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作者:36氪

Kr8 客座作者

黃震:開放式創新觀察家和研究員。目前在汽車行業工作,世界知名企業,負責戰略和對外合作;他曾在羅蘭貝格雲賽創新中心擔任營運總監,并在德國曼海姆大學商學院(MBS)期間跟随導師學習和研究開放式創新。

巴斯夫科學家沈博士即将在公司内部進行職業轉型,她回憶起幾年前在清華園區與巴斯夫的聯系。

在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聚合物研究所學習期間,中國領先的研究員沈博士因其在木器中使用透氣塗料的研究而入選巴斯夫亞太地區博士後研究項目。在龔教授和巴斯夫科學家的共同指導下,沈博士的研究成果取得了積極進展,受到巴斯夫亞太區研發專家的好評。博士後出訪後,沈博士加入了巴斯夫的研發團隊,繼續研究先進材料和系統。

沈博士的博士後項目是巴斯夫亞洲開放研究網絡(NAO:亞洲開放研究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該網絡,巴斯夫與亞太地區的學術界建立聯系,形成一個積極的合作平台。

事實上,巴斯夫與大學研究機構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h3>切酶和合成氨</h3>

巴斯夫首任研究總監、化學家海因裡希·卡羅(Heinrich Caro)成立于1865年,成功合成了用于棉花染色的天然染料"cysin",并成為巴斯夫首個成功的全球銷售案例。從那時起,巴斯夫的研發團隊一直與學術界保持着溝通,并在此過程中開發了優質的合成氨。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1900年左右的樣本書:棉半身像染料

1918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弗裡茨·哈伯 (Fritz Haber) 在 1904 年至 1907 年間,在合成氨和氮氧化物轉化研究方面獲得了巴斯夫的關注和投資。巴斯夫研究總監卡爾·博世(Carl Bosch)向工業大規模生産擴充,最終在哈伯實驗室合成氨法的基礎上開發了全系列高壓大型反應裝置,完成了合成氨的工業化生産。卡爾·博世于193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合成氨工藝以兩者命名:弗裡茨·哈伯(左)在實驗室中發明了它,卡爾·博世(右)成功地将其應用于工業生産。

合成氨工業生産氮肥徹底改變了農業的格局,并随之帶來了世界範圍的農業發展和人口增長。巴斯夫的合成氨行業也發展迅速,推動公司成為世界領先的化工公司。大學化學家和企業工程師之間的密切合作是一個經典的例子,說明如何将内部和外部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彙集在一起,進而創造成功。

<h3>從歐洲、北美到亞洲</h3>

巴斯夫一直積極與歐洲的大學研究機構合作,并于 2011 年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德國弗萊堡大學建立了先進材料與系統聯合研究網絡 (JONAS),共同研究納米技術和高分子化學。随後,2013年,巴斯夫在美國成立了北美先進材料研究中心(NORA),與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合作研究材料和聚合物。

在快速城市化程序中,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對城市基礎設施、交通、建築施工、生活消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行業的創新是由亞洲推動的,比如電動汽車和鞋類。如何通過化學創新助力城鎮化發展?巴斯夫早在1994年就在上海建成了科技創新園,并于2012年擴建并建立了亞太創新園,成為亞太地區的研發中心,并将成為公司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基地之一。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巴斯夫上海創新園是巴斯夫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也是巴斯夫先進材料和系統研究技術平台的全球總部

與此同時,中國、日本和南韓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在許多領域都在發展,專利數量也大幅增加。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服務中國及亞太市場,與該地區領先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接觸、交流與合作,并将更多的學術研究成果産業化,巴斯夫于2014年在上海建立了先進材料開放研究網絡(NAO),首批學術合作夥伴加入了該網絡,包括清華大學、複旦大學、 日本京都大學、南韓漢陽大學等亞太地區領先學術機構。

2014年,NAO A代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得益于亞太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業務部門的正面評價,A于2017年成為亞洲(亞洲),從先進材料領域擴充到巴斯夫三大全球技術平台的所有研究課題,包括先進材料與系統研究、生物科學研究與工藝研究、化學工程平台。目前,NAO項目涵蓋新單體和聚合物的研發,表面和界面化學,催化,農業保險産品,塗料和數字化。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亞洲開放研究網絡(NAO)合作夥伴包括來自中國,日本,南韓和印度的12家領先學術機構

<h3>博士後、青年學者和大學生</h3>

NAO的博士後項目是巴斯夫與亞太地區領先學術機建構立聯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NAO團隊都會與學術教授或研究人員就多個主題進行研究,根據研發團隊和業務部門的需求,招募合作學者進行博士後研究,并研究尖端技術開發。

