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斌:不是“逆行出征”,這就是醫生的本職工作

作者:Beiqing.com

"沒有所謂的'逆行進',這是醫生的工作。當所有的英雄都是英雄時,就沒有英雄可言了。"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堅信,隻有靠床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實情況,他在ICU裡穿了10個小時的防護服泡泡,會和其他專家一起,将總結的經驗和建議納入國家版的診療指南;

杜斌:不是“逆行出征”,這就是醫生的本職工作

杜斌.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重症監護室的危重症專科醫生

2020年1月18日,在福州至安徽的高速列車上,杜斌接到來武漢參加疫情調查的電話。因為是春節,他買不起合肥的車票,由鐵路系統同志帶領他坐高鐵開往武漢。當時,他沒有預料到這将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争"。

1月19日,他獲悉加入由鐘南山院士率領的六人進階别專家組,成為專家組中唯一一位認真的醫學專家。本組還包括李瀾璇院士、袁國勇院士、高福院士、曾光教授。進階别專家組當天的任務是聽取湖北省衛健委和武漢市衛健委的報告,到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交流,到武漢市金銀灘醫院視察,還要去海産品市場初期爆發外圍了解情況。

1月19日晚,杜先生連夜傳回北京撰寫報告,直到深夜,1月20日,他與其他國務院進階别專家小組成員一起。也是在這一天,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傳播現象正式釋出,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将新型冠狀動脈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實施"B類A管"等措施。

1月21日,在接到"與世衛組織視訊溝通将改期"的消息後,杜斌靜坐不動,堅信"隻有到床邊才能了解患者的真實情況"他,當天中午乘飛機前往武漢,下午進入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2020年春節前夕, 他在哪裡度過。

"當時,ICU(重症監護室)有三層樓,全部滿了,但實際上不止這些,但還有更多,然後普通病房還有兩層。杜斌最初的主要工作是了解疾病的特征,盡快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此,他堅持住ICU,日夜"泡泡"在裡面,坐在床邊了解病情的變化,為患者調整用藥、打點滴、呼吸機參數等,有時穿防護服不吃不喝近10個小時,長達一天要檢查5家醫院的ICU。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醫院區參觀時,有人拍到杜斌與東南大學副校長、東南大學附屬醫院危重醫學專家邱海波教授并肩走在一起的照片,兩人都拿着面包,似乎很着急。杜斌說,一天下來,他們急着要回去開會,從負責該地區的江蘇醫療隊,一位醫生給他們塞了幾塊面包。由于醫院區域的幾名餐飲服務商感染了新的冠狀動脈肺炎,不僅他們,包括患者,整個醫院區域直到當天中午12點才進食。

在杜斌看來,在武漢支援醫療救援隊比在湖北的醫療男女同校更難。"我離開的時間很長,但已經超過100天了,我們忍不住必須與當地護理人員合作,他們從2019年12月底開始一直在工作,直到我們離開。在入院的患者中,可能有他們的家人。"杜斌說。

杜斌:不是“逆行出征”,這就是醫生的本職工作

杜斌,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你是不是'逆行'并不重要,但要盡力而為"

當面臨重大傳染病時,一些醫護人員會猶豫不決,到底要不要去醫院病床,到底要不要實施氣管插管這種高風險手術?在杜斌看來,有各種各樣的反應都是正常的,不可能什麼都不知道就了。像任何醫務人員一樣,當面對緻命的傳染病時,他們也經曆了一個從陌生到越來越熟悉的過程,但每個人的調節能力不同,導緻不同的反應。他坦言,作為數百人的醫療隊隊長,他也曾擔心,如果隊中有人摔倒而有所減少,會影響隊抗擊疫情的信心。

"我的工作是每天關注病人,不是強迫每個人都被治愈,而是盡我所能。自從我了解到這條線應該這樣做,就像士兵沖向戰場一樣,警察追捕逃犯。"回想一下武漢抗疫,杜斌覺得原來支援武漢雖然看起來很辛苦,但當所有英雄都無英雄可言時,所謂的'逆行進軍',其實就是醫生的工作。他不要求别人,但至少可以要求自己在病房裡觀察更多一段時間,而且他越冒險,他就越要帶頭,這樣他才能問别人。床旁觀察,氣管插管,制定治療方案...他教導醫務人員,當面對病人時,"總是問自己一句話:我們在治療什麼疾病,為什麼要治療這種疾病?""

在疫情爆發前期,杜斌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外,還将在當地醫生的陪同下,到非目标醫院了解患者集中治療的情況,同時還要投入精力和同行讨論治療方案。這也是為了給醫護委的決策提供合理的建議,包括治療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各醫療機構需要什麼資源,治療情況有哪些困難,需要什麼裝置和人員等等。杜斌很清楚,他的決定會影響一群人。

随着武漢數百支醫療隊的支援,救援體系已經建立,杜斌等進階專家的任務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的任務是確定治療是同質化的,并且疾病治療的原則是一緻的。杜斌表示,包括後來到黑龍江、新疆、内蒙古等地,他正帶着"保證待遇同質化"的任務去。對于新型冠肺炎重度、危重症患者來說,嚴格來說,沒有特效,不管是哪種疾病,到了危急階段,依靠的不再隻是一劑良藥,更多的是依靠團隊。

此後,杜斌先後移居黑龍江、哈爾濱、北京、烏魯木齊等諸多地方。從武漢之行到2020年8月30日結束回北京的任務,杜斌一天也沒有回到醫院和家。

2020年9月9日,杜斌再次啟程,這次是昆明,為一名病情迅速進展的新冠肺炎患者。這名男子在印度尼西亞工作時,他乘坐飛機降落在昆明,第二天被診斷出患有新的冠狀動脈肺炎,并正在呼吸機上。他的妻子從都江堰回來,每天都在ICU外面等着。在杜斌和當地醫療隊的治療下,患者終于康複并出院。杜斌坦言,沒有國家的全力保護,家庭可能會被摧毀,因為他們永遠付不起這麼多錢來支付醫療費用。

"在每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ICU醫生總是處在道路的盡頭,有些人稱我們為英雄,但我不這麼認為,選擇這個行業的同時,承擔着這個行業帶來的榮耀,也承擔了它對自己的要求。對于社會給予的高度評價,杜斌覺得不要過度渲染,他和其他任何一個專業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發展中做出一點貢獻,才能做好,才能確定自己不落後的同時,打造一支優秀的團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新京報:如何看待"嚴八分錢"這個名字?

杜斌:這隻是一個代号,我們關注醫護人員的付出,關注不同人在其中的貢獻。希望大家能認清醫務人員的努力,但我們不能說我們八個人發揮了多少作用,因為疫情防控是一項多方面的努力,不僅僅是醫療,各方面都在發揮作用,不應該誇大幾個人的作用。

本期由《新京報》記者王卡拉撰寫

校對薛靜甯