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村社,是社會治理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單元,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環節和工作重點。這裡,發生着許多“新鮮事”,也蘊藏着不少“治理經”,更有溫暖的“煙火氣”。區融媒體中心推出“記者跑村社”欄目,讓我們跟随記者的腳步,去蕭山的村社“靈靈市面”。
在浦陽鎮安山村的山腳下,有一個格外别緻的村咖——“安山小院”。
天邊的風吹起窗幔,花草飄搖,婆娑在雨裡,一個聽雨的午後,田野裡的安山小院,美得悄無聲息。
在顧客眼中,這是一個藏在森林田野中的“寶藏咖啡館”,花草芳菲、咖啡香濃郁,随時随地提供“精神療愈”;
在鄉創客眼中,這裡有高品質的“圓桌會”,一個個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的創業者,在此處交流、碰撞、合作;
在老闆朱琳美眼中,這不是簡單一家村咖,而是聯合多重樣态的“村咖+”,或許未來,這裡會成為浦陽鎮的标志性打卡地,在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大業中發光發熱、反哺家鄉。
初見小院:庭院深深深幾許
一個“潦草狗莊”的驚豔蛻變
初次去探訪這個“村咖”,就像進入“桃花源”。而我們都是尋覓入口的“漁人”。
從謝徑安·傳化鄉創中心出發,一路向南,經過青瓦白牆,走鄉間小道,行至安山腳下。遠看着,花花草草裡隐匿着一個民居,就到了。
“安山小院”的老闆,朱姐朱琳美,浦陽鎮安山村人,曾經和老公在杭州花鳥市場開過寵物店,為了“開咖啡店”的夢想,她回到浦陽的這處小院開始創業。
小院是朱琳美家的農房,過去一直是個養寵基地,周邊人都習慣叫“狗莊”。一開始,這裡是外租出去的,朱琳美也沒有想這麼長遠,回到農村開一家店的想法也是機緣巧合。
“一開始,我隻是想翻建下農房,主要是為了我和我老公退休後的生活自在點。畢竟是嫁出去的女兒,退休了以後也想回到家鄉來。後來一想,為什麼不把家裡的農房利用起來呢?既可以作為日後養老的地方,又能為工作忙碌的人們提供一杯咖啡,一處安甯。”
想遠離城市的鋼鐵森林,回村裡建一棟美麗的房子,認識形形色色有趣的人,做好喝的咖啡、養美麗的花。
朱琳美的想法立即得到了老公的支援。大家一起搞策劃、設計,一家人都撲在熱火朝天的裝修大工程中。老公韓叔和老爸負責出力氣,朱琳美則負責細節、裝修風格。運石料、木材,泥濘的地面重新變得平整而光潔;搭棚子、擺桌椅、室内粉刷、空間布置、種上花草……
從裝修開始,朱姐就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切。
透過相片,你能感受到現場的忙碌——地面上堆滿各種建築材料,鏡頭裡的他們,大多時候都是滿頭大汗,朱姐笑言,“回來也是真的搬磚啊。”
有的相片,明顯是攝于偏冷的深秋,田野裡半青半黃,朱琳美頭戴貝雷帽、腰系圍裙、腳蹬皮靴,花草籽抛向田野,一副“唐頓莊園女主人”的模樣,那姿勢,特酷。
有的相片,則攝于下着雨的夜晚。一盞燈,一盤胖乎乎的面包,幾杯拉花咖啡,一家人和貓貓狗狗,窩在屋檐下看着小院,聊着未來。一天的忙碌,就在這香噴噴的麥香裡悄悄溜走。
就這樣,室内咖啡區、露天休息區、花草苑、魚塘,一個個小空間的雛形漸成。
2023年底,“潦草狗莊”搖身一變,成為掩映在花草庭院裡的“村咖”。對此,安山村的婦女主任朱羅丹表示,朱姐的行動力和執行力讓自己也很是歎服。
