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刊丨布央有海

作者:當代廣西

路邊的烏桕樹,菱形葉片漸漸被節氣染成紅色,遠看像一位紅衣女子眺望家鄉。我翻山越嶺,隻為來看一片海。

秋日清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布央村的茶園在薄霧中悠悠醒轉。從村裡乘坐觀光車,不久就到達仙人山山頂。忙碌的茶農已經在園中勞作,每逢豐收季,侗家人會互相幫助采收,茶園一片忙碌而喜悅的情景。

布央村仙人山,名如其山。在這裡,人和天的距離,仿佛變近了;人和俗世的距離,仿佛變遠了;人的思想變單純了,人的心境變甯靜了。

讀刊丨布央有海

茶園連片的布央仙人山 雷昕 攝

“但願那,海風再起,隻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山頂觀景亭傳來的吉他彈唱,旋律懷舊悠遠,歌聲幹淨明亮,一個小夥子在自彈自唱。他沉浸在歌詞的意境中,渾然不覺身邊站滿了圍觀的遊客。曲罷,遊客紛紛邀他再來一曲。小夥面帶微笑,低頭調了調琴音,又一支優美旋律像流水一般緩緩流淌,美景和音樂相得益彰,人們一邊看風景,一邊聆聽動人的琴聲和歌聲。起風了,風掀起發梢,掀起衣襟,掀動思緒,掀起心裡的浪潮。

我轉過身,從仙人山觀景亭的視窗望出去。遠處的山巒如碧綠的屏障,又像海面,波濤此起彼伏;近處的茶樹,也像綠色波濤,随山勢此起彼伏。我将手掌伸向藍天,把紅日托在掌心,天那麼遠,又那麼近,太陽的光暈在碧綠的茶園上空現出一片幻彩。

從山頂俯瞰,一叢叢綠色卧蠶般的茶樹間,采茶姑娘像星星般散落在茶園。她們頭戴米黃色鬥笠,身着藍色侗服,身上斜背竹簍,鬥笠上印着吉祥如意的花卉圖案。她們露出的小半截雪白手腕有節奏地律動着,手指交替在茶樹嫩芽上翻飛,直到日頭偏西。她們腰間的竹簍裡,茶葉越來越多,太陽落山時,她們背着沉甸甸的背簍下山,身體勞累,腳步卻輕快。夕晖裹住她們年輕的身軀,在鏡頭下定格,那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茶園暮歸圖。

侗鄉人勞作之餘喜歡唱歌跳舞。聽說當晚有篝火晚會,我很期待,想起學生時代的篝火晚會,一派衆人拾柴火焰高的熱烈場景,圍坐篝火旁,兩頰被紅彤彤的光焰照映至發熱。如今,燒柴火的篝火已經改用橘紅燈光和鼓風抖動的紅布條代替。侗家竹樓木屋可以在風雨中屹立百年,唯獨害怕火情,不使用明火的篝火晚會,增加了安全系數。

而“燈火晚會”的氛圍一點也不輸燒柴禾的篝火晚會。人們手拉手、肩并肩,踩着音樂節拍,會唱的領頭,不會唱的跟着學,一群人圍着“火堆”,侗族大歌歌聲嘹亮,衆人舞步熱鬧歡騰,白天的塵勞被洗得幹幹淨淨,不管怎麼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行走的過程,讓我難忘很多美好的邂逅。布央之行,我還記住了兩個追夢的姑娘。

初見小莫,她身着對襟白上衣,領口有紅藍相間的刺繡圖案,這是典型的侗族服飾。在她的茶葉店裡,小莫一邊為我泡茶,一邊聊起了自己的過往。幾年前她貸款創業,自購一條茶葉加工生産線,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如今已成習慣。

“以前很少有經銷商上門找我們收購茶葉,我們隻能把茶葉運往縣城裡唯一的茶廠,價格低得可憐,辛辛苦苦采到的茶葉,每斤才賣兩塊錢。”小莫一邊熟練沏茶一邊說,“如今村裡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好,道路四通八達,從家裡騎電單車到自家茶園用不到十分鐘。我從早到晚都在茶園勞動,中午不休息,每天約莫可以摘十斤茶葉,一天保守可以掙個百把塊沒問題。”

小莫在村裡自建了舒适美觀的民宿,一樓前店後廠。她帶我參觀自家的茶葉加工作坊。這是殺青,這是撚搓,這是烘茶……小莫不慌不忙,如數家珍,一道工序接着一道工序為我一一解說示範。這一刻,茶園和茶廠好比戰場,這個樣貌文靜、身形纖細的女子,像個運籌帷幄、勝算在胸的将軍。

