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作者:蜀山史道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妍妍

編輯|妍妍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前言

蒙古土爾扈特部的大遷徙是曆史上一段引人注目的傳奇。

他們為何在風雨飄搖中主動西遷歐洲,又為何在百年後毅然回歸中國?這背後隐藏着怎樣的動蕩與決策,是什麼力量推動着這場跨越歐亞大陸的壯舉?

從草原到歐洲,再到重返故土,土爾扈特人的命運究竟經曆了怎樣的波折與挑戰?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一、草原雄鷹:土爾扈特部的起源與西遷

在蒙古高原的廣袤草原上,土爾扈特部的故事要從他們的先祖克烈部說起。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期間,克烈部曾與之展開了激烈的抗争。

盡管最終敗于成吉思汗之手,但克烈人的勇武精神卻深深打動了這位草原霸主。作為嘉獎,成吉思汗将克烈人編入自己的近衛軍,并賜予他們"土爾扈特"之名,意為"拱衛"之意。

随着蒙古帝國的崛起與衰落,土爾扈特部經曆了多次變遷。到了17世紀初,他們已成為厄魯特蒙古的四大部落之一,與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并稱"四衛拉特"。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然而,這個時期也是蒙古各部之間争鬥不斷的時期。準噶爾部在首領哈拉忽拉的帶領下日益強大,開始觊觎其他部落的領地。

1629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額爾勒克面臨着艱難的抉擇。準噶爾部的壓迫日益嚴重,他們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

經過深思熟慮,和額爾勒克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帶領全部5萬餘帳,約25萬人西遷。這個決定雖然充滿風險,但也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在出發之前,和額爾勒克派出偵查隊伍探路。他們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在裡海北面有一片廣闊的草原,水草豐美,非常适合遊牧生活。

于是,在1629年的春天,土爾扈特人開始了他們的西遷之旅。這段旅程異常艱辛。他們要跨越廣袤的哈薩克草原,途中面臨着惡劣的自然環境、食物短缺以及來自其他部落的威脅。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但土爾扈特人憑借着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騎射技術,成功抵達了伏爾加河流域。

在新的牧地上,土爾扈特人很快适應了環境,建立起了自己的汗國。然而,他們并不知道,一個更強大的對手正在崛起,将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挑戰。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二、沙皇之鷹:土爾扈特部與俄羅斯的糾葛

17世紀的俄羅斯正處于快速擴張時期。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後,沙皇俄國開始了瘋狂的領土擴張,将國土面積擴大到了莫斯科公國時期的400倍。

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土爾扈特部來到了沙皇俄國的家門口。起初,俄國人對這些遠道而來的蒙古人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政策。

他們允許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流域遊牧,甚至預設了土爾扈特汗國的建立。然而,這種表面的寬容背後,隐藏着沙皇俄國對土爾扈特人的剝削與利用。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俄國人很快發現了土爾扈特人的軍事價值。蒙古人傳統的騎射技能和戰鬥精神,使他們成為了理想的騎兵。

于是,在曆次沙俄對外戰争中,我們都能看到沖鋒在最前線的土爾扈特騎兵。然而,這種"優待"并不意味着土爾扈特人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相反,沙皇俄國對土爾扈特人的控制日益嚴厲。他們幹涉土爾扈特汗國的内政,強征青壯年參軍,甚至試圖改變土爾扈特人的宗教信仰,要求他們放棄藏傳佛教而改信東正教。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到了18世紀中葉,情況進一步惡化。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後,對土爾扈特人的壓迫達到了頂點。她要求16歲以上的土爾扈特人全部參加俄軍與土耳其的戰争,這實際上是在抽空土爾扈特人的人口。

同時,她還試圖扶植親俄派,建立傀儡政權,以架空土爾扈特大汗渥巴錫的權力。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土爾扈特人開始萌生回歸故土的想法。

他們的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方,那裡有他們曾經生活過的草原,有他們的同胞。而此時的中國,已經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治理下,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三、東歸之路:艱辛的萬裡征程

1770年,對于土爾扈特人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在俄土戰争中遭受重創後,他們面臨着亡族滅種的危險。大汗渥巴錫意識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動,整個民族可能就會在異國他鄉消亡。

