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時,鄭桓公姬友比較能打,抗擊玁狁有功,受封于鄭地
姬友是周宣王的異母弟,鄭地是現在的渭南市華州區,位于鎬京東邊不遠處。
鄭桓公劇照
周幽王時,姬友被任命為司徒,管理國家土地戶籍,職務極其重要。
司徒長期在朝廷工作,他敏銳地感覺到由于天子與申侯的立儲之争,王畿可能發生危難,自己的封地多半也保不住,子孫跟着遭殃。
老姬開始思考退路。
鄭桓公問太史伯:“假設哈,王室若有變故,鄭國該遷往哪裡才好?”
太史伯眯着眼看着司徒:“大人,受王恩食王祿,你要跑路?”
鄭桓公老臉一紅:“是為鄭國的百姓考慮生路,我誓與天子共存亡!”
太史伯也不深究,研究地圖之後指着一塊地方道:洛河以東,黃河、濟水以南,可以安居。
鄭伯不解,問緣由。
太史伯道:虢國和郐國,兩個小國的國君都是憨憨,見您位列三公,必定攀附,願意獻地。
姬友問:若是往南呢?
不行,将來楚國必然強大,對鄭國不利。
那麼往北呢?
不行,将來晉國必然強大,對鄭國不利。
往西?
不行,将來秦國必然強大,對鄭國不利。
再往東一些?
不行,将來齊國必然強大,對鄭國不利。
姬友頓感胸悶:“敢情我隻能在他們中間了呗?”
太史伯撫須道:“嗯,四戰之地,将來他們都好打你。”
不管怎麼說吧,人算總弄不過天算,鄭桓公聽了太史伯的建議,在周幽王準備會盟諸侯讨伐申國之前,請了一個長假。把家眷和鄭國百姓遷移到虢、郐之間一塊小地盤上,史稱桓公寄孥。
鄭桓公離開後,周天子與申侯嗆嗆起來,雙方都炸毛了,撸胳膊互毆。
《史記·鄭世家》記載: “犬戎殺幽王于骊山下,并殺桓公。”
說明鄭桓公雖然請了假,但關鍵時候還是趕回來了,并且為了保衛天子,壯烈殉國。
我們正為此感動的時候,韓非子突然拿出一篇小作文,寫道:“桓公襲郐,遂取之。”
經史學家考證,郐國滅亡是在西周滅亡之後才發生的事情,那就意味着,犬戎亂京姬友同學并沒有勤王,而是躲貓貓去了。
有人認為司馬遷爺爺是曆史工作者,韓非子不是曆史專業的,經常寫小寓言,是以很可能韓非子記錯了,把鄭武公和鄭桓公混為一談。
《竹書紀年》在晉代出土,也記錄了桓公滅郐。
清華簡被整理之後,《鄭文公問太伯》上同樣記載了桓公滅郐。
《史記》的取信又又又面臨孤證不立的些許小尴尬。
或許姬友的心裡,自己的命還是比天子的命更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