博士後遴選後,巴斯夫提供資金支援,并安排來自學術機構的科學家和教授指導博士後項目,并提供對市場趨勢的見解。基于博士後研究,NAO團隊将與巴斯夫研發團隊一起幫助驗證研究成果,并加快将研發轉化為産品的過程。

通過博士後項目,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可以根據市場動态和最終消費者需求修改研究方向,促進對工業過程的研究。巴斯夫的研發團隊還擁有尖端技術和業務領域,可以快速驗證研究方向。

在NAO博士後項目的基礎上,巴斯夫還組織了一年一度的NAO創新交流會,邀請博士後學生與巴斯夫研究人員、業務部門同僚和來自該地區頂尖大學的教授合作。此外,巴斯夫還與中國化學會合作設立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知識創新獎,為更多年輕科學家提供研究資助。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由亞洲開放研究網絡(NAO)組織的創新交流活動。

除了與年輕學者和博士後學生合作外,巴斯夫還為大學生開設了課程和衆多活動,以展示化學學科。NAO和北京大學聯合推出了一門專為非化學專業新生設計的選修課程,即魅力化學。今年,巴斯夫還将科普項目擴充到多所大學,包括華東理工大學和同濟大學。2019年,巴斯夫還與清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平台X-lab聯手,發起了"創新(48)48小時創新創業項目挑戰賽",獲獎團隊還有機會直接進入NAO博士後項目。

正是通過博士後項目和衆多大學生活動和課程,巴斯夫通過NAO與亞太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建構立了合作夥伴關系,推動了開放式創新,吸引了許多畢業後選擇加入巴斯夫的優秀人才。

<h3>沈博士在哪裡?</h3>

即将在公司内部經曆職業轉型的沈博士是NAO的下一站。随着NAO研究的擴大,NAO團隊也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員。從專業研究人員到NAO技術專家,沈博士不再局限于她的研究領域,她經常與業務部門的研發合作夥伴互動,以了解他們的技術需求和期望。

此外,沈博士需要繼續深入挖掘他的先進材料,以了解技術趨勢和學術界的最新發展。她需要利用她在學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資源來擴大NAO的學術交流夥伴。

NAO與越來越多的像沈博士這樣的專業人士一起,彙集了更多來自巴斯夫亞太地區的頂尖科學家和化學專家!

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的曆史由來已久,也是開放式創新理論研究的源頭。通過合作,學術界可以了解市場動态,加速研發産業化的落地,而企業界可以了解最新的學術發展和領先技術,同時快速驗證他們的研發思路,通過這種多方面的合作,實作共赢發展。

但是,很難知道,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研究成果和商業應用之間還存在巨大的差距,這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時間積累。是否有可能與學術界持續合作,在商業環境的起伏之間重新整理研究的界限?面對市場壓力,正面答案将變得優柔寡斷。

此外,亞洲市場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本土化需求,以及該地區研究機構不斷增長的研發能力,也要求許多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是否有可能将歐美和學術界的合作擴大到中國, 能否提升中國的研發實力,甚至回報到歐美總部?

這些是企業在與學術機構合作時面臨的許多挑戰,尤其是外國公司在中國面臨的挑戰。在這個層面上,巴斯夫的NAO可能是許多企業研究和探索的典範!

國内外企業在華實踐的開放式創新的突出例子有哪些?實踐開放式創新有哪些困難?有哪些突破?我們,還沒有完成...

<h3>開放式創新系列</h3>

"米其林中國創新加速計劃"以商業化和落地為基礎

老國企跳新舞:上海一電集團如何打造雙孵化器?

2015年審判至2019年審判:李成芳是如何發展和疊代的?

實驗2019:李成芳在做什麼創新實驗?

企業創新能否得到處理

"試試吧"試試工業加速器

一家非常獨特的科技公司在中國建立了加速器

開放式創新助力企業

科技巨頭内部的"斜杠青年"

BNP Pari現在在中國

戴姆勒在中國的創新"高速"

百年國際巨頭們為什麼與中國青年企業家牽手?

小節點建立大型平台

冰箱背後的"創新中國模式"

創新依然是"那些年"——開放式創新的形式: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

如何打造歐洲最具創新性的 1 平方公裡

魔法在哪裡?開放式創新興起的原因

開放式創新的起源:為什麼頂級實驗室會錯失改變世界的機會?

<h3>不夠看</h3>

"36創新咨詢"微信公衆号正等着你。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擷取"36歲創新咨詢"(ID:Kr8-36-創新),創新不落後。

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合作?巴斯夫通過NAO彙聚專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