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東縱隊北撤,登船前一刻才發北撤令,戰士淚流滿面卻無人不遵令

作者:說事小李

浙東縱隊北撤,登船前一刻才發北撤令,戰士淚流滿面卻無人不遵令。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日本投降了。我黨遵循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決定将堅持在敵後的新四軍部隊撤至長江以北。這個決定振動了數以百萬計的浙東父老鄉親的心弦。浙東縱隊在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曾在浙東這片熱土上留下了太多寶貴的回憶和鮮血。

當聽到北撤的指令時,每一個戰士的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們既有無限的喜悅,卻也難掩對分别的不舍。那麼,在浙東縱隊最後一次離開家鄉之時,他們都經曆了些什麼呢?戰士們又是怎樣在淚水中堅定地邁出了撤離的腳步?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動人心弦的曆史。

浙東縱隊北撤,登船前一刻才發北撤令,戰士淚流滿面卻無人不遵令

說起浙東縱隊,那可真是個了不起的隊伍。自1941年初從江西挺進浙東後,他們就一直駐紮在這裡,成為保衛浙東人民的銅牆鐵壁。四年時光過去,他們由最初的區區二百餘人發展成擁有上萬軍民的大部隊。在敵人重重包圍之下,他們不畏艱難,同浙東人民并肩作戰,百折不撓地堅持下來。許多英勇戰士,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獻出了寶貴生命。

然而,1945年9月,一份"加急"電報從新四軍軍部傳來,要求浙東縱隊在七天内全部撤離浙江。當時縱隊政委譚啟龍和司令員何克希看到這份電報時,都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震驚了。一個念頭油然而生:就這樣離開嗎?離開我們用鮮血澆灌過的土地?他們心中百感交集,揮之不去的是過往在浙東艱苦卓絕的歲月。

浙東縱隊北撤,登船前一刻才發北撤令,戰士淚流滿面卻無人不遵令

盡管如此,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他們心中隻有服從。畢竟這是黨中央的決定,是正确的。于是,在短短七天内,縱隊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撤離。這可真是個艱巨的任務啊!一萬五千戰士加上武器裝備,哪裡來這麼多船隻渡海?于是大家就東拼西湊,把浙東的所有船隻都集中過來,從遙遠的膠東、蘇北也調來了船隻支援。

就這樣,1945年9月30日,成了縱隊在浙東的最後一個夜晚。碼頭邊,數百條船隻停泊在那裡,靜候出發。戰士們依舊操練、站崗,好像一切如常。誰也不知,明天他們就要永别故土了。夜深人靜時,譚啟龍走到窗邊,看着窗外寶塔在朗月下聳立,才第一次真正體會到浙東的純美。

浙東縱隊北撤,登船前一刻才發北撤令,戰士淚流滿面卻無人不遵令

次日清晨,撤離的指令終于傳達下去。浙東縱隊被分成三路,從臨山、觀海衛、古窯浦集體渡海北撤。在古窯浦,成千上萬的浙東父老聚集在碼頭,久久不願離去。大家三三兩兩擁抱在一起,訴說着無盡的離别惆怅。當譚啟龍一字一句地宣讀着軍部指令時,群衆的哭聲響徹雲霄。而面對着滿目哀傷的部衆,戰士們卻是一動不動,隻任熱淚盈眶。就這樣,在戰友與浙東父老無休止的擁抱與訣别中,登船的指令終于下達。

一聲熾熱的回應響徹海天:"我們一定會回來!一定不會忘了你們,忘了三北、忘了四明山!"在這陣雷鳴般的呼聲中,船隻緩緩離岸,人群在岸邊揮手、招手,直到漸行漸遠,再也看不見人影。這一别,實在太不舍了。但譚啟龍相信,總有一天,他們定能凱旋重歸于浙東這片熱土!

浙東縱隊北撤,登船前一刻才發北撤令,戰士淚流滿面卻無人不遵令

熬過了那個動蕩歲月,浙東縱隊最終平安抵達蘇北地區。戰火硝煙過後,他們很快便如願以償,重返了闊别多年的浙東故鄉。如今,當年那一幕幕跌宕起伏的離别場景,已成為無數人心頭永恒的佳話。它訴說着一段峥嵘歲月,見證了那些赤子之心永不磨滅的家國熱愛;它昭示着共産黨人高尚的革命品格,展現了對人民的無限熱愛與忠誠。

浙東縱隊的故事,将永遠被後人銘記,成為中華民族偉大覺醒的佐證。他們燃起了人民群衆奪取民主自由的希望之火,照亮了通向勝利的康莊大道。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奮勇前進。#頭條首發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