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小裡的正高職稱,真材實料有幾分?

作者:千田十一

近年來,随着職稱改革,中國小職稱合并,原本評國小進階職稱(如今的中國小一級)是國小教師的盡頭,變成國小教師也可以評副進階,從2022年開始很多地區中國小教師也可以評正進階了。

随後每年都有中國小教師評上正進階,中國小正高職稱的數量激增,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然而,中國小的正進階教師真材實料有幾分?

中國小裡的正高職稱,真材實料有幾分?

深扒正進階教師的身份

正高職稱是教育行業的金字塔尖,以前都是大學教師評正進階,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極高認可。

然而如今,中國小教師都能等同于“正教授”,着實令人費解(這裡并沒有貶低中國小教師的意思)。

畢竟在傳統意義上,“正教授”無論是學曆,還是科研實力,不是一般中國小教師能力能夠達到的。

那麼這些鳳毛麟角的中國小正進階教師一般都是什麼身份呢?

當然,首先我不否認,在衆多的正高職稱中,确實有些實至名歸的。

他們在教學第一線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對于這部分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但是這些的正進階教師真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沽名釣譽之輩。

首先,局裡的上司和教研員我就不做評價了,我隻說我眼界範圍内的吧。

據我所知,每年為數不多的正進階名額都落到了學校的“實權派”。

他們有兩個個共同點:

市區名校的一把、二把,或者有些相當實力背景;正常情況下他們很多年都沒有從事一線教學。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能明白,專家的言論為什麼總是那麼招人煩,因為他們不了解人間疾苦,不接地氣。

中國小裡的正高職稱,真材實料有幾分?
中國小裡的正高職稱,真材實料有幾分?

職稱評定注重形式而忽視實質

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出來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積累。

然而無論哪一級職稱評定,很多内容更趨向于形式而忽視實質,人為因素太大。

那我們就來談談職稱三大件——優質課、課題、表彰。

正常來講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優質課無論是作秀也好實力展示也罷,都應該有這個實力去獲得。

但是,我所知道的很多教師并沒有講過一節公開課或者優質課,但是他們手裡握了好多優質課證書,有區級也有市級,有的甚至直接是市級一等獎。

至于他們從什麼管道獲得的那就不言而喻了。

反而那些實打實講了優質課的教師,往往也就一兩節優質課獎;

再來說說課題和論文吧,管道就更多了:

教體局下達的課題,參加各種教育訓練班、期刊上出錢發表論文等方式都可以快速積累“資曆”,而這些“資曆”在職稱評定時往往能起到關鍵作用。

可是中國小教師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師有幾個?

那些論文和課題多半都是“科技與狠活”,有的還能“大包”給機構,你隻需要出錢,剩下的一條龍給你服務得妥妥帖帖;

表彰就更不用說了,我認識的一位草包教師,說她是草包一點都沒有誇張。

教哪個班哪個班倒數第一,家長三天兩頭找事。

主課教不了,副課不好好教,連最基本的電腦操作都不會。

但是這一點都不耽誤人家名正言順地成為省級骨幹和省級名師,一節優質課沒講過,手裡一大把優質課證書。

四十多歲副高早都評上了,據說正高條件也夠了,坐等正高名額降臨。

是以,大家說說,中國小裡的正高職稱,真材實料有幾分?

喜歡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點個“在看”,并轉發給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