍受。相反,她開始嘗試通過各種方式來争取乾隆的注意和認可。她頻繁參與朝政,對一些重要決策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做法雖然出于好意,卻引起了乾隆的不滿。

乾隆認為,烏拉那拉氏的行為越界了。在他看來,皇後應該安分守己,管理好後宮事務即可,不應該幹涉朝政。烏拉那拉氏的積極态度,在乾隆眼中變成了"專橫跋扈"。

與此同時,烏拉那拉氏與其他妃嫔的關系也日益緊張。作為皇後,她試圖維護自己的權威,對一些不守規矩的妃嫔進行懲戒。然而,這些妃嫔中有不少是乾隆寵愛的對象。她們借機向乾隆告狀,稱皇後"刻薄寡恩",進一步加深了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不滿。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件事徹底改變了烏拉那拉氏的命運。當時,乾隆最寵愛的妃子之一懷孕了。按照宮規,孕婦應該搬到專門的宮殿靜養。然而,這位妃子卻堅持要留在自己的宮中。烏拉那拉氏出于善意,堅持要求這位妃子按規矩辦事。這一舉動引起了乾隆的極大不滿,他認為皇後是在借機刁難自己寵愛的妃子。

從那以後,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态度更加惡劣。他開始公開批評皇後,甚至在朝臣面前貶低她。烏拉那拉氏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二十一年那場争執就成了導火索。乾隆借此機會,正式宣布廢黜烏拉那拉氏的皇後之位。他在诏書中列舉了烏拉那拉氏的種種"罪狀",包括"不敬"、"專橫"、"刻薄"等。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廢後的過程迅速而殘酷。烏拉那拉氏被立即從皇後宮移出,關押在一處偏僻的宮殿中。她的所有服飾、珠寶都被收繳,隻留下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更令人震驚的是,乾隆下令将烏拉那拉氏的頭發剃光,這在當時是極大的侮辱。

烏拉那拉氏的家人也受到牽連。她的兄弟被革職查辦,家族的其他成員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這種株連九族的做法,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議論。

廢後的消息傳出後,朝野震驚。一些老臣試圖為烏拉那拉氏求情,但都被乾隆嚴厲拒絕。乾隆甚至警告大臣們,不得再提及此事,否則将受到嚴懲。

就這樣,烏拉那拉氏從萬人之上的皇後,一夜之間淪為階下囚。她被幽禁在偏僻的宮殿中,生活艱難,備受折磨。然而,這還不是她苦難的終點。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她将面臨更多的磨難和痛苦。

烏拉那拉氏被廢黜後的生活可謂是從天堂跌入地獄。昔日的皇後,如今被幽禁在紫禁城一隅的冷宮之中。這座名為"永和宮"的冷宮,成為了烏拉那拉氏度過餘生的場所。

在這裡,烏拉那拉氏的生活極其艱苦。她被剝奪了所有的特權和待遇,每日隻能靠微薄的膳食度日。據宮中舊臣回憶,烏拉那拉氏的飲食常常不足,有時甚至無法果腹。她的衣着也從華麗的龍袍變成了粗布麻衣,冬天寒冷時也隻能蜷縮在簡陋的被褥中取暖。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更令人痛心的是,烏拉那拉氏被完全隔絕于外界。她不被允許與任何人接觸,包括她的家人。每日隻有幾個專門看守她的宮女在身邊,這些宮女也被嚴令禁止與她交談。這種孤立無援的處境,對于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後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折磨。

盡管身處如此艱難的境地,烏拉那拉氏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堅強。據守衛冷宮的太監回憶,他們從未聽到烏拉那拉氏發出任何抱怨或哭泣聲。相反,她始終保持着沉默和鎮定,仿佛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态度始終冷酷。在廢黜她之後,乾隆似乎已經将這位前皇後徹底抛在腦後。他從未再提及烏拉那拉氏,也未曾派人探視過她的境況。即便在一些重大節日,當其他被幽禁的妃嫔能得到一些特殊照顧時,烏拉那拉氏也未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然而,烏拉那拉氏的遭遇并非完全被遺忘。在朝中,仍有一些老臣對這位前皇後心懷同情。他們多次嘗試向乾隆進言,希望能夠改善烏拉那拉氏的處境。但這些請求都被乾隆嚴厲拒絕,他甚至警告這些大臣不得再提及此事。

烏拉那拉氏的遭遇也在民間引起了廣泛的議論。盡管官方對此事諱莫如深,但關于前皇後悲慘命運的傳聞還是不胫而走。在北京城中,甚至出現了一些同情烏拉那拉氏的民間歌謠,這些歌謠暗中批評了乾隆的無情。

随着時間的推移,烏拉那拉氏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長期的營養不良和惡劣的生活環境,使得她的身體每況愈下。據說,在被幽禁的後期,烏拉那拉氏已經無法正常行走,隻能卧床不起。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出:烏拉那拉氏在冷宮中去世。她的死訊雖然在官方隻是一筆帶過,但卻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人為這位不幸的前皇後默默哀悼,同時也對乾隆的無情感到憤怒。

烏拉那拉氏的葬禮極其簡陋。按照乾隆的旨意,她被草草安葬在京郊一個偏僻的地方,連一塊像樣的墓碑都沒有。這種待遇,與她曾經的皇後身份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加凸顯了她悲慘的命運。

烏拉那拉氏的遭遇對後宮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她之後,許多妃嫔變得更加謹慎,生怕重蹈烏拉那拉氏的覆轍。後宮中的氛圍也變得更加緊張,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生怕觸怒皇帝。

同時,烏拉那拉氏的命運也成為了清朝曆史上一個引人深思的案例。它不僅反映了皇權的絕對性,也展示了後宮政治的殘酷性。在後世的曆史研究中,烏拉那拉氏的故事常常被引用作為研究清代宮廷政治和社會風俗的重要素材。

烏拉那拉氏的悲劇也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反映。在清代後期和民國時期,出現了多部以她為原型的小說和戲曲,這些作品大多表達了對烏拉那拉氏的同情,同時也對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批評。

即便在現代,烏拉那拉氏的故事仍然引起人們的關注。她的經曆被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成為探讨古代女性地位和命運的重要題材。在這些作品中,烏拉那拉氏往往被塑造成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她的遭遇引發了人們對權力、愛情和命運的深刻思考。

乾隆第2任皇後:被皇帝當仇人,在位15年不受寵,1次冒犯毀餘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