在某個惬意的午後,走進“安山小院”。這裡融合了南法風情和新中式韻味,整個咖啡館隻有挑高的一層,高大的綠色造型鐵藝門,大面積百葉窗,氛圍感十足的綠植、花瓶、吊燈裝點着各個角落,仿佛穿越到法式鄉村的小花園。
屋外,是朱琳美精心打理的“莫奈花園”,一院子的紫羅蘭、波斯菊、百合、向日葵……咖啡台上擱着三隻或陶或瓷的花瓶,瓶中清水插着帶露的花束,紫露草、百合、月季,全部來自屋外的小花園。花草的香氣,咖啡的香氣,都在小院裡氤氲、彌漫。
再探“小院”:田園将蕪胡不歸
是鄉民的“精神療愈地”
亦是都市人的“詩與遠方”
自從有了這個小院,朱琳美就和丈夫開啟了新生活。
清晨,灑掃庭除,帶着她的貓貓狗狗,一起去花園裡采花籽,回來插花換水,裝飾布景台。上午十點,咖啡香飄了出來,标志着小院營業的一天開始。有客人的時候,給他們做咖啡、烤蛋糕,有時候會幫着拍照、修圖,老公韓叔是個隐藏的大廚,偶爾拗不過客人的期待也會燒燒飯,做一些醬鴨魚幹、炒年糕等傳統美食。晚上十點多,小院再次陷入靜谧。
“如果不是回了鄉村,我們退休的日子将會很無聊,有了這個咖啡小店,就有了‘此間天堂’的感覺。”朱姐笑着說,“隻要把水電費收回來,能每天看看花、做做咖啡就很好。”
而這份田園牧歌式的浪漫,惹得朱琳美的朋友們、顧客們傾慕。
朱琳美有一個小群,裡面是她的顧客朋友們,大多是附近的婦女,家裡做個不算忙的小生意,閑暇時就願意到這裡來一場“精神spa”。
常客們彼此之間早已熟絡,有說有笑,逗弄小貓小狗、給花草換水,有的幹脆提籃包子就來了,要給衆姐妹們嘗嘗。
還有的客人一進門就很熟悉地幫忙,一邊做着店裡的活計,一邊打趣:“朱姐太受歡迎了,客人越來越多,到時候可不許不理我啊。”“那幹脆留下來打工好了。”朱琳美一邊倒椰奶,一邊“回怼”,小屋裡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因為我們這裡比較遠,來這裡消費的還是以鎮上的或者城區的客人為主,開這家店是希望周邊的人在鄉下也能喝到一杯不錯的咖啡。如果碰到音樂節、節假日等,店裡的客流量還會再上去不少。”
朱姐告訴記者,于她而言,安山小院更像是她本人的鄉村會客廳,在這裡迎來送往五湖四海的旅人,偶爾也能和他們聊聊天,其中不少客人甚至處成了朋友,她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以更加堅定地選擇紮根于鄉村,經營好小院。
坐在這裡喝咖啡,仿佛就進入了法式莊園的世界,一切都像是“詩與遠方”的具象化。上周末,市民李悠悠從市區驅車近1個小時終于到達,走的時候依依不舍。“雖然路途遙遠、山路崎岖,但是真的到了這裡,讓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小院的寶藏之處,要慢慢挖掘。
比如,好學的朱姐應客人要求,不斷更新菜單,除了各式各樣的拿鐵、dirty、茶水,還有酸奶碗、肉松小貝等糕點,中秋節還有賞月套餐,還可以預定小團體餐;
再如,咖啡屋裡有扇特别出片的百葉窗,窗外是綠綠的爬山虎,窗内是香氣幽微的花束,天光溫柔,一格格傾瀉進來,随便拍的一張小院圖都能在朋友圈刷屏轉發。
除此外,小院還附贈很多服務,比如朱姐的攝影、攝像服務,免費撸貓撸狗、插花,聊得好了,熱情的朱姐還會送上一些自己菜園子的農貨。
客人不多的時候,她喜歡在自己的空間裡碎碎念:今天在貓口救松鼠,小松鼠腳受傷了;現在院子裡種了一排月季,起名叫甜夢;蕭山機車隊今天光顧小院,顧客帶了好多盒月餅分給我們……
未來模樣:鄉創客的會客廳、
鄉村美學空間、承辦展覽……
小小“村咖+”迸發無限可能
雨後初晴,把整個村子洗得清新透亮;沿途的幹淨整潔,讓人直呼現在的鄉村早已和舊時兩副模樣。
