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德張光藻原來是大名人的後裔

廣德張光藻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唐代大詩人張志和的後裔

作者徐厚冰

張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說颍川城父(今河南郏縣)人,一說新鄭(今河南新鄭)人, 另一說沛郡(今安徽亳州)人,還有一說河南禹州市張得鎮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政治家,西漢開國功臣,與韓信、蕭何并稱為“漢初三傑”。

廣德張光藻原來是大名人的後裔

據《祁門氏族考》,張氏《宗譜》卷一《張氏流源普系序》及卷三《統宗流源監系》,張志和一世是漢留侯張良,傳至七世禹,任揚州刺史,旋寓居湖州,其後裔福,再遷金華,自此在金華居十五代,到二十五世則是張志和的祖父張泓了。志和先世張泓任饒州刺史,因“不忍坐視民患”,棄官隐居黟縣赤山鎮(今祁門縣祁山鎮)石山塢。張泓之是以退隐赤山鎮,因其繼妻汪瑞連為赤山汪德钊之女,也就是說張泓退隐赤山嶽父家。石山塢,原為張志和祖基,大曆五年(770),志和之子張衡上奏朝廷,賜還所居舊址,縣治遂移于東(今祁山國小)。897年因兵燹移居鎮西潤田,後人遂名張村。

張良的二十七世孫張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龜齡,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唐代大詩人。張志和在湖州期間,曾寓居廣德城北二十五裡,築台溪水之旁釣,遺有釣魚台。據州志及《明統一志》載:“州北二十五裡(在今廣德邱村新橋),唐張志和釣魚于此,因名。台下澗深莫測,藤蔓繞矶,松篁夾岸,台基尚存。”④據傳,張志和釣魚意在逍遙,“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當然,張志和釣魚台在明末僅存台基,于今難尋遺迹。曰:“古之(上)隐者,身藏而德不晦,故自放草野,而名往從之,雖萬乘之貴,猶尋軌而委聘也。”

清同治《祁門縣志》雲:“張志和,字子同,名電齡,潤田人”。同書“古迹”篇叉載:“張村在祁門縣西十裡,唐左金哥大将軍張志和隐此,自号煙波釣徒”。又雲:“梅椿書屋在潤田,志和張先生室也,左有梅一棟,貌奇古。”張志和娶妻程氏、李氏均為祁門人,有三子,其子孫定居祁門。

廣德張光藻原來是大名人的後裔

張志和祁門後裔至第十世的張遹,遷居歙縣漳潭,為漳潭張氏始祖。廣德人張光藻先祖張永祚為歙縣漳潭張遹後裔。

張光藻祖父張永祚,字丙南,徽州歙縣漳潭張氏,即張志和後裔。監生,以孫貴贈通奉大夫、直隸天津府知府,加四級。張永祚為了經商友善遷至廣德,永祚雖然家庭貧困,為人卻忠厚誠實,以為他人抄寫、算賬糊口。

張光藻父親張桐,字鳳侶,監生,卒年五十六歲。妻董氏,

張光藻(1815-1891)字翰泉,安徽省廣德人。清鹹豐六年(1856年)進士,曆任河北曲周、望都、薊縣、邢台等縣知縣,正定府知府。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任天津知府。張光藻墓今存廣德城内。

廣德張光藻原來是大名人的後裔

網絡圖檔侵權立删,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