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跑分史

作者:autocarweekly

文|飛走的雲

新車釋出不到百天的小米釋出6月最新資料:上月傳遞量已超1萬輛這個小目标,預計本月傳遞量将繼續超1萬。據說,小米方面對今年全年的傳遞量預計,是10-12萬輛。

就……小米為什麼會如此自信?

我個人覺得有一個頗為關鍵的小原因——即它極為善于跑分。

是的,如果要用一句話定義小米SU7,我覺得它就是一台運動轎車“跑分王”。

其實較早之前的兩場釋出會就能看出來。這款車特别小米,也特别雷軍。

相比小米的祖傳跑分藝能,小米SU7最微妙的變化是,它從狹義跑分變成了廣域跑分,并疊加了驚豔的産品思維。

而要了解這樣的變化,我們要先追溯一把前小米時期和小米早期。

跑分前傳

創立小米前,雷軍在金山幹了16年,在這段金山歲月裡,他主要從事計算機為基礎的軟體開發。

計算機行業因為IBM相容機的硬體模式,存在非常多樣化的硬體規格,性能差異極大。

為了展現計算機性能,當年就流行各種跑分軟體——經曆過那個年代的朋友肯定對3Dmark、CPU-Z、CrystalDiskMark之類的耳熟能詳。使用統一的标準跑分,來衡量計算機性能,是指導消費者在繁雜的硬體市場中挑選電腦的重要手段。

雷軍也正是帶着這樣的認知,建立了小米,于是芝麻正确地掉進了針眼裡。

當時正是智能手機誕生初期,晶片供應商多,性能差異大,恰如繁雜的電腦硬體。

當時比較主流的手機晶片廠商就有高通、英偉達、德州儀器、三星、聯發科、飛思卡爾、富士通、英特爾、華為、Marvell和紫光展銳等等等等。

是以SOC品類繁多千差萬别,再加上性能普遍不足,消費者們多看中自己手機用起來是不是更流暢、能流暢多久。而多數手機廠商選擇把晶片性能藏起來,不願意透露具體的晶片型号。

雷軍偏偏不!

他認為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非一家手機公司,網際網路從誕生開始就是為了高效、透明、公平。

是以雷軍喜歡和使用者交流,和使用者達成資訊對稱。于是2011年小米1的釋出會上,他直接亮明了晶片型号——當年的性能王者高通骁龍8260,擁有1.5GHz的頂尖頻率,是安卓陣營最強跑分王。

同時小米也是堅持成本效益的公司,小米1售價1999元,基本完全緊貼成本。在當時的小米看來,成本效益是最重要的優勢,其實就是需要展示小米手機性能強。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跑分。

于是,跑分就這麼成為小米釋出會的傳統展示項目。

小米跑分史

小米1跑分登頂,銷量起飛

而小米也由此獲得巨大回報。

當年線上消費者們普遍是電腦長期使用者,對于性能數字天然敏感,對小米的“跑分代表體驗”的理念認同度非常高,是以創業前幾年,小米手機線上上市場勢如破竹。

再疊加功能機替換潮最先就是線上上掀起,小米很快就霸占了線上市場,并趁勢登頂中國手機行業——2011第一款手機發售,2014年就取得國内手機銷量第一。

跑分天花闆

看到小米的跑分政策大獲成功,大批智能手機公司選擇跟進,死磕跑分。不過如今這些跟進跑分的手機公司幾乎全部消亡了。

當時有兩家手機公司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就是OPPO和VIVO。他們的政策是選擇性能略弱一些的晶片,搭配極其精緻的做工,來吸引線下消費者。

比如2016年初OPPO R9上市,同年10月R9S上市,兩款手機都選擇入門級晶片,跑分隻能達到小米999的手機水準。

但這兩款經典機型,選用當時正流行的一體銑削全金屬作為機身,搭配更鮮豔的OLED螢幕、更好看的自拍效果以及“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快充技術。

對于普通消費者,OPPO R9系列成為了第一眼更驚豔的産品,銷量遠超同年的小米5和次年初小米6,R9S一個季度銷量更是高達890萬台,而小米6一共隻賣出550萬台。

不過有些時候還是要看後勁兒。雖然銷量無法與OPPO媲美,但小米6依靠強大的軟硬體成為口碑持久無敵的一代神機,甚至還有“買新不買舊,除非小米6”的一代傳說。

乍一看,小米鐘愛的跑分隻能展現手機晶片的能力。盡管這的确是手機體驗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片面性也非常明顯——每天把玩、拍照、看視訊、玩遊戲的消費者們,開始對手機體驗細分出很多元度,而跑分隻能帶來少數次元的優秀,需求千人千面,跑分高顯然不能打動所有人。

小米跑分史

小米6執着的跑分對比,銷量不低OPPO

2016年,小米感到跑分大法在對手的體驗對比下全面落敗。因為産品的失利,小米手機銷量開始下滑。

此前在手機行業,任何一家公司出現銷量下滑,就無法逆轉。

主要因為手機公司與背後供應鍊的強關聯。當手機公司快速發展,供應鍊企業會鼎力支援;一旦銷量下滑,供應鍊企業很容易失去信心回撤全力,繼續導緻持續下滑無力回天。我們熟悉的愛立信、西門子、摩托羅拉、諾基亞、HTC都是如此。

于是,一封員工的公開信在内部流傳。信裡提到:有誰在負責使用者體驗的量化考核?我們是不是需要一個首席體驗官的角色,僅僅需要為使用者的體驗負責?