小院也逐漸從清冷走向熱鬧,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多重的鄉村業态。
安山小院人氣越來越旺,朱姐也琢磨着如何變得更加專業。“一開始是想不虧本,做做咖啡、賺賺水電費就好。現在顧客變多了,不可能總是自娛自樂,該進步了。從做咖啡到店面經營管理、宣傳推廣都要學習。”
比如做咖啡,她現在正在跟着城區一位知名咖啡師學習,之後還會不斷改進自己店鋪的經營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作為鄉村創業者,她還參加了謝徑安·傳化農創村“鄉村創夢家”計劃。據了解,這個計劃将由浦陽鎮政府與傳化慈善基金會、浙江傳化鄉村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000萬元,成立“創夢基金”,将于5年内支援100個鄉村創新創業項目。
一旦申報成功,“創夢基金”和鄉創中心、“青村荟”等一起,串珠成線,組成一個鄉創客創業孵化平台,就能為朱姐這樣的鄉創客們提供資金資助、賦能經營、生活補助、管道扶持、品牌助力等,同時協助他們申報政府配套創業政策,為他們提供創新創業的良好土壤。
除此外,時不時的“圓桌會”,也讓朱姐和鄉村創業者們的聯系、交流更加頻繁,“朋友圈”越來越大,有的是來尋求合作,有的則是來“取經”,而且大部分都是女性。
“我這邊場域比較大,也安靜,很多在浦陽、謝徑安的創業者願意來我這邊喝咖啡邊談,久而久之已經有一點沙龍、會客廳的感覺了。”也是在此期間,她認識了在航塢山做香榧茶葉生意的俞麗英,兩人相談甚歡,“俞大姐本來是想來這邊創業,正好我這裡可以給他們家的茶葉、香榧開個小區域,如果顧客看好了,也能找他們家訂購。”朱琳美說。
她在其中逐漸扮演起“牽線搭橋”“媒介”的角色,通過咖啡店這一“形象展示窗”,擺上當地特色農貨、非遺産品等,甚至還會結合農創品牌做一些聯名,以擴大其傳播力、影響力。
服裝品牌主理人小滿,第一次來就相中了小院的美學特質,想尋求更大的合作。“我之前是在臨平那邊創業,主要做的是線上的設計款女裝,雖說是電商,但是視訊拍攝需要場地,也需要一個沉得下來的美學空間,做服裝展示、美學穿搭。這個小院真的很符合我的期待。”
而朱琳美也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珠聯璧合”。“幾個人的抱團取暖,肯定要好過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而且我們的客戶群很像,都是追求獨立的女性,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如果能真的落地,那這邊的業态就更豐富了,吸引的人肯定就更多。”
9月20日,朱琳美、小滿等人去了傳化農創村的鄉創中心做項目路演,以申請基金會的支援,一個“村咖+”的鄉村美學多元化空間,已經慢慢有了雛形。
未來,這裡也許會作為鄉村美學穿搭潮流地,也許會承辦研學、攝影展,也許會有露營、非遺等當下熱門的多重鄉村業态……
在她們看來,安山小院既可以是遊客在路上暫作休憩的場所,也可以不斷深挖、拓展咖啡館的經營項目,實作多場景的融合,比如服裝展示、研學、團建、攝影展等項目,讓其本身成為一處值得遊覽的景點,進而帶動其他産業的創收,激活鄉村振興的密碼。
朱姐笑言,自己現在有點“野心”,不想做“一次性生意”,而是把路人、遊客變成熟客,“希望小院能成為浦陽鎮一處打卡地,這裡不隻有詩與遠方,還能帶動鄉村多重産業創收。最終,浦陽發展得越來越好,大家願意來到這裡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