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了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手機互相成就的故事珠玉在前,這一輪AI浪潮滾滾而來時,AI硬體也就順勢成為了一個熱門賽道。不僅初創企業在搞AI硬體,各大廠也都在做。日前,位元組跳動旗下的AI品牌豆包就宣布推出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并稱其不僅是一款聽音樂的裝置,在豆包大模型的加持下還是一個随身百事通。
其實早在9月初,位元組跳動收購開放式耳機品牌Oladance時,外界就曾猜測他們準備在智能音頻領域進一步拓展。回到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這款産品上,相信位元組跳動方面在打造這款産品時,從Ray-Ban Meta智能眼鏡中汲取了經驗,它并非是“破壞性創新”的結果,而是“漸進性創新”的産物。
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延續了Oladance開放式的半入耳設計,單耳僅重 6.6 克,是目前同類産品中最輕薄的耳機,實作了幾乎無感的佩戴體驗,進而確定了長時間使用的舒适性。這一點也是Ray-Ban Meta智能眼鏡能夠受到大量消費者青睐的原因,由于其實作了與普通眼鏡相差無幾的佩戴體驗,是以能日常使用,自然也就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但僅靠像眼鏡,Ray-Ban Meta智能眼鏡顯然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市場表現,Meta的秘籍是讓智能眼鏡變得“有用”,麥克風陣列和1200萬像素攝像頭讓這款産品既能記錄生活,也能與AI助手聊天。同理,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也一樣,10mm動圈發聲單元、動态eq1.0、動态低音補償、定向防漏音設計,讓它首先是一款音質線上的無線耳機。
在此基礎上,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接入了豆包大模型、并與豆包App深度整合,可為使用者搜尋資訊、答疑解惑、激發靈感,并并提供學習陪伴、暢聊任何感興趣話題的能力。按照位元組跳動方面的說法,佩戴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在遊覽博物館、藝術館時,使用者可以向它詢問展品、藝術品的由來及背景等,還可以充當英語陪練、音樂DJ。
将經典的産品設計與前沿科技融合,這就是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的特色。當然,作為一款“智能體耳機”,AI能力無疑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如果說Ray-Ban Meta智能眼鏡背後的Llama 3大模型為這款AI眼鏡插上了翅膀,那麼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背後的豆包大模型也不遑多讓。
Meta旗下的Llama 3固然是當下最熱門的開源大模型,但得益于位元組跳動過去半年來的廣告轟炸,豆包App作為類ChatGPT産品,已經成為了矽谷知名投資機構a16z篩選的全球AI産品TOP 50。将豆包App裝到耳機裡,再加上高精度語音識别模型SEED-ASR,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也可以适應複雜的使用環境。
前有Meta的Ray-Ban Meta智能眼鏡、後有位元組跳動的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看來這些科技巨頭已經找到了打造AI硬體的方法論。可以明顯看到,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Ray-Ban Meta智能眼鏡與今年年初走紅的Rabbit R1和Ai Pin等AI硬體産品相比,有着本質的不同,後者的賣點是“去App化”、“替代手機”,等于是要從無到有開辟一個新賽道,而前者則是在做加法。
Ai Pin、Rabbit R1等原生AI硬體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産品力不足,更因為它們直接站在了智能手機的對立面。誠然,智能手機走到了今天後,有相當多的人在呼喚下一代通用計算裝置。是以Ai Pin、Rabbit R1的開發商顯然洞察到了這個趨勢,将一個截然不同的“個人計算新理念”作為了産品的賣點。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Ai Pin和Rabbit R1的開發商急着颠覆傳統智能手機的體驗,卻沒有意識到現在的AI大模型、AI智能體尚顯稚嫩,它們提供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一個完整的移動生态。這類新形态AI硬體無法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消費者的手機裡有Apple Intelligence、Galaxy AI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單獨去買一個移動端的新硬體?
現階段移動端晶片中最強大的産品,幾乎都是為智能手機而生,但目前智能手機使用的SoC端側算力還不足以支撐有足夠參數量的大模型進行推理。君不見Apple Intelligence上最有趣的功能幾乎全是OpenAI提供,Galaxy AI的即圈即搜也是谷歌通過雲端實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Ai Pin、Rabbit R1就被智能手機可以完美替代,畢竟前者能做到的事情,後者也可以。是以在移動SoC算力不足的情況下,新的個人計算終端不太可能競争得過AI手機。故而位元組跳動和Meta選擇賦能智能可穿戴裝置就變得行之有效了,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Ray-Ban Meta智能眼鏡顯然就是AI手機的補充。
沒有與智能手機産生直接競争,就是Ola Friend智能體耳機、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底色。事實上,在本地裝置算力不足的情況下,AI硬體就隻能做加法、而非乘法,在確定裝置基礎功能線上的情況下,嘗試用AI來講出新的故事才是正路。是以未來幾年,AI眼鏡、AI耳機、AI手表或将大行其道,而Rabbit R1這類産品則注定可能隻是昙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