很快,公司換掉了從創業起就一直負責手機部門的周光平,由雷軍親自掌管手機部。經過2016和2017年的艱苦補課,實作銷量逆轉。

長達兩年的低谷期,讓小米的跑分文化出現巨大轉變。小米認識到,跑分不是萬能的,更重要的是使用者體驗。

然而工程師出身的雷軍依然認為,使用者體驗需要量化。于是小米的跑分邏輯出現了兩種演化:

1. 将跑分從狹義的計算能力跑分拓展到更多方面,将多元度的使用者體驗量化成各種各樣的跑分。使用者體驗實際上必須進行量化,才能有對比,有目标,有提升。隻是空虛地說說體驗優先,是無法得到真實提高的。

2. 聚焦單個賣點,将其做到遠遠超越時代的水準。跨越整個時代的領先,可以瞬間擊破消費者的理性思考,其他次元的體驗統統可以略作妥協。

跑分的進階

2018年小米8釋出會,新的跑分邏輯落地了。

除了計算能力跑分,小米8新提出操作跟手度跑分,還跟進了DXO相機跑分,NFC公交卡跑分,GPS定位跑分。

小米逐漸把日常使用中的場景納入到跑分範疇,就是将各種體驗進行量化,進行針對性的研發産品,最終使用數字來表達使用者體驗的提升。

小米跑分史

小米認識到跑分不是萬能的

小米跑分史

正常計算能力跑分

小米跑分史

NFC公交卡跑分

小米跑分史

GPS定位跑分

後續的小米10釋出會,更是帶來了螢幕亮度、色準跑分、自動亮度調節跑分、重新整理率、采樣率跑分、揚聲器音頻跑分、複制粘貼跑分、液冷闆跑分、散熱跑分、電池和快充跑分、相機傳感器尺寸跑分、線性馬達跑分、相機DXO跑分……

小米從最初的安兔兔跑分,進化到了全面量化跑分,螢幕、拍照、音質、性能、體驗,萬物可跑、萬物有分。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小米跑分史

如何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另一個轉變,出現得更加當機立斷。2016年10月,小米還在飽受銷量暴跌的困擾,平平淡淡釋出小米NOTE2後,雷軍帶來了初代MIX。

記得小米1釋出時,雷軍曾說:“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而初代MIX是對這種思維方式的完全悖反。

初代MIX是衆多使用者體驗的妥協的産物,妥到放在任何手機上必然是一個妥妥的失敗。而這些缺點連同衆多技術突破,統統被隐藏進這個極緻外觀内——它仿佛是來自未來的設計,讓MIX最終成為智能手機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引領了下一個10年的手機外觀和人機互動界面設計。

不可避免的,MIX也跑分,但隻有一項—屏占比。

釋出會上,雷軍說握着全面屏,仿佛握着全世界。依靠這一項跑分,小米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贊譽,幾乎所有人都說小米MIX定價定得太低了。太多人隻是為了這一個劃時代的外觀買單。

小米跑分史

MIX唯一的跑分

輕輕一摔就粉碎又如何?取消聽筒,利用壓電陶瓷實作電話輸出,導緻通話音質不佳又如何?為了外觀極度壓縮攝像頭空間,導緻畫質拉胯又如何?前攝像頭布置在螢幕下方,自拍難用又如何?。

當消費者看到那塊幾乎鋪滿的螢幕,就是想擁有,就是想握在手心,就是希望将它用作審美的标簽。

至于使用?真的,能用就行。

小米跑分史

MIX,超越時代的美

得益于使用者體驗全面量化、全面跑分,且實際綜合體驗也着實不錯,小米10成為了小米6之後的又一款長壽神機,銷量對比上代有了巨大提升,小米的高端化初獲成就。

小米12 Ultra則是延續MIX精神,做最極緻的拍照手機。除了在機身手感、重量、厚度方面做出妥協,還調整了一些小政策。

多年來,小米在DOX上屢獲拍照最高分,但消費者對小米拍照評價不高。因為DOX跑分更多是畫質比拼,曝光、解析、色彩、紋理、噪點、僞像這些專業測試資料,并不考慮消費者審美。是以,一張漂亮的照片未必是100%還原場景,更需要藝術處理。

是以小米從12 Ultra開始就沒再糾結DXO排名,改為和徕卡合作提升拍照審美。于是,12 Ultra一眼就能看出與衆不同——攝影體驗提升巨大。小米的拍照口碑也是從此開始積累。

由此,小米的數字系列手機都會做出一款體驗全面均衡的産品,外加一款極緻攝影的産品。互相搭配面向不同需求的使用者群體。比如小米13、14是均衡王者,13 Ultra、14Ultra則是極緻攝影産品。