經過深思熟慮,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率領全族東歸。這個決定充滿了風險。他們要穿越茫茫草原,跨越數千公裡的距離,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敵對部落的阻擊。

更重要的是,他們并不确定清朝是否會接納他們。但是,對于渥巴錫和他的族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1770年12月,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渥巴錫率領約17萬族人,悄悄離開了他們在伏爾加河畔已經生活了140多年的家園。為了避免引起俄國人的注意,他們不得不分批出發。

然而,他們的行動還是被俄國人發現了。葉卡捷琳娜二世震怒,立即下令追擊。她不僅派出軍隊,還指令沿途的哈薩克部落阻擊土爾扈特人。

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開始了。土爾扈特人在茫茫雪原上艱難前行,身後是緊追不舍的俄軍和哈薩克騎兵。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敵人的追擊,還有嚴寒、饑餓和疾病的威脅。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在奧瑟峽谷,他們遭遇了哈薩克人的伏擊。激烈的戰鬥中,大量土爾扈特人傷亡。但渥巴錫沒有放棄,他鼓舞士氣,帶領族人繼續前進。

途中,他們還要穿越廣袤的戈壁沙漠。幹旱和缺水成為了最大的敵人。許多人倒在了路上,但幸存者仍然堅持着,因為他們知道,家園就在前方。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四、乾隆之援:清朝對土爾扈特的接納

在土爾扈特人艱難東歸的同時,清朝并不知曉這一驚人的舉動。直到沙俄派人來清朝索要"逃民",乾隆皇帝才得知此事。

但乾隆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乾隆不僅拒絕了俄國的要求,還明确表示要接納土爾扈特人。

他對使臣說:"土爾扈特原本就是我大清的子民,現在他們要回歸故土,我們自然歡迎。至于你們的追捕,可以在俄國境内進行,但絕不允許進入我大清的領土。"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這一表态,不僅展現了乾隆的政治智慧,也顯示了清朝的國力和自信。面對強大的清朝,沙俄不得不放棄了進一步的追擊。

1771年6月,曆經半年多的艱辛跋涉,土爾扈特人終于抵達了伊犁河畔。當他們看到清軍的旗幟時,許多人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渥巴錫率領族人向清軍獻上了自己的武器,表示歸順。

乾隆得知土爾扈特人安全抵達後,立即下令從全國各地調集糧食和牲畜,支援這些剛剛回到故土的遊子。他還特别赦免了随行的舍楞,這位曾經反抗清朝的準噶爾貴族。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民族團結事件,乾隆親自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并命人刻石立碑,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記載這段曆史。

這兩塊巨大的石碑至今仍矗立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廟,見證着這段跨越百年的民族團結史詩。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五、歸來:重塑民族認同與文化傳承

土爾扈特部的東歸,不僅是一次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次民族認同的重塑。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了近150年,土爾扈特人的語言、習俗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然而,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源,保持着對故土的眷戀。回到故土後,土爾扈特人面臨着如何重新融入中華文化圈的挑戰。乾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幫助他們适應新的生活。

他不僅給予了物質上的支援,還在文化上給予了尊重和包容。乾隆允許土爾扈特人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同時鼓勵他們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他還委任渥巴錫為固山貝子,使土爾扈特部融入了清朝的爵位體系。這種包容和尊重的政策,使得土爾扈特人能夠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逐漸融入大清帝國的政治和文化體系。

他們的東歸故事,成為了清朝民族政策成功的典範,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在随後的歲月裡,土爾扈特人為守衛西北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他們的騎射技能和對草原的了解,使他們成為了清朝西北邊防的重要力量。同時,他們也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連接配接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橋梁。

土爾扈特部的東歸,不僅改變了他們自身的命運,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構成。他們的故事,成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一心的生動寫照。

蒙古土爾扈特部大遷徙:為何主動西遷歐洲,百年後又回歸中國?

結語

土爾扈特部的西遷與東歸,是一部跨越百年的民族史詩。它不僅展現了土爾扈特人對故土的深厚情感,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包容與凝聚力。

這段曆史告訴我們,民族認同感和文化傳承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即使經曆了長達百年的分離,也無法磨滅。

今天,當我們站在承德的石碑前,仍能感受到那段曆史的震撼與感動,它将永遠激勵着我們為民族團結和文化傳承而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