讀刊丨布央有海

琵琶、侗歌,已經融入布央人的日常。雷昕 攝

在布央,像小莫家這樣的前店後廠有很多,各具特色的民宿也随處可見。這裡的村民,白天在茶園勞作,晚上喝茶賣茶。任你随便走進一家店,主人都會熱情地請你品茶,給你講這裡的風土人情。即便你不買茶葉,他們也總是殷勤周到,笑臉相迎,仿佛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接待自家親戚來坐一坐,拉一拉家常。千年侗鄉,歌的海洋。這裡的居民大多擅長吹拉彈唱,他們喝茶要唱歌,吃飯要唱歌,幹活要唱歌,休閑要唱歌。不知是好茶潤澤了歌喉,還是歌喉給茶湯添了妙趣,這種慢火煮茶的生活,讓他們像是落在人間的神仙一般自在。

在仙人山,我還邂逅了一個性格開朗的姑娘。她叫小陸,從上海知名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創業,經營一家民宿。

“你在上海過得也不錯,為什麼要辭掉工作回來?” 我笑着問她。

“現在家鄉發展一年比一年好,我回來同樣可以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漂泊異鄉,不如歸來。”她撥了一下随手編成麻花的長辮,笑起來像花朵般明媚。

因為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小陸的民宿設計得個性十足,這鮮明的風格恰如她本人,既充滿都市的時尚,又有布央的淳樸,融合着她對生活的了解。

告别大城市的繁華和快節奏,如今小陸過着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的生活。工作之餘,她喜歡到田頭看水牛吃草,到河邊看老者釣魚,就像欣賞一幅畫。小陸很享受當下,用她的話說就是,生活不疾不徐,像是安靜地等待一場雪落。

她在房前屋後栽滿鮮花。在城市生活時,她種的三角梅總是等不到花開樹就枯死了。回到家鄉廣西,滿大街的三角梅開成一樹樹繁花,她覺得自己心裡也長出了一棵會開花的樹。“家鄉氣候太宜居,沒有理由不回來!創業自然是一波三折的,但事在人為嘛!”花朵般的笑容再次綻放在小陸臉上。

我看着她青春的面龐,心裡也很受鼓舞。這女孩臉上有笑,心裡有夢,眼中有光,好像無論遭遇什麼問題,她都有勇氣迎難而上。

遙想種茶之前,布央村窮山困水,十裡八鄉有女兒的人家萬萬不敢和這裡聯姻。如今,綠油油充滿生機的茶山,雲集四面八方的遊客,今日之布央再不同以往。這中間,布央人經曆了什麼?

這個常年雲山霧罩的村莊,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地制宜墾山種茶,大家摸着石頭過河,經過不斷擴大規模和品種改良,最終摸索出一條适合自己的産業發展路。這些年,人們口口相傳,山裡種的茶香到了山外,三江茶的名聲越來越響,就像茶煙氤氲,憑風輕揚。如今的三江茶葉,品質可以媲美很多茶葉大省的産品。海拔近千米的茶園風光也吸引了八方遊客慕名而來,帶動了三江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業的壯大又反哺村莊,為布央茶園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良性循環,使三江茶的價格和銷售額都大幅度上揚。

随着一批批茶葉運出大山,茶農們的收入水漲船高。每年賣茶葉的收入少的有幾萬,多的有十幾萬,茶農們再也不需要背井離鄉打工,他們如今的生活就是種茶、制茶、賣茶、彈琴、唱歌,和慕名而來的遊客一同品茶。山上連片的茶園,每年加工幾百噸茶葉,帶來幾千萬營收,眼前這山,難道不是名副其實的仙人山嗎?

臨别的清晨,我又登臨仙人山山頂,遠處的山巒在翻騰的雲海中若隐若現,如同一幅不斷變幻的水墨畫。仙人山上的一座座觀景亭,在藍色天幕下盈盈一握。遠處,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給茶樹撒上一層霞光。

勤勞的布央村鄉親們習慣早起勞動,碧綠的茶樹間,除了忙碌的采茶人,還有美麗的侗族姑娘手持自拍杆,在碧綠的茶園裡站成一道靓麗的風景線。她們正在通過各大直播平台向網民推介三江茶。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孩眼波流轉、顧盼生輝,她們身上鮮豔的侗族衣裙随着微風輕擺,頭上精美的銀飾随着腳步發出悅耳的碰撞,如天使降落凡間。

清晨的布央廣場上,人們照例早起擺好茶攤,茶香袅袅,鳥鳴聲聲。一杯香茗下肚後,香氣萦繞在齒間。我不經意玩賞手中的茶碗,發現上面印着白居易的詩句:“無由持一碗,贈予愛茶人。”不管懂不懂茶,這碗勞動緻富的香茗,願熱愛生活的人都來嘗一嘗。

茶産業,讓三江布央這個古老的侗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布央多山,布央多茶,布央有情,布央有海,村民的生活洋溢着滿滿的幸福感,這裡的山海茶海,已然翻湧成人海歌海,漫進人們的心海夢海。

(作者簡介:蒙佳,女,壯族,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林業生态作家協會會員、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