SU7登堂入室

經曆了創業初期的巨大成功,2015-2016年的谷底折磨,2018年以後的持續進步,2021年小米帶着祖傳的跑分藝能,宣布進入汽車行業。

在2023年底的小米汽車技術釋出會上,小米就在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方面展開了全面的跑分;甚至2024年的上市釋出會上,小米宣稱是電機轉速、圈速、風阻系數、車身剛性、溫控能力的跑分王者。

出走半生,跨界仍愛跑分。

小米跑分史

電機跑分

小米跑分史

風阻跑分

小米跑分史

速度跑分

小米跑分史

刹車跑分

小米跑分史

續航跑分

小米跑分史

充電跑分

小米跑分史

扭轉剛性跑分

小米跑分史

被動安全跑分

小米跑分史

油門踏闆響應跑分

小米跑分史

轉向跑分

小米跑分史

浙賽圈速跑分

小米跑分史

溫控能力跑分

通過這些跑分,小米想要證明SU7的目标合理且值得:它要做50萬以内最好看的車、要做50萬以内最好開的車、要做50萬以内最智能的車。

是以

究竟應該如何評價小米SU7?

作為一名小米SU7車主,目前提車40多天、開了5000多公裡。

我認為作為小米的第一款車,它是外觀驚豔的偏科跑分王者,它将賣點做到極緻,也為此作出不少妥協。它的目标基本達成,也存在一些繼續提升的空間。

• 首先,50萬以内最好看的車?達成!

說一件小事。

我提車當天,去了趟公園。公園裡有一台貼得非常精美的Model Y,我特意停到它旁邊,Model Y的兩位姑娘回來就仔細琢磨我的車,感到非常驚豔,還透過車窗跟我聊天,想和小米SU7還有我合影。

是的,提車以來被圍觀的次數已經過多。大家對于外觀設計的評價有正面有負面,但沒有說醜的。

小米跑分史

兩位姑娘居然有勇氣搭讪我,看來SU7很誘人

• 其次,50萬以内最好開的車:達成

傳遞之後,大部分車主和官方做的第一件事幾乎都是賽道刷圈,而刷出的賽道圈速普遍很快。好開的車未必賽道快,但賽道快的車肯定好開。SU7能取得50萬以内頂級的賽道圈速,也的确是好開。

我的一位朋友汽車部落客@小王同學 問我借車狠狠開了兩把。

她也算是開過不少純電車的了,她說很少純電轎車能開得如此開心,能把汽車部落客真誠的笑容開出來,很不容易的。

小米SU7将“好開”這個選項,列為了整車開發的超高優先級,甚至通過内飾也能窺見一斑。

很多朋友覺得SU7的内飾不太高檔,尤其是方向盤,塑膠感很重!這個感覺簡直太對了——除了xiaomi的LOGO和輔助駕駛按鈕做了一小圈裝飾,中間扶手采用金屬面闆,按鈕和大屏外圈是磨砂材質,并且都是槍灰色,色澤暗沉極其樸實。

起初我是有些失落的,5000公裡之後我開悟了——SU7就是要追求駕駛極其友好,設計樸實的内飾,造就極其優秀的駕駛視覺體驗,它沒有任何高亮裝飾,是以在任何駕駛環境下,都不存在刺眼的反光。

最後,50萬以内最智能的車?有待進步……

小米車上可以靈活控制很多生态家電,對我這種全屋小米的使用者非常友善。

它能和小米手機無線連接配接,無論投屏還是App固定到車機端運作都很友善。這是使用手機算力運作App,幾年之後即便車機8295算力不足,也可以使用最新的手機,來流轉App,保持流暢。

座艙内擁有多個接口,可以拓展不少配件。

随着保有量進一步上升,預計市面上會有更多有趣的配件。到時候,或将不再會有兩輛一樣的SU7座艙,大家會根據自己的需求,拓展成更适合自己的模樣。

不過,對于智能輔助駕駛。目前小米SU7的智駕能力距離第一梯隊還差挺遠,仍需持續進步。

畢竟為了實作極緻的好看和好開,小米SU7還是作出很多妥協的。

比如為了漂亮的車身姿态和比例,小米SU7的L113明顯長于同級對手,壓縮了座艙空間,它的軸距長達3米,但是座艙空間和同級對手相比,略顯緊湊。

優秀而緊緻的轉向帶來頂級的操控表現,但是日常駕駛也存在響應過于敏感的問題,高速駕駛的舒緩感不足。

此外,更多功能性考慮也不是很多很全,比如沒有常見的0重力座椅或座椅按摩啥的。

最後的最後

從小米的曆史路徑來看,SU7就是那個極緻的偏科車型,目标人群是富有活力的年輕人。她們喜歡張揚的外觀、澎湃的動力和社牛的交流;未來,小米肯定會配套布局一輛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适合家用的車型,相信在各方面,都能跑出更高分。

是以,可以期待一下小米SUV。雷軍一定能造出一輛空間、舒适、動力、智能、駕駛都上佳的全能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