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作者:文學一淺閣

酒類文化在大陸源遠流長。自先秦開始,就出現了尊、觥、彜、卣、罍、缶、盉、壺等盛酒器,也出現了爵、觚、觯、角、斝、杯等飲酒器,現在我們再看一個另類的可作酒器、盛水器的“瓟瓠”。“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具體什麼意思,又該怎麼了解,這裡我們再好好了解下。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一、“瓟瓠”的字形演變

(一)瓜

“瓟瓠”兩字都有“瓜”字。瓜是“苽”和“蓏(luǒ)”的本字,金文時字形類似兩根藤蔓在上部相連,中間結了一個橢圓形的大瓜。小篆字型時,藤蔓上下錯開,中間的“瓜”形,變成了類似“6”字形。後來再次演變、簡化,就成了楷體版的“瓜”字。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二)包

“包”是“胞”的本字。甲骨文字形類似一個菱形肚子裡有個蜷縮着的人,表示妊娠反應後,肚子孕育胎兒。金文時更形象,外面一個圓形,裡面一個坐着的嬰兒。小篆時字型分化,外部線條化。另造了月旁,表示“胞”。“包”失去了本義,另表包裹、包容之意。隸書時再簡化,楷書更工整,成了“包”字。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三)誇

“誇”字說過多次,最初為“誇”,言旁表示與說話有關,右邊“大”和“虧”組成。早期字型,“虧”和“于”一樣。“誇”的甲骨字形,左邊類似“幹”,右邊站立的人形。金文時人上于下,小篆上部演變為類似的“土”字,下部演變為“虧”字。經過秦系簡牍、隸書後,楷書直接變成了“誇”,表言過其實之意。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二、“瓟瓠”怎麼解釋?

“瓟瓠”,指類似葫蘆的瓜,硬殼可作酒器,也叫瓠瓟,出自《紅樓夢》。事實上,“瓟”和“瓠”是兩種植物。“瓟”有三種含義:其一為類似葫蘆的小瓜;其二為某種草;其三同“匏”。而“瓠”前面我們講過,也有三種意思第一個表示“瓠瓜”,在農村常見,呈長條圓形的瓜;第二個指瓦壺;第三表示空闊、大。總之,瓟瓠指的是一種可用于作飲水器、酒器的葫蘆瓜制品。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三、“瓟瓠”在古文獻中的運用

懷缗居

[宋代]晁補之

自種雙桐已四年,秋來匏瓠小籬穿。

上床不怕陳登歎,我欲歸求許汜田。

瓟瓠,指一種葫蘆類植物。陳登,許汜,都是三國時期人物。陳登歎和許汜田,說的是一則“求田問舍”的典故,褒揚了陳登,貶低了許汜的沒有大志。本詩大意:“我自己栽種兩棵梧桐樹已經有四年之久了。秋天到來,瓟瓠藤蔓旺盛,爬滿了小籬笆。坐在床上,我不怕類似陳登的歎息。因為我想象許汜那樣,隻追求自己的田園。

“瓟瓠”不讀páo hú,也不讀bó hù,該怎麼讀才對,又是什麼意思?

本詩作者晁補之,字無咎,号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這是一首田園詩,開頭兩句以“四年梧桐”“瓟瓠滿籬”,描寫了農村優美的田園風光。後兩句化用三國時期陳登和許汜的典故,借此表達志向:悠閑的田園生活是詩人心中所喜,隻願做許汜那樣的人,也不怕陳登似的人物嘲笑他沒有大志。

四、“瓟瓠”該怎麼讀?

正确讀音:bó hú

同音字:博 壺

部首:瓜

結構:左右結構

五、結語

漢字文化,韻味深遠。“瓟瓠”皆屬瓜類植物,既可食用,也可做水器、酒器。同時,瓟瓠也代表着清靜平淡的田園生活,悠閑自在的人生态度。畢竟人的一生時光短短,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有人原負重前行,于歲月中“峥嵘”一番,也有人閑情逸緻,且聽風雨,